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2011-08-15罗新祜陈亚艳

关键词:主修双学位辅修

罗新祜,陈亚艳

(1.赣南师范学院a.教务处;b.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高等学校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罗新祜a,陈亚艳b

(1.赣南师范学院a.教务处;b.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是我国高校主动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实行时间不长,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存在定位不准、缺乏质量观共识、外部监控缺位、高校内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理想。对此要辩证认识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关系,完善外部监控机制,构建高等学校内部闭合的本科双学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发展呈日益分化却又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专业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新兴交叉学科不断产生。严格按照传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大学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主动适应形势,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探索了很多人才培养模式,而双学位本科(Dual Degree)[主辅修专业(Minor)]的实施,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时间仅二十年,办学模式尚不成熟,教学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教学质量监控出现较多纰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理想,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并寻求对策加以克服。

一、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的现实状况及分析

双学位(主辅修),“是指在校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获取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获得的学位。主修专业与兼修第二专业分别为不同学科门类”。[1]我国最早的双学位本科(主辅修,以下简称双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发轫于1983年武汉大学获得教育部 (原国家教委)批准并开始办学,至今已历时二十七年[2]。近年来双学位以其独特优势适应了社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要求,在全国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广泛开展并遍地开花。

(一)定位不准,尚未达成质量观共识

虽然双学位本科在我国已经开展将近三十年,但对于双学位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政府和高等院校却仍未形成科学认识并达成共识。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双学位本科定位不准,不能正确认识本科第一专业学位和第二专业学位的学术水平,对两者的质量标准认识存在偏差,致使教学定位不准。双学位本科和第一学位(主修专业)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一种普遍存在但却没有言明的观点是双学位理所当然为从属和依附地位,这由高校的行动明显体现出来。作为体现学术水平、学习经历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在全国大部分高校里,双学位本科的相关证书是不能单独发放的,绝大部分高校均规定双专业毕业证书及第二学位证的取得必须以符合第一专业本科专业毕业的要求为必要条件[3],在此基础上,进而满足第二学位的相关要求才能最终取得双学位证书。其逻辑起点为双学位本科不能独立存在,是依附本科第一专业教学的辅助性专业教学,其学术含金量不如第一专业。这其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相悖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是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显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本科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取得条件只作出一种解释,并没有单独规定双学位本科学位的获得可以低于此授予条件,双学位本科学位和第一专业学术水平应具有同质性。反过来,即使毕业生第一专业没有达到高等院校规定的学术水平,若其第二专业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水平,其实学生也有权获得第二专业的学位。而目前,政府、高等学校、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对本科主修学位和双学位的认识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质量监控体系框架尚未形成

完整的双学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应包括外部监控和高等学校内部监控。首先,作为纳税人代表的政府对高等学校投入了大量办学经费,作为消费者的双学位本科学生、家长也付出了学费,他们均有权关心高等学校的双学位教学质量,关注他们的投资是否物有所值。因此,政府、学生和家长可以自己介入,或委托社会机构代表他们去对高等学校进行监督。其次,高等学校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使命和职责,他们最清楚高等教育的发展运行规律,最了解自身资源和掌握师资力量及办学设施等要素,“在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内,确立高校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发挥其在保证与提高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最为基本的”[2],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和关键所在。

1.外部监控缺位

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教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是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生主修专业的教学质量,而双学位教学质量其实并未进入大众视野中心。尽管双学位事实上已经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吸引优质生源的有力措施[4],但笔者在查阅双学位本科的相关法规和文献时,却遗憾地发现,国家、教育部乃至地方政府至今仍未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条文,更遑论双学位教学质量监控的针对性文件。其次,纵观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社会监控也是大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社会是政府主导型社会,社会监控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一个软肋。目前社会监控形式主要是对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学科进行排名,而双学位本科教学同样不在社会监控关注的焦点之内。

2.高等学校内部双学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1)生源控制不严。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获取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获得的学位。主修专业与兼修第二专业分别为不同学科门类”[1]这其实值得商榷,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无疑设置了一道人为的藩篱[5]。跨学科教育确实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但不同专业学科知识结构毕竟差异较大,如果学科门类跨度太大,学生主修专业阶段所学知识很可能不足于支撑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课程。如果学生入学时不举行双学位本科专业基础课考试选拔,修读时又缺乏专业基础课的针对性补偿教育的话,培养复合型人才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其次,在功利化价值取向的驱使下,双学位本科教育演变成为高校、院系创收的手段,生源控制缺位。由于国家对普通本科费用与招生规模控制较严格,普通高校无法逾越,有的高校通过设置双学位本科教育,利用招生、录取、考核、颁证等自主权利,将其演化成一种变相乱收费手段。虽然各项收费是经过有关机关核准,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学校对参与双学位本科修读的学生不加区分地一概录取[1]。这种过分注重追求生源数量忽视质量的行为,为教学管理的“宽进宽出”埋下伏笔,给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2)缺乏独立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对于主修本科教学,尽管近年来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扩大,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程度滑坡,但其监控组织体系还是相对完整,一般都有学校、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监控组织,仅学校层面就有教务处、高教研究室、督导组、质量管理科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全程监控。但是对于双学位,从学校到院系、教研室,绝大多数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日常教学和监控,一般在学校和院系层面只有一个教学管理干部或教师兼职双学位本科教学的入学、课程设置、教师安排、教学运行、学籍异动、考试评价、毕业审查等全部事宜。

(3)制度体系不全。无规矩无以成方圆,高校本科教学主要教学环节如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都有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对于每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都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对于双学位本科教学而言,是否需要这些标准和制度,假如需要和主修本科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的标准是否可以相同或是应当独立,若是需要独立标准则其和主修本科教学应有何异同,这些问题都是高等学校不能回避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高等学校还不能清晰回答这些问题,往往只颁布了一个笼统的包含全部教学环节的办学管理办法,而没有制定独立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制度标准,缺乏针对性。

(4)过程监控不力。一是双学位本科专业设置不科学,审批不严格。双学位本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要求设置双学位本科的专业必须是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或强势学科,复合原则应为强强联合。但在实际操作中,一种情况是由于一些高校担心双学位本科教学会影响品牌专业的质量,不愿品牌专业开设双学位教学,致使优质教学资源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功利思想诱导,一些高校在开设双学位本科专业时无视学科专业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水平,完全迎合市场需求,对开设双学位本科的专业审批不严,任其自由发展。二是双学位本科教学的教师配备不足。由于双学位本科教学多是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和晚上等休息时间,所以高职称、高学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以此为苦差事,院系在安排教学时只得派遣年轻的、低职称、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担任,这样就直接导致双学位本科教学的师资整体水平配置偏低。三是日常教学管理松懈。如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学生上课考勤和专业实习,由于双学位本科学生平时课程多,压力大,上课出勤率较低;在当前全国高校普通专业实习都普遍面临困难的时候,负责双学位本科教学的院系只任其自由发展,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5)信息反馈体系不闭合。完整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建立动态质量监控的必然要求。目前很多高等学校双学位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学生学业评价这种反馈形式,而实际上校内教学信息反馈包括教学院系教学信息员例会、专职督导人员随机听课、教学检查评估和学生评教等,校外反馈如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则仍未建立,不能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

(6)学生指导不力。双学位本科学生要在四年完成两个专业的课程和学分,课程数量多,时间比较紧、学习任务重,很容易在学习、心理等方面遇到困难产生问题,因此亟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由于双学位学生多是来自不同院系,管理中产生交叉,指导职责归属不清,表面看主修院系和负责双学位教学的学院都具有指导的义务,但在实践中却出现“谁都可以管,谁都不去管”的现象,学生指导缺位。

二、对策和建议

构建科学完整的双学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归纳起来,要认清一对关系,处理好两种监控,形成一个闭合的内部监控体系。

(一)辩证认识双学位本科与普通本科主修专业的关系

应如何看待双学位本科与本科主修专业教学关系,不同学者、专家持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普通本科主修教学是主要的、关键的,双学位本科教学是次要的、依附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从属于前者;另一派观点坚持双学位本科教学应是独立的。笔者认为应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这两者客观存在相互对立的一面,在高校资金、教学设施、教师数量、管理水平等资源束缚和学生时间、精力有限的条件下,双学位本科和主修专业教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排斥性和竞争性,这给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也给学生带来较大学习压力。其次,双方存在统一的一面。双学位本科是利用富余的教学资源、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开展,遵循学生自愿原则举办,其出发点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这和普通本科专业的办学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可以相互促进和补充。这两者的统一点正是双学位本科教学得以存在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因此,两者的人才质量观应坚持同一标准。也就是说,双学位本科学生应该在修读的两个专业都应达到普通主修专业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反之,如果双学位本科修读学生两个专业的学生水平差距较大,只有某一专业达到最低学术标准,或两者均未达到最低标准,“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这对于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来说是莫大的浪费。

(二)促进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参与双学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

完整的双学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构成。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由于非政府社会组织不发达,高等教育的外部监控主要由政府部门及其附属机构负责。一是政府要加强重视,把双学位本科教学纳入普通本科教学体系中。不管政府持何种态度,双学位本科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必须放弃以前任其无序发展的不作为行为方式,正视现实并把它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二是出台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规范。鉴于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尚无专门针对双学位本科教学的法规制度现实,教育部要尽早制定针对性法规文件,规范双学位本科的招生、收费、教学、毕业资格等环节,使各高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要组织有关专业评估机构对部分高校的双学位本科教学进行抽查评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提高,无质量保证的要一律勒令停办。

(三)构建高等学校内部闭合的双学位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规范双学位本科专业设置审批程序

双学位本科的办学出发点是利用学科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坚持“强强联合”、“品品联合”或“强特联合”原则。只有挖掘高校那些办学历史长、学科专业发展好、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先进的长线学科、品牌专业等优质富余资源,才能使双学位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与熏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反之则培养高素质人才必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因此,高校在对双学位专业审批上,应设置一定的刚性条件,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确保双学位本科的办学质量底线。

2.严格控制生源和开展针对性补偿教育

首先,高校应对双学位学生在跨学科选择时进行引导或设置入学前必修的课程限制。双学位本科教育是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课程、取得该专业所属学科学位的同时,跨学科门类攻读另外一个专业的课程而取得的学位[1],但是跨学科的度还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主修音乐学的本科生去攻读会计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去修读物理学,当然这也可以使这些学生在两个学科都能有获益,但是在教学实际中,修读学生肯定会遇到较多困难,达到毕业学术水准的概率也相对较低,而如果主修物理学的学生辅修会计学则肯定会顺利一些。另外,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入学前必修课程、学分等限制条件。例如,招收物理学双学位学生时可以把其选修完成高等数学作为报名的前置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讲,设置前置条件限制也是对学生在将来学习困难一种负责任的告知方式。其次,对双学位本科学生入读后进行学科专业基础课的补偿教育。针对学科跨度较大的学生,可以因材施教,在进入学习前期阶段,大力鼓励他们攻读学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以夯实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思维习惯,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建立相对独立的质量监控组织

尽管当前高等院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相对紧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以此为由,减少或不设立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双学位本科教学,放松对其的质量监控。在校级教学管理部门,要把双学位本科教学纳入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立专门负责双学位本科教学的科室或管理岗位,全程负责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在院系一级教学单位中,双学位本科教学常规事务琐碎复杂,应有专职的行政人员、教师负责双学位本科的日常教学管理,做好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教师选聘、课程安排、考勤、检查和学生学业评价等工作。

4.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强化过程管理

一是要明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普通主修专业一样,双学位本科教学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考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科学制定独立的双学位本科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管理办法,明确各环节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使院系在教学中有法可依。其次,强化日常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过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高标准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制度。以课堂教学管理环节为例:一是坚持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制度,为双学位本科教学配备高职称、高学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最好还能考虑为学生选聘一些具有复合学科背景的教师。二是要加强学生日常考勤管理,坚持考勤和学生学业评价挂钩。三是坚持课堂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制,由学校层面派出专职督导员对双学位本科教学进行不定期随机听课,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

5.构建动态的、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

首先是建立完整的校内教学信息采集反馈机制。要构建学校、院系和教研室三级信息反馈机制,利用包括教学督导组听课、教学信息员例会、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评学、各级领导信箱等各种平台机制,及时收集日常教学信息,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双学位本科教学健康有序运行。其次是建立校外信息反馈机制。当今大学已经由社会边缘步入社会中心,只有开门办学方能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从起点到终点均需考虑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一是高校在制定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遵循国家大政方针、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和专业知识结构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用人单位要求,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专门召开有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参与的座谈会,广泛采集他们的意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坚持开展双学位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有在高校学习和行业工作的经历,他们对母校的教育教学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坚持对双学位本科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采纳他们对母校双学位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实行导师制,加强学生指导

双学位本科学生在四年内必须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任务,压力很大,容易在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产生问题,因此应该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全程综合指导。笔者认为由开设双学位本科教学的院系负责指派导师较为合适。双学位本科导师应该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坚韧不拔的学习信念,充分做好迎接双专业学习挑战的困难心理准备,帮助双学位学生尽快适应双学位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帮助熟悉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籍管理条例,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修读计划,合理安排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学习,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

[1]陈学敏,漆玲,刘焰.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2]胡建华.高等教育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的关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5):32-37.

[3]王峰,张彦丽.双学位本科教育定位[J].教育与现代化,2008(1):29-33.

[4]李莉.我国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0-63.

[5]王新庄,郭科.双学位本科教育“跨学科”辨识[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8):1-3.

G647

A

2095-0683(2011)03-0174-05

2011-01-20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JXJG-10-11-23)

罗新祜(1977-),男,江西南康人,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讲师;陈亚艳(1982-),女,浙江海宁人,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

责任编校 刘正花

猜你喜欢

主修双学位辅修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双学位教育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分析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育策划主修课程创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