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打造现代流通经营体系着力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十一五”创新发展调查

2011-08-24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经济学会联合调研组

中国合作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十一五供销系统

文/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江苏省经济学会联合调研组

“十一五”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供销合作社高举合作与为农服务大旗,逆境奋起,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主动融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助手、有关部门的帮手、组织农民走向市场的能手,以其全新的定位与崭新的机制,重返农村流通大舞台。现在,全省供销合作社事业在走出低谷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闯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工贸并重、运转高效的现代流通经营新路,在全省着力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中越来越凸显其独特作用。

发展形势喜人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全系统连续五年经济增长保持在20%以上,这在供销合作社几十年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系统经济总量占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1/5,5年新吸纳20多万人就业,连续3年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评特等奖第一名。2011年上半年全系统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国第一,继续领跑全国,发展形势喜人。

以“三社”为基础的为农服务体系迅猛扩张,成为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2010年,由省社在几年前牵头发起的具有农资和日用消费品供应、党员活动、便民服务等集成功能的为农服务社已覆盖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以东台民星蚕业、江苏固城湖螃蟹等为典型的新型专业合作社达到2848个,带动农户超过60万户;以实体、载体、联合体“三位一体”为重点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重建全面推进,开始焕发新春、焕发活力。2010年,江苏省共有24个基层社进入全国“销售百强基层社”行列,19个进入全国“利润百强基层社”,双百强入选总数全国第一。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基层社“三社”销售总额达到1230亿元,占系统销售的40%,比5年前提高16.7%。“三社”已成为组织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

农副产品市场份额逆势飞扬,吐纳能力持续增强,成为稳定全省农副产品供应的重要支撑。近几年,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参、控股的农副产品市场迅速壮大,2010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有86个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控、参股农副产品市场,其中交易额10亿至50亿元的9个、超50亿元的2个,总交易额达695亿元,占全省重点农副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 50%以上,成为党委政府保证城乡供应、平抑市场波动的重要支撑。南京农贸中心、徐州黄淮市场、张家港青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高淳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举足轻重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一批规模流通企业强势发展,骨干企业成为开拓城乡市场的主力军。2010年,省社投资企业的销售总额达到650亿元,年底净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2倍多。全系统年销售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达210个,销售和效益分别占全系统的70%和85%。15家企业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不仅有苏果超市、苏农、苏物联等超百亿的省级企业,还有昆山商厦、常客隆、三阳百盛等一批销售近50亿的市、县(市)社企业,特别是苏果超市销售网络遍及6个省、网点总数达1900多家,销售总额已突破360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连锁十强。

一批如苏果CEO马嘉樑式的经营人才纷纷脱颖而出,开始形成上下并进、万马奔腾的局面。省社直属的苏果超市在马嘉樑带领下,以振兴民族商业为己任,从蹒跚起步跨越种种坎坷,高歌猛进,最终开创了我国零售史上的“苏果模式”。现在,全省各地供销合作社所属的企业、商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一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业务骨干,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敢的创业胆魄,在商海搏击中脱颖而出,全系统有3人登上全国年度合作经济风云人物榜,16人被评为全国或省级劳模。

全系统成为全省重要的纳税大户,在全省经济中的份量不断加重。2010年,全系统上交税费达到35.8亿元,接近苏中地区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首的县(市),超过苏南中等发达县(市)当年的收入水平, 若在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县(市) 中排名,可列第9位。

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形成重振雄风新思路

2005年,江苏省社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当时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虽有起色但矛盾、问题很多,许多干部职工思想涣散、士气低沉,社有企业亏损严重、实力薄弱,基层社线断网破、没有活力,下岗人员生活困难、上访不断。面对这种状况,为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省社在全系统开展了一场“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怎么样发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

一是正确总结供销合作社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增强发展的“转型”意识。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供销合作社要起死回生,必须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要重建辉煌,必须在发展中奋力拼搏。

二是正确分析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增强发展的机遇意识。使大家认识到,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关键在能不能顺应天时、抓住机遇,自强拼搏、用好机遇。

三是正确认识供销合作社自身的特色优势,增强发展的大局意识。大家认识到,发挥优势关键在转化。只有科学地整合优势,选准突破口,将优势融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去,融入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四大经济环节中去,融入到为农服务的实践中去,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使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次成为联系城乡商品双向流通的桥梁和纽带。

四是正确看待目前对供销合作社定位尚不明确、职能尚不清晰的现实状况,增强发展的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引导大家作逆向思考,把“不明确”、“不清晰”看作是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只要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既是理事机构具有管理职能、又有经济实体可以直接进入市场的独特优势,敢于改革、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在“不明确”中找准新的定位,在“不清晰”中扩展新的功能,这正是供销合作事业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

这场围绕发展问题的大讨论,在全系统大多数干部职工中形成了四大共识:发展才有出路,为“三农”才有优势,靠作为才有地位,敢创新才能兴盛。

发挥优势、融入大局,构建为农服务主渠道

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系统最直接为农民服务的经营组织和前沿阵地。几年来,江苏省社依托基层社建立起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和为农服务社;同时,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新需求,创新传统行业的经营业态,极大地提高了为农服务能力。

由表3可以看出,增设磁选机后,生产系统介耗大幅下降,平均降到了1.8 0kg/t左右(2012年1~3月统计)。

围绕当地特色农业,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走向市场。5年来,江苏省基层社共牵头组织和成立了28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农业产销中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许多问题,而且产品质量稳定、销路畅通,托起了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推进了农业现代化步伐。东台、高淳、海门、江都、楚州、兴化、丹阳、铜山等地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专业合作社。如:东台民星蚕业专业合作社。这是全省、全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贸工农一体化、茧丝绸一条龙运作和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社+公司+科技+工厂+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生产基地达12.6万亩,带动蚕农超过20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13.2亿元,创利税5937万元,给蚕农二次分配416万元,让利给加工企业971万元,由合作社带动的茧丝绸业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是全省首家省级跨地区(南京、无锡、苏州)水产专业合作联社,通过统一品牌策划、统一苗种引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收购、统一网络销售,结成螃蟹养殖利益共同体,社员单位发展到3200多个,养殖面积近14万亩,带动农户10多万户,不仅推动了螃蟹养殖业成为高淳农民受益面最大、回报率较高的产业,而且还带动了水产等其他产业的壮大。

大办形象好、环境美、功能全的为农服务社,进一步扩大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能力。一是大力扩点、扩面。2006年,省社与连云港市委联合开展探索,将基层组织建设和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功能结合起来,以行政村为支撑点建立为农服务社,这项活动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和欢迎。省社以此为契机,在全省各地力推为农服务社建设,到目前为农服务社已覆盖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二是大力推进规范管理。各为农服务社统一悬挂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图案的门牌,商品陈列、店容店貌、环境卫生等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并以星级管理的模式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大力扩展经营、服务范围。为农服务社已由开始时的农业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农副产品收购、农业技术咨询、废旧物资回收,扩大到代办电信、邮政、保险等服务。一些地方的为农服务社功能进一步扩展,如吴江双浜、松陵以及兴化管阮为农服务社,还在其他部门支持下建起了卫生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劳动保障室、治安警务室等,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很方便地办各种事。

以展示基层供销合作社崭新形象为重点,在推进“新网工程”中重建农村流通主渠道。近年,江苏省农村城镇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品质型消费需求大幅上升。为此,全省供销合作系统在农资、工业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非处方药品六大网络工程的推进中,始终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为重点,精心“包装”和打造基层社,通过连点成线、引线成网,建成布局合理的“新网工程”,以现代商业形态和以良好的商业信誉回归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在为农民的周到服务中重建农村流通主渠道。如海门包场供销合作社总投资1349万元,建成总面积4116平方米的商场,成为海门市东北部地区首家经营面积最大、业态最新的商业卖场,彰显了实力供销、魅力供销的崭新形象。丹阳供销合作社在各镇建起新合作常客隆超市,节假日这些集镇的超市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交管部门感到主城区人流和交通压力大大缓解。

打破局限、主动探索,拓展社会服务新领域

在高举合作与为农服务大旗重点服务好“三农”的同时,全省供销合作系统依托传统商贸业的基础,积极拓展“三农”的新领域,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进军,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支生力军。

积极拓展生活服务业,以强化公益性服务做强产业。江苏省一些地方的供销合作社,急当地政府和群众所急,强化“放心”标志,拓展服务领域,着力办好惠泽百姓、服务社会的生活服务业。实施放心肉工程。江阴市社不仅组建生猪产业合作联社,推动生猪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型、生态型转变,而且与无锡市社、利港镇政府合作建成国家三星级屠宰中心,年宰生猪30万头,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兴化市政府为解决群众强烈反映豆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几经周折,交由市供销合作社承办,该社按照市政府实施放心豆制品生产的要求,迅速组建百康豆制品公司,在全市城乡设立68个连锁销售网点,做到保供、保质、稳价,促进放心豆制品进全市居民餐桌,现已占到城乡豆制品市场销售的50%左右。实施放心超市进校园工程。新合作常客隆百惠超市与一些地方政府联手合作,推动放心超市进校园,达到了“学生得安全、家长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多赢效果。

加快发展“农信保”,参与做大农村金融业。这几年,江苏省供销合作系统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金融建设,参股或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典当行等,成为新时期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特别是由供销合作社主办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对当地企业情况熟悉、运行质量好、服务能力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如兴化市供销合作社于2006年组建的银桥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坚持“诚信为先、服务到位、稳健经营、共创双赢、壮大自我”的经营理念,担保的户数由原来的11家发展到现在的208家,迄今为止共为2家国家级、9家省级、19家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养殖户、种植户提供了融资担保,累计担保总额16亿元以上,2010年实现担保7.5亿元,未发生一笔代偿。在该公司的金融担保服务下,一大批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户的生产经营得到快速发展。

加快构建流通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全方位拓展服务领域。全省供销合作系统积极借鉴以园区建设促进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经验,改变过去采购—销售的单一模式,加快以流通产业园为标志的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以供应链为主的电子商务建设,不断拓展延伸社有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有形”添“无形”,大力兴办网络商城。如东海县社主办的水晶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打造了一条水晶及硅资源开采、加工、贸易的特色产业链,曾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近年,这个市场加快优化升级,进军电子商务,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水晶城电子商务中心,搭建水晶交易电子平台,使水晶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

龙头带动、示范引导,推动综合实力大提升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突出重点,开门办社的方针,采取龙头带动、打造载体、内外融资、上下参股等方法,全力做大做强社有经济,努力促进综合实力大提升。

做强龙头,培育壮大社有骨干企业。全省供销合作系统以“五指并拢攥紧拳”的战略战术,让社有经济和骨干企业这个龙头抬起来、舞起来。首先做强省社总部龙头。省社总部既有管理职能,又有经济属性,全省供销合作经济强不强,首先看省社总部。近年,省社总部凝聚力量,充分运用管理、品牌、市场、技术、网络等优势,促进省总社本级企业迅速壮大,涌现出苏果、苏农、苏物联、东大集团、苏商集团、省棉麻集团、省果品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切实增强了省社总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社有资产控制力。在省社带动下,各市、县(市)社不甘落后,纷纷做强各自本级经济。同时,做强六大网络龙头。针对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非处方药六大网络,集中资源,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突出一个网络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突出领军型企业家主撑龙头企业,现在作为网络龙头企业的苏果超市连续多年名列全国连锁业十强。

主攻市场载体,提高农产品市场掌控力。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力以赴,专攻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在农副产品集散地和主销区,高起点高标准地改建、扩建、新建了一批大型市场,参与主办的南京农贸中心、徐州黄淮市场、张家港青草巷市场已经成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2010年,盐城市社投资新建了4个区域性大型农产品市场。其他如无锡、南通、宿迁市社的大型农产品市场也在加速筹建中。专攻大型农产品市场交易会。每年都举办大型产销对接活动,扩大影响力、影响面。如2010年全省供销合作系统协助省政府、全国总社承办了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共签订协议和采购合同219个,总额达80多亿元, 展会规模及各项指标均创历届农展会之最。 专攻特色农产品专卖。南京市社专门建立区域名特优农副产品营销网络,无锡、徐州、常州、扬州、镇江等市社都相继开设特色农产品专卖店,兴化、宜兴、江都、东海、滨海、溧阳等县级社组建了特色农产品销售公司,为当地特色农业产品出市、出省打开了便捷通道。

打开大门加强合作,增强资源整合能力。这几年,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都感到只有打开大门加强对外合作,才能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创造发展机遇。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如省社先后与宿迁、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新网工程”;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无论是省社还是市社、县(市)社,都不计名利、不计功劳,只要有利于“三农”、有利于供销合作社事业,都主动与相关部门单位搞好合作;三是加强供销合作社内部间的合作,如江阴市社以资本为纽带,联合7个基层社打造系统内的投融资平台,提升了系统内的投融资能力;四是加强与实力型企业合作,如淮安市社吸引江苏商联、上海云清、海隆国际等加盟,迅速办起了市社的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五是加强与社会能人合作,如东台公开招聘农民经纪人到基层社任职,并将3位从基层社下海到市场上打拼多年的能人招回来任职,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社的吸引力。

励精图治、提升素质,激发全系统创造活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何激发人们创业的勇气、志气,让争先创优成为供销人的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这是全系统一直在致力探索的重要方面。

培育一流的精神状态。为解决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一度“精、气、神”低迷的问题,领导班子迅速在全系统推进“比学赶超帮”活动,层层树典型、立标杆,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外学华西、吴仁宝,内学苏果、马嘉樑。学习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努力培养一流的眼光、谋略和能力,成为能够创造一流业绩的行业领军人物。广大职工群众,学劳模、学标兵。全系统每年都要开展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十大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十大标兵”到各地巡回演讲,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强烈氛围。转业退伍军人,针对供销合作上转业退伍军人多的特点,每到“八一”建军节,系统领导都要把转业退伍军人组织起来,济济一堂,齐唱嘹亮军歌,重温峥嵘岁月,展望崭新人生。

打造过硬的业务技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处在市场竞争的第一线,没有出色的业务技能,就不可能有客户、有市场、有业绩。省社坚持开展每周学习日活动,党组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判别、决策能力;把机关干部逼进课堂,把专家学者、行家里手请进会议室,探讨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坚持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与省委党校联手实施“千人培训工程”,掌握新农村建设的要领;与省人事厅联办多期赴港连锁经营培训班,学习借鉴香港服务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招法;坚持开展现场观摩考察活动,经常组织各地供销合作社负责同志到系统内外先进单位参观考察。

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省社着重在三个方面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公开招标制度,针对有些公司由内部人承包、经营秩序混乱、每年上缴费用低、群众意见大的问题,新领导敢于依法中止承包合同,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吸引社会能人报名竞聘,落实承包责任制,促进管理上台阶、形象上水平、承包上缴费增长。建立维稳机制,为解决一度时期上访突出问题,省总社和一些地方的供销合作社,采取切实措施,落实政治责任,实行科室负责人首问责任制、矛盾纠纷超前排查调处机制,主动接访、准确答访,形成化解矛盾的合力,妥善化解股金兑付、陈欠养老金等问题,全力钝化矛盾。建立廉政责任制,坚持教育在先,实行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关口前移,警钟长鸣,防止和杜绝腐败现象。

回顾江苏省供销合作系统“十一五”期间的创新和崛起,感人至深的是,他们那种情系“三农”、重创辉煌的信念,身在其位、当谋其政的责任,发挥优势、服务大局的意识,自作多情、甘当配角的胸怀,敢闯敢试、创新创业的精神,一着不让、狠抓落实的作风。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信:在全省“两个率先”的征程中,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冲刺跃起,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社会美誉度更加彰显,一定能谱写出供销合作社事业的新篇章。

(调研组成员:顾介康、水家跃 姚百义、吴先满、吴权、孙建设、阮君华、杭华。执笔:顾介康、吴权、杭华)

猜你喜欢

十一五供销系统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