APP下载

浅谈教师的创新意识

2011-09-14王殿祥

教育艺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师生关系意识

王殿祥

今天,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均已得到不断的实施和应用,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日新月异。这些巨变验证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学校要提倡创新精神,构建创新体系,不仅仅是学生要有创新精神,而且是教师更要有创新精神,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其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观念需要创新

多年来,教师一直以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成了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一些教师不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不喜欢试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大搞题海战术,培育出来的学生只习惯于按常规办事,创新精神不强,创新意识滞后,模仿能力却不低,极大地浪费了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教育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就必须树立新型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及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二、师生关系需要更新

几千年封建思想严重困扰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师讲生听,师教生学,“严”师出高徒等,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往往成了师道尊严的反衬,往往被忽视。这样的师生关系怎么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怎么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要改革我国的教育,教师就必须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和师道尊严等旧观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思想、新观念,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三、教师的知识需要更新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产品的产生更是神速。以计算机而言,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至今50余年,先后出现了电子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型计算机也已问世,这足以说明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然而,从事教育的教师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合社会脉搏的新型人才?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否则,作为教育者本身可能会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文盲。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学习新科技,及时了解科学发展动向;另一方面要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提高,才能给学生一碗高质量的水;再一方面,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通天文,下懂地理,既要精通自然知识,又要了解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心应手,也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因此,创新意识决不只是科学家的专利,它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教学方法必须创新。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满堂灌”、“填鸭式”、“注射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消失,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生,轻后进生,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仍有一定的市场。因此,要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仍然是创新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新教法的指导思想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掌握认识的策略,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近年来,教学方法创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每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严密的知识体系,每一个学校、每一届、每一班学生的情况均不尽相同。故教法创新在于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找准学生获取知识的切入点,把枯燥的知识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总之,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就要求教师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要有引导学生学习创造的具体办法和具体指导,要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有创造性,要不拘泥于前人或他人的框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作者单位 甘肃秦安县第二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项 珍)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师生关系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消防意识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