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2017-11-22王冠玉周保吉汪羽宁刘开强车江旅陈格苏晓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趋势评价

王冠玉++周保吉++汪羽宁 刘开强++车江旅++陈格++苏晓波

摘 要 对广西农业科学研究院(简称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为促进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广西农科院的产业支撑能力,对广西农科院科研成果发展方向及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科研成果不断增多,成果奖励从区内拓宽到区外,获奖层次有所提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农作物成果数量不断增多,部分成果还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广西农科院应以广西“10+3”提升行动为目标,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成一批重大先进技术成果,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以提高成果创新能力和转化率。

关键词 广西农科院 ;产业支撑能力 ;评价 ;趋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10.022

Analysis of Agricul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r the Eleventh Five Year to Present

WANG Guanyu1) ZHOU Baoji1) WANG Yuning1)

LIU Kaiqiang2) CHE Jianglv2) CHEN Ge1) SU Xiaobo1)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xi, Nanning 530007;

2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xi, Nanning 530007)

Abstract Agricul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AAS) wa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version of research results of GAAS into applic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were made, based on which the agricul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GAAS w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were predic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Eleventh Five-year to now,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and the awards were rewarded to the GAAS research achievements by Guangxi and other authorities at a higher level. More agricultural crops varieties were approved by the Guangxi Approval Committee of Agricultural Crops Varieties, some of which were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Approval Committee.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papers published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It is suggested that GAAS should integrate a batch of key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select a group of new varieties of agricultural crops with its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o improve its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ferring of the GAAS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 action plan of Guangxi Government for development of some representative modern special agricultural sectors.

Keywords GAAS ; agriculture supporting capacity ; evaluation ; trend

農业产业支撑能力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凝聚科研团队实力和保障现代农业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农业科研单位产业支撑能力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增加,研究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和科研建设水平有助于深入分析该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对评价该院的科研竞争力和提升该院科研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endprint

中国目前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工作链是从国家到省、地(市)再到县、镇至上而下组成,主要为“中国农科院—各省级农科院—各地市农科所—县级农科所—镇级农技站”的5级农科模式,省级农科院在全国整个农业科研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从“十五”至今,前人对中国各省农科院的农业产业支撑能力及科技平台均有不少研究和报道。山西省农科院在“十五”期间开展676项科技项目研究,其中有108项国家项目,100项鉴定成果;216个审鉴定的农作物新品种中,通过国家审鉴定的品种有34个,取得授权专利的有26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成果有114项,其中有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12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7项获二等奖,22项获三等奖[2]。“十五”期间,四川农业科研单位先后获得120多项的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育成686个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出150多个先进实用技术,开发467个新产品,建立和完善116个科技基地[3]。黑龙江省农科院自1956年建院以来,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有515项,占全省农业类重大奖项85%以上;育成有1 150个推广应用面积且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70%以上的农作物新品种[4]。在“十五”期间,江苏省农科院共获58项国家、省各类成果奖,其中有10项国家级奖,25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占全省农业科技成果奖总数的46%以上;有127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占全省新品种审定总数的56%以上[5]。河北省农科院在“十一五”期间有205个通过审鉴定的品种,其中6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6]。2011~2013年,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8项,其中,24项获奖成果,21个农作物新品种,同时选育的新品种中有5个通过国家审定[7]。“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在原有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根据产业需求、区域发展和学科布局,共建设了专业性和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95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33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269个[8]。2009~2013年宁夏涉农科研单位登记的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约208项,占近5年来宁夏农业科技成果登记总数的60.47%;同时宁夏在2009~2011年的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2项)的59项农业科技成果基本由涉农科研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9]。前人对各省农业科研单位产业支撑能力和科研建设水平的研究大部分只是个别分析,仅占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的少数比例,评价结果仅限于部分农业科研单位。

本研究采取实地调查和搜集数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和科研建设水平进行详细考察,预测其未来趋势并提出建议。具体对广西农科院获奖成果情况、农作物品种鉴定和审定情况以及重点实验室系列平台、研发中心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服务平台等建设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6~2015年《广西农业科学院年鉴》和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提供的数据资料。

1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评价

1.1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获奖成果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获奖成果较多,每年获得的奖项数量、类型均有所不同,比较稳定的奖项是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广西农科院科技进步奖,如表1所示。“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获奖成果基本呈上升趋势(2008年除外),2008年以后广西农科院的科研成果在申报奖项的时候逐步增加了各种类型奖项。一方面,本院科研成果从区内到区外拓宽了获奖领域,申报了外省的各种奖项,如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获奖层次,如“十二五”以来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大北农科技奖等获奖数量逐步增加。与此同时本院在广西获得的奖励中,也在原有基础上增获广西自然科学奖、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等;在区内也积极申报各个城市的奖励,如百色地区科技进步奖、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与“十一五”相比,本院科技人员对其成果的申报意识不断增强,获奖范围都不断拓展,获奖成果也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本院获区外各种奖项和国家级别类的奖项共增加了38项。此外,本院的科技成果還向其他行业推广和示范,并获得了一系列奖励,如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广西发明创造展览交易项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农产品加工十大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果奖、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等。

1.2 广西农科院农作物品种鉴定、审定情况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成果通过广西农作物审定的品种如表2所示。主要审定品种有水稻、玉米、大豆、西甜瓜、花生、果树、蔬菜、薯类、甘蔗。在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基础上,2006年本院大豆四项品种桂春豆1号、桂夏豆2号、华春2号和华夏3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大豆品种华夏4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玉米品种桂青贮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度甘蔗桂引9号和花生桂花1026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2010年甘蔗品种桂辐98-296、薏苡品种桂薏1号、玉米品种桂糯518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2012年甘薯品种桂粉3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年本院选育出的“特优7571”和“特优831”连续2年通过超级稻品种认定的测产验收,将为本区“超级稻+超级稻+冬菜(或马铃薯)”的“双超”栽培模式提供更多品种选择。另外,玉米品种“桂单0810”和大豆品种“桂夏3号”入选2014年全国农业主导品种目录,“贵妃红”成为全国首例通过国审的荔枝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鉴定的农作物品种有2个,分别为水稻品种桂农品审鉴(稻)2015005号和桂农品审鉴(稻)2015004号;除了水稻、玉米、大豆、西甜瓜、花生、果树、蔬菜、薯类、甘蔗等55个品种通过审定外,绿豆品种桂绿豆L74号和茉莉花品种香妃1号也通过审定。endprint

1.3 广西农科院论文发表情况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学术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多(图1),其中,2007年论文发表数量增长率为4.19%,2009年增长率为28%,2010年增长率为15.5%,2011年增长率为6.2%,2014年增长率为40.9%。可见,2014年论文发表数量和增长率均更上一个台阶,“十二五”以来本院论文发表数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全院科技人员论文写作积极性有所提升。

2006~2015年本院发表论文情况如表3所示。10年期间被SCI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分别为0、4、2、11、11、7、19、19、16、36篇,其中2015年SCI论文数量最多,高达36篇。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被收录于SCI数据库的论文较少,总数仅为28篇;而“十二五”期间被收录于SCI数据库的论文数量大为增加,总数高达97篇,相当于“十一五”的3倍多。目前本院被收录于SCI数据库的科技论文大多来源于《Sugar Tech》、《Nitric Oxide-Biology and Chemistry》、《Biometals》、《Plant Cell Reports》、《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等常见期刊,甘蔗所、植保所、水稻所发表SCI论文较多。另外,在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其他外文期刊发表论文也呈上升趋势。

2 总体评价和趋势分析

2.1 产业支撑能力评价

依据广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和“10+3”产业提升行动,广西农科院开展甘蔗、玉米、香蕉、水稻、葡萄、花生、蔬菜、西甜瓜、木薯、兰花、红薯、荸荠等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繁育技术研究,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十一五”期间,本院科技成果不断增多,申报奖项的视野也逐渐开阔,不再局限于申报本省区和本院级别的奖励,而把目光投向外省的奖励,同时获奖层次和学术价值也不断提升,这些奖励将会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斗志和创新积极性,更好地为本院的科技创新和三农服务做出成绩,从而为广西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本院在品种审定方面也不再局限于通过广西品种登记,优良品种能进一步通过广西品种鉴定乃至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如近年来在大豆、玉米、甘蔗、薏苡、甘薯、水稻、水果(荔枝)、绿豆、花卉(茉莉花)等栽培研究领域选育的新品种有新的突破和成果。

2.2 未来发展趋势

本院农业产业支撑能力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继续以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广西发展战略部署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需要,依据甘蔗、水稻、玉米、蔬菜、特色水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大幅度增加农业新品种选育攻关,实现全产业链育种科技攻关。重点突破基因挖掘、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种苗产业化生产等核心技术,创造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种质;重点加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的搜集、筛选及创新应用研究,良种良法及配套技术的开发,培育和应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重大新品种;重点通过项目促进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重点集成示范一批重大的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创立一批有较大知名度的农业品牌。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能力不足

广西农科院在农业科技成果方面仅具有应用常规技术的能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呈现如下问题:低水平且重复性较强的单项性技术较多,较复杂的能明显提升农业功能、提高农民收入、对资源环境具有显著作用的综合性技术较少;高新技术、跨行业等重要、重点及重大研究成果就更少。由此可见,传统技术多,高新技术、发明技术和实用技术少;同单位、同行业成果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突破性的成果少,尤其是跨行业的重大研究成果更少。在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物遗传育种、高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总体技术水平尚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3.2 产业发展能力较弱

一是在水稻、玉米、糖料蔗、水果、蔬菜等作物方面有重大應用前景、市场竞争力强的突破性重大新品种较少。二是用于粮食、蔗糖等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核心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柑橘黄龙病、香蕉枯萎病等植物重大疫病的防控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四是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预警灾害、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上的应用比较落后。

3.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

广西农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水平方面虽有所提高,但科研与项目脱节、理论与生产实际断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仍然偏低。从事科学研究、农业推广的技术人员多,但服务成果转化的人员少,且能力不足,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对先进技术的需求与适用技术的供给存在矛盾。农业领域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推广的现象,加上成果转化不及时、辐射带动面积不大、农业技术推广不足、资金缺乏等诸多因素影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不够畅通,先进实用技术未能及时进入千家万户和应用于生产实践。

3.4 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

据统计,2013年广西农业科研人员有6 434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人,副高职称858人,博士181人,硕士学位748人。广西农科院专业技术人员有805人,其中高级职称301人,博士115人,硕士399人;有国家级专家28人、自治区级专家41人;入选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53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省、区)农科院也存在不少差距,与发达国家更不能比。从整体上看,目前本院科技人才队伍出现断层、人才紧缺的现象,其建设水平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要求,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难以承担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endprint

4 建议

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优势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發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主要任务。支持广西开展“10+3”提升行动,选取其中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突破一批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集成一批重大的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建议依托现有基础和科技资源,联合区内外的农业高校、农业企业,在广西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及国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围绕粮食、木薯、甘蔗、香蕉、葡萄、柑橘、龙眼、芒果、荔枝、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等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支协同推进的源头创新团队,进一步推进本院100多个创新团队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罗 雁, 陈良正. 省级农科院在地方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领军作用[J]. 农业科技管,2006,25(2):33-34.

[2] 山西省农科院. 山西省农科院工作报告[R]. 2004-2006.

[3] 张 鸿,刘宗敏,郑林用,等.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J]. 科学管理研究,2011,29(1):59.

[4] 史晓璐. 黑龙江省农科院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北京: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2013.

[5] 李 胜. 省级农科院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D].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07.

[6] 张梅申,岳增良,郑小六.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要素分析及提升模式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 2015,34(2):23-26.

[7] 许 敏,李卫东,黄光昱,等. 论地市级农科院所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以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61-62,88.

[8] 熊明民,刘建安. 加强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3):17-21.

[9] 李建萍,刘建安. 加强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08,27(5):48-50.endprint

猜你喜欢

趋势评价
趋势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