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6-23李鑫

科教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

李鑫

摘要高校双学位教育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时代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双学位教育发展至今,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双学位术语被滥用、双学位教育规章制度不完善、双学位教学安排不合理、双学位教育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双学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分析,从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3 个层面探索解决对策,为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思路。

关键词双学位;复合型人才;本科教育;地方高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6.01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ouble DegreeTraining Model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 Xi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ims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 disciplines,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and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while achieving certain results, there have also been problems such as diversity of double degree terms,  deficient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regulations,   unreasonable  double  degree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asymmetry in double degree educ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ouble degree training mod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lutions from three levels, which are state,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s idea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ouble degree training model of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double degree; compound talen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teaching management

1 雙学士学位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源泉,而大学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校扩招后,我国本科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呈明显的逐年上涨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普通本科、专科招生967.5万人,同比增长52.6万人;2020年普通本科、专科毕业生为797.2万人,同比增长38.7万人。[1-2]因本科招生人数、毕业人数逐年增长,高校需要在经济转型的今天,将人才培养成国家之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创新型科技成果往往萌生于交叉学科,所以在加强基础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为应对和迎接全球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做好准备。[3]因国家和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大多数高校增加现有辅修双学士学位(以下简称双学位)的计划招生人数,且纷纷设立新的双学位专业供学生修读。在如此大环境下,提高双学位的教学质量、规范双学位的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本文研究的双学位,是指本科阶段的学生在保证完成其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与其主修专业门类完全不同的第二专业,全部学分修读完成后,授予其两个不同的学士学位。双学位专业单独开班授课,并且会有单独的培养方案,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环节(毕业论文),学制为三年。本文将梳理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科学分析其原因,并为双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与参考。

2 本科双学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2.1 相似术语易造成混乱

“辅修双学位”“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以上多种培养模式均被简称为“双学位”。“辅修双学位”“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双学士学位”通常指本文中将要分析的双学位,修读双学位的学生既会取得主修专业学位证书,也会获得双学位专业的带“辅修”标注的学位证书。然而,“双学士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则不同:“双学士学位”通过高考录取学生,在修读两个专业后,学生仅获得一本学位证书,其所学的两个专业会在该学位证中标明;“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是在已经取得一学士学位的前提下,全日制修读第二个学士学位。

以上各种“双学位”,它们的入学门槛不同、培养模式不同,往更深层次探究,高校申请开设不同“双学位”的要求也高低不一:“辅修双学位”的开设仅需依托于学士学位授予权,而“双学士学位”的开设需依托于博士学位授予权,所以他们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最终拿到的学位含金量也不同。截至目前,全国各个高校都在使用着不同名字但意义相同或不同的“双学位”,这样易混淆人们对这些术语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2.2 双学位教育规章制度不完善

双学位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应依托于三个方面: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地方政府的管理办法,以及各高校根据当地政府的管理办法制定的实施细则。

21世纪以来,教育部开始大力鼓励高校实施双学位教学,但是国家并未发布过双学位的管理政策,因此,针对双学位教学和管理,各个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双学位管理政策和实施细则。

此外,各地地方政府对双学位的管理程度也不一。有些地方政府会专门发布双学位的管理办法,规范当地所有高校双学位工作的实施,[4]例如,河南省教育厅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其中就双学位的开设要求、资格审批、教学管理、收费标准、证书颁发、监督管理进行了规定。[5]有些地方政府仅对双学位的收费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不同地区对双学位的管理程度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双学位的规范程度,也导致了不同高校双学位的教育质量不同,造成社会对“双学位”的含金量存疑,最终使手拿双学位的毕业生在求职、报考公务员时,用人单位无法快速识别该双学位的教育质量,进而统一采取低认可、低接受的态度。

高校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对双学位的管理造成多种不便。第一,在制定双学位管理细则后,学校会将管理权下放至双学位开设学院,由学院自行管理,然而,如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在学院层面解决时,便会经历长期的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的过程。因学校并未委派专人管理双学位,所以经常会出现“踢皮球”的现象,问题的解决耗时耗精力且效率低。例如,双学位课程一旦缺考或不及格时,没有补考,只有重修,但双学位重修报名并没有纳入学校的重修报名系统,导致了双学位的重修单纯靠人工管理;而且,虽然在学校的规定中,学生中途放弃双学位修读时可以将已修读的学分转化为辅修学分,但是学校相关部门并无该项規定的实际操作方法;另外,学校仅在双学位管理规定中认可学生主、辅修学分之间的转换,但并未有更详细的实施细则,比如当学生双学位课程与主修课程重复时,申请辅修免修后分数的认定,是和已修读过的主修课程成绩保持一致,还是认定为及格分或者一个特定分数。面对以上情况,院校两级需要投入大量沟通成本进行协调解决。第二,双学位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学院的创收手段。一方面,会导致学院开设更倾向于时下热门的、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而忽略了开设专业的难度是否适合作为辅修的第二专业;另一方面,难度更大的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会降低学生报考积极性,但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报考,双学位往往会出现上课质量“灌水”、考试评定和毕业审核“放水”的现象,[6]最终使双学位教育背离最初目的,造成人才过剩和人才质量不一。

2.3 双学位教学安排缺乏合理性

在高校层面,双学位教学安排合理性不足导致以下问题。第一,学院在制定双学位专业的培养方案时,未考虑跨专业修读双学位学生的基础和接受程度。学院双学位课程安排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是在主修专业培养方案上直接选择双学位需要学习的课程,并且删减了实践课程。这导致大部分教师直接照搬一学位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修读双学位的学生难以融入双学位的学习,并造成了实践教学的短缺。最后培养出的学生空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对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背离了双学位教育的初衷。第二,双学位的课程普遍集中在周末,学生在紧凑的主修课程学习之余,依旧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周末课程,直接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松散、随意缺课。白雪晴和田晓红曾对东北石油大学修读辅修和双学位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辅修和双学位的学生对授课的时间安排不满意,他们希望可以有更大的时间自由度去安排学习和生活;[7]另外,因教学质量监督部门一般不安排非工作日的课程临课检查,降低了教师对双学位课程质量的重视程度。第三,与主修课程相比,教师仅将双学位课程视为周末上一次的“临时”课程,其所教学生也是“临时”学生,老师很少主动了解其双学位学生的上课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对双学位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

2.4 双学位教育信息不对称

因缺乏有效宣传,学院和学生对双学位信息的了解程度不一致,导致双学位的教育信息不对称。[8]在报考双学位前,学生对双学位的认知程度低,多数学生仅仅因为身边的朋友报名而盲目跟风选择就读,忽略了自身的实际需求。另外,因学院和学校很少指派专人管理双学位,所以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双学位整体情况的清晰认知,加上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报考双学位课程前,对其课程设置、课程难度等不甚了解,一些教学管理问题也无法得到准确的解答。

3 本科双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和措施

针对目前双学位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高校三个层面提出改革建议和措施。

3.1 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

首先,规范“双学位”称谓。统一界定各地区对不同“双学位”的“称谓”,使每一种“双学位”仅有一个“名字”,杜绝各地使用不同的“双学位”名称进行招生,这才能在源头上使每种“双学位”都能在社会上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其次,国家制定管理办法,对双学位的管理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国务院在2019年 7月颁布了《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其第十四条虽然对双学位最终的学位颁发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对该教育的其他管理规定仅进行了简单描述。国家规定了学位颁发要求后,双学位的学位证书经过了国家的认可,今后其社会认可度大大提升,但是对如何实施双学位教育还是没有具体要求。基于二学位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对该地区所有高校双学位的管理进行统一规定,不仅仅是针对学费,而是从学位开设申请至最终学位发放都要涵盖到位。只有这样,全国各个地方政府才能以相同的宏观政策为依据制定双学位管理办法,高校才会有统一的双学位管理框架,进而也就规范了高校双学位教育开设的准入机制及其管理实施细则,最终达到规范和提高双学位教育制度和质量的目标。

3.2 高校层面

3.2.1 增加双学位教育的宣传指导

在每年双学位开始招生前,学校或者学院应当加大双学位教育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双学位专业的相关情况进行讲解。宣传方式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学校、学院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开设宣传讲座、设置热线电话、张贴宣传海报等。双学位宣传讲座可以向学生普及双学位相关信息,讲解双学位的专业选择、报考标准、毕业要求,也可以请正在修读双学位的学生现身讲解他们的亲身体验。另外,在双学位报名开放前,学院可以设立双学位开放周,该周内可以允许想要报名的学生任意选择双学位课程进行试听,使学生们有亲身体验双学位课程的机会。

3.2.2 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安排

学院应针对双学位的情况,制定符合双学位教育特色的培养方案,建议加入过渡课程,提升跨专业的衔接度。此外,学院可以采取主、辅课形式,主课、辅课可以单双周交替进行。辅课采取线上预录课程的方式,对课程中概念性的简单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进入课程;主课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用来教授重要知识点,并设置答疑时间,这样既提高了上课效率,也降低了学生每周末全天上课对上课质量的负面影响。此外,除了专业课程,双学位教育还可以加入实践类课程,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于其双学位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双学位毕业生的能力素养更贴合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3.2.3 规范高校双学位管理制度

学校应将双学位教育的管理和“一学位”的管理放于同等地位,不应厚此薄彼。第一,完善双学位重修机制,将双学位重修纳入“一学位”重修系统进行统一的报名、管理和收费;第二,完善主、辅修之间学分的转换机制,学生申请双学位退修后,无须主动申请,学校教务系统可以自动将其双学位中已修读的成绩和学分作为公共选修课转入主修专业;第三,当学生因主修课程和双学位课程重合而申请双学位课程免修时,完善其免修分数的认定标准。学校在制定管理细则后,应当落实每一条细则的实施方法,使每一条细则都能实施到“底”。另外,学校和学院应设置专人负责双学位的管理,只有这样,双学位管理制度的漏洞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且在校级层面有专人负责解决,如此不仅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也更利于双学位规章制度漏洞的补充修订。

3.2.4 设立并执行严格的双学位课程监管和考核制度

学校和学院应当严格执行双学位课程考核程序,并专门为双学位成立监管团队,将教师双学位的授课质量与其绩效相挂钩,对在双学位授课期间没有通过考核的老师设置惩罚机制,为双学位的教学质量保驾护航。首先,教师应严格规范课堂纪律,严抓出勤率,并不定时进行随堂测试,由于平时成绩是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日常授课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这种考核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缺勤率高的问题;其次,监管人员应当不定时临课检查,考核教师的授课质量:查看教师是否按时上课、是否严格执行对学生的考勤、是否认真准备所讲授的内容等;另外,每学期初监管部门应当对上学期的双学位考试试卷进行抽检,以防老师为追求通过率对考试“放水”。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双学位教育仍存在问题,但是只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做好双学位教育的宏观统筹和规范,高校严格执行并完善双学位教育管理实施细则并设立监管机制,学院和教师以学生为本,进行专业前指导和专业中培养模式优化,双学位教育的发展前景是乐观且潜力无限的。双学位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设立、推广和完善,是一个艰难、缓慢、但是积极的探索过程,而高校作为双学位教育实施的第一战线,应当积极积累总结经验教训,为双学位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2-28)[2021-9-18]. http://www.stats.gov.cn/ 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2]  國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2-28)[2021-9-18]. http://www.stats.gov.cn/ 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EB/OL].(2021-4-19) [2021-9-18].  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9/ content_5600661.htm.

[4]  程萍,李晶.本科教育的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5-7.

[5]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EB/OL].(2016-03-15)[2021-9-26]. http://jyt.henan.gov.cn/2016/03-15/1603124.html.

[6]  崔玉荻.关于辅修专业及双学位培养改革发展的反思、分析与展望[J].大学,2021(22):26-28.

[7]  白雪晴, 田晓红.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9):70-72,82.

[8]  沈志远.高校“双学位”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4):158-159.

猜你喜欢

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七校联合办学”暂停招生谈“双学位”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大学英语辅修现状与课程改进方向
完善辅修和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高校辅修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有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