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困生的心理教育策略

2011-09-14陈为藩

教育艺术 2011年9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学困生心理

陈为藩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学困生早日走出学习的困境。

一、用爱心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由于学困生一般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责、埋怨,同伴同学的嘲笑、排斥下、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接受学习的,长此以往,许多学困生便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就成为他们进步的天敌。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自卑心理严重,对教师也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他们的情绪低落,心理脆弱,导致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因此,教师特别需要用爱心去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1. 课内多关照。课内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我是集体的一员,老师教学的内容和我有关,不游离于集体之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参与,让学困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如读题、读概念、读解题过程等,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等。用这种简单的办法启迪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信心和兴趣继续学下去。

2. 课外了解学生疑惑,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预习和作业。如在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后,有的学困生对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改写技巧还不很清楚。为此我利用课间时间把几个有问题的学困生召集在一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使学困生搞清了百分数是一个比值。它是不能带单位的,而分数它既可以表示一个比值,还可“当作一个具体的数值”来使用。

3. 建立学习咨询辅导站,促使学困生主动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经常会碰到“难题”,又常常不肯主动请教别人。为此,我在班内组建“学习咨询辅导站”,由学习委员任组长,志愿帮助别人的数学尖子生做组员,以挑战同学们的疑难问题为目标,由我记录辅导站所有成员成功挑战的业绩,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内外有意识的关爱,有利于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心理上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赋予多于优等生百倍的呵护,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主动亲近他们,这是学困生排除心理障碍的灵丹妙药。

二、改变评价手段,消除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评价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定位每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要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它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进步的幅度。采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这种“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的策略,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真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增强学困生自信心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在课堂上,优秀的学生做题快,所以要加大习题量;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恰当点拨,重点辅导,利用学习小组,结帮教对子的办法,帮助学困生排忧解难。针对班级实际,我制定了培优补差的教学计划,根据平时的课堂反映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层次,分层布置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对学困生一是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从数量上照顾。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这有利于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学困生从心理上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后,便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对今后数学的学习充满自信;实践表明,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数学教育真正体现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真正体现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作者单位 福建泉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学困生心理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心理小测试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