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65例观察

2011-08-28赵继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0期
关键词:神经病传导生长因子

赵继伟

本文中我们就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5例和观察组(鼠神经生长因子组)65例。对照组的65例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51~75岁,平均(56.9±4.3)岁,病程6.5~22.5年,平均病程(11.8±2.6)年。观察组的65例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50~75岁,平均(56.6±4.2)岁,病程6.5~23.2年,平均(12.0±2.4)年。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为给予患者弥可保500 μg,维生素B1100 mg肌内注射,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给予患者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肌内注射,也为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且肌电图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幅度>5 m/s;有效:患者的自觉症状有较大幅度改善,但是肌电图传导速度改善幅度<5 m/s;无效:患者的自觉症状及肌电图传导速度均无改善[1]。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4.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例,%)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m/s)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正中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最常累及的有股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2]。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由己二酮和丙烯胺造成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并提高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3-4]。本文中我们就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观察,发现其在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的基础上并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升高,同时患者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综合这些因素可以肯定其在本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可取性。因此,我们认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好,安全性高,总体优势明显。

[1]张玉春,向光大,乐岭.前列腺素E 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综合临床,2000,16:427-428.

[2]汤建军,赵永波.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进展.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6):567.

[3]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121.

[4]刘兰芳.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67-368.

猜你喜欢

神经病传导生长因子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越测越开心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