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

2011-08-28黄爱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0期
关键词:依赖性雄激素前列腺癌

黄爱平

前列腺癌为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在美国则分别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第1位,病死率第2位[1],虽然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处于低水平,但近年来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经济与医疗检测水平的相对落后,目前我国临床上发现的病例主要以晚期前列腺癌为主[2]。基于绝大部分前列腺癌的雄激素依赖性,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continuous androgen blockade,CAB)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普遍采取的治疗方法,但其毒副作用及昂贵的治疗费令广大患者却步;随着近年来对前列腺肿瘤认识的加深,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intermittent androgen blockade,IAB)方法被提出。我院自2003年开展IAB晚期前列腺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年龄18~80岁以下;晚期(T3或T4期)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明确为雄激素依赖性的患者;卡氏评分>60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老年疾病等的患者;有内分泌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治疗之前未进行过激素及化学治疗;雄激素非依赖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雄激素依赖性诊断标准:经过雄激素阻断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血睾酮达到去势水平,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or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降低。

选取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成IAB组及CAB组各60例。其临床资料详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血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IAB组及CAB组的临床资料(例)

1.2 方法 IAB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每位患者先予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及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每月一次,持续用药4~6个月后,当患者血PSA下降至<4 ng/ml,予停用药物,仍继续监测血PSA变化。当血PSA上升>4 ng/ml,开始进入第2个周期治疗,给予抗雄激素药物及戈舍瑞林治疗开始进入。如此反复,直至前列腺癌患者成为雄激素非依赖患者,而停止IAB。

CAB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即予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及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皮下注射每月一次,直至前列腺癌患者成为雄激素非依赖患者而停止治疗。

治疗期间定期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雄激素非依赖性患者诊断标准:血睾酮达到去势水平但血PSA仍然升高,疾病进展或临床症状加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采用为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资料组间构成比及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IAB组60例患者中位随访35个月(10~50),共完成72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治疗期和间歇期),52例(86.67%)完成第1个治疗周期,已进人第2周期,其中1例患者最多达6个周期,平均2.1个周期,平均治疗周期为12.5个月,至观察结束时36例(60.00%)患者疾病进展。CAB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11~49),至观察结束时32例(53.33%)疾病进展。IAB组和CA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7)。

2.2 治疗期间副反应 IAB组和CAB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不同程度出现潮热、体力下降、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的不良反应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副反应的情况(例,%)

3 讨论

在本组研究中,IAB的患者在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停药进入间歇期,再次使用雄激素阻断药物,发现大部分患者仍然敏感。但与CAB患者的比较中,两者的疾病进展并无较大差异,这提示IAB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是可行、有效的。然而,本研究没有发现IAB有对延迟雄激素依赖性具有作用,这与文献报道不同[3],有待大量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来评估。本研究结果发现IAB的患者在潮热、转氨酶升高、骨质疏松、乳房胀痛和性功能下降等方面的副作用的发生率较CAB的患者明显少,这提示IAB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然而,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如何合理掌握IAB的停药及复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而本研究仅仅采用PSA作为停药及复药的标准可能存在欠妥,将进一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I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是可行、有效的,而且与CAB相比较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本研究存在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缺点,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1]Ahmedin Jemal,Rebecca Siegel,Elizabeth Ward 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8.CA:Cancer J Clin,2008,58(2):71-96.

[2]那彦群,孙则禹,叶章群,等.2009年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33.

[3]Sato N,Cleave ME,Bruehovsky N,et al.Intermittent androgen suppression delays progression to androgen-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gene in the LNCaP prostate tumour model.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1,1996,58(2):139-146.

猜你喜欢

依赖性雄激素前列腺癌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
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