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方式千变万化

2011-08-20高瑞霞,雷萌,任智超

中国合作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园区土地农民

土地流转后,如何经营是关键,只有把流转的土地合理利用,才能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土地流转

后,根据其流转模式的不同,经营方式也各不相同。从合作社与流转土地的紧密关系出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合作社参与种植

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并不拥有土地的经营权,土地仍然由农民自己经营,只是农民以社员的身份享受合作社的服务,按照合作社的安排统一种植。这种形式在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模式中所占比例不大,据记者抽样调查大概占到5%左右。

合作社参与种植一般发生在“托管”型流转模式下,尤其是“半托”模式。合作社提供服务以及优质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给农民,农民要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不过,土地上的一切收益也都归农民所有,土地上的收益与合作社没有任何关系。

案例赏

山东省嘉祥县鸿运富民土地股份合作社

山东省嘉祥县农民都有种植粮食作物的传统。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合作社统一安排社员培育小麦良种。合作社半托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托管土地每亩夏、秋两季可降低种植成本120元,“以种代还”引进优良品种每亩可增收140元,合计每亩土地每年可增收260元。

山东省嘉祥县鸿运富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连片大棚。

2009年,合作社引导236户农民把2300余亩土地联合起来,统一耕作,统一种植了小麦优良品种,底肥、追肥统一从厂家采购,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避免了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与市场价相比,亩成本降低了40余元,为合作社所在的义和村节省化肥支出8万余元。流转的土地在生产中有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在主要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有合作社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由于措施恰当、技术到位,义和村亩产量平均在1000斤左右,有些地块甚至达到1200斤以上,较邻村亩增产150斤以上。社员留足口粮外,收购麦种150万斤,每斤较市场价增加0.1元,为社员增加收入15万元。加上夏作,预计一年,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120余元,繁育优良品种可增收150余元,总计每亩为群众增加收入270余元。

合作社理事长聂传寅介绍说:“土地托管可实现‘七个提高’,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机械化效率、提高规模经营、提高科技兴农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水电设施利用率;还可降低粮食成本、降低农资用量、降低机械化成本、降低水电设施投入。”

点评

合作社参与管理土地这种模式,虽然合作社与土地的关系比较松散,但是从农民的角度来说,可以获得合作社的技术服务和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让农民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合作社可以在农民中树立起可信任的形象,对合作社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徐庄土地合作社规划图。

2 合作社自己经营

模式

流转过来的土地,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形式在当前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模式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据记者抽样调查可以占到90%左右。

合作社自己经营的情况下,农民的土地完全交与合作社来管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比较松散。不过,农民可以选择在合作社的土地上进行打工,并且多数合作社都会优先安排社员就业。

土地流转后,大部分合作社都选择了把流转来的土地进行规划,划分为不同的园区,有的是发展普通种植,有的用来作为有机基地的培育。总的来说,合作社自己经营土地这种模式,对于合作社发展规模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案例赏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土地合作社

对于流转来的土地,徐庄土地合作社改变了过去由合作社统一负责的办法,把合作社的土地规划分为6个园区:板栗园区、花椒园区、优质桃园区、核桃园区、樱桃园区和粮油生产基地。其中,粮油园区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2009年除兑付入社成员保底分配外,粮油园区每标准股年终盈余分红510元,共分红4.6万元,实现了土地变产权,农户当股东。

其他5个园区合作社将入社土地集中整合,形成规模后,公开招标,由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入社农户有协议约定的保底分配和年终盈余分配标准。

土地规模扩大后,合作社生产农产品品类增多。合作社以“泉崮山”为商标,注册了4大类65种产品,生产的各类产品可以直接进入超市销售,不仅拉长产业链,也解决了其他农村人员的就业问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

郑龙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是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建立起了绿菜花、青刀豆、芦笋、胡萝卜、牛蒡5个生产基地,其中胡萝卜和牛蒡两个生产基地所占比例比较大,它们的土地面积占到了全部流转土地的70%。

合作社对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并派专员对聘用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这些专员都是合作社的社员,一般是大户或者合作社的能人。

合作社与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集体”的经营模式。按照协议,弘海公司向合作社派驻代表,负责种子、技术、销售、保护价,指导和监督整个生产流程。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按照订单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服务。合作社各基地按面积设置生产小组,具体负责生产、用工和产品质量把关。弘海食品有限公司每吨菜付给合作社100元组织费。

合作社土地流转后,扩大了生产规模,能够有效地满足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的需求,使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不少,年均亩增收2000元-3000元。

点评

土地全部由合作社来经营管理,便于合作社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壮大,提高生产种植的品类或产量,从而满足市场上大企业的需求,使合作社在市场上逐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有利于合作社长远的发展,也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开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鸿德农业合作社

鸿德农业合作社把流转来的土地重点用来开展试验示范,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建成鸿德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区,园区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生产示范和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展示为重点,打造临河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平台,农业高科技推广应用的展台和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舞台。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把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展示了出来。2009年合作社组织实施的5项(试种冬小麦、脱毒马铃薯、优质小麦新品种农麦2号、小麦晚播、建番茄滴灌示范基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成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解决土地资源闲置的传统种植模式,推动河套地区的农业实现飞跃。

甘肃庆阳宁县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

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的3000亩土地不仅包括耕地、还有宅基地等多种用途的土地,合作社以农民增收五年规划为切入点,对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进行了总体规划。

流转的土地被分为十个区块。一是种植区,以酸果、大葱、瓜菜、苗木、药材为主要种植品种,集中连片形成商品生产;二是养殖区,建万头养猪场一处,实行社建户养,提高收入;三是工业区,向外招商,借鸡下蛋;四是商贸流通区,建立市场商贸物流中心;五是办公区,改建村部、合作社办公室,建成集接待、招商为一体的现代化办公活动场所;六是住宅区,全村规划建修6层住宅楼12幢,每栋4单元,每单元12户,共可进住农户576家;七是教学区,建办以村小学为主的村幼儿园、托儿所各一处;八是科技文化娱乐区,建科技培训中心,文体广场、文艺活动中心,游乐场各一处;九是养老区,建敬老院一所,65岁的老人在这里每年可得到400斤小麦,360元钱的生活补助;十是公墓区,建占地100亩的公墓一处,建成园林式的公墓区。

3 合作社把土地转包

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流转过来的土地并非完全由合作社管理,大部分时候合作社只是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合作社负责把当地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然后再流转给其他的经济组织。这种经营方式所占比例不大,据记者抽样调查仅占到5%左右。

在这种经营方式里,农民基本上不参与种植,只能获得流转土地时所产生的租金。不过,农民可以选择在已经流转出去的土地上打工,来获得额外的收入。

案例赏

四川省营山县新店镇蓼叶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

蓼叶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以流转来的土地为平台,招商建立起了50多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000多亩以桂花、银杏、速生杨为主的园林基地,500亩优质九叶青花椒基地。

其余流转来的土地,通过合作社与该村村办企业联营,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实行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与3家外地客商达成协议,建立万头草食牲畜牧养殖基地、观光园林产业基地和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型综合“农家乐”,实现整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把以往的摞荒地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

点评

在这种经营方式下,虽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十分松散,但是对于合作社来说却有极大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合作社与其他经济实体合作,不过,这种情况下要注意防范土地用途的改变。

流转后的土地都被种上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及果树。

猜你喜欢

园区土地农民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