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迸全力推进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创新

2011-08-15李思广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

李思广

(嘉应学院 人事处,广东 梅州 514015)

与时俱迸全力推进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创新

李思广

(嘉应学院 人事处,广东 梅州 514015)

在高等学校内部,干部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它为高校人才的选拔、培养、开发、预测及引进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全力推进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才能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创新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它既关系到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决策,又与每一位干部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必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力推进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刨新,努力把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深化认识。形成合力,推进干部档案目标管理的硬件建设

1.领导重视,切实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抓紧抓好,领导重视是关键。高校领导应该始终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列入整个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干部档案工作中做到“三个不忘”,即每逢有关会议不忘讲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安排工作计划不忘干部档案的内容;年终考核和评比不忘把干部档案工作列为重要指标。

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硬件。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环节。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必须具备全套的复印机、电脑、扫描仪、电脑光盘刻盘仪、照相机、吸尘器、抽湿机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器材,库房安装空调和防盗门、窗,达到符合“六防”要求。

3.强化管理,努力提高管档人员综合素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服务性和保密性较强的工作,要求管档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在管档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上,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严把入口关,规定新调整的管档人员必须是党员,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政工人事工作两年以上。二是注重教育培训,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三是在政治生活上关心爱护管档人员,加强培养使用,使他们安心工作,乐于奉献。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努力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1.建章立制,确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形成一整套查阅、转递、材料收集、整理等制度体系,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为依据,结合工作实际,严格遵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八项规章制度,经常对照检查,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完善机制,促进长效管理。要从根本上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仅仅停留在管理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对各管档单位的经费投入做到有明确规定。二是建立检查评比机制。做到每年都对各管档单位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并通报检查结果,对于暴露的问题责成相关责任人限期改进。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针对档案涂改、造假等现象,组织部门要建立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维护档案工作的严肃性。

3.严肃纪律,实现依法管档。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管档”,是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用制度约束个人行为。同时,严格档案的查借阅手续,控制档案的借出利用,严禁由本人自带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坚决杜绝涂改档案内容、伪造档案材料现象的发生。做到切实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严肃性、机密性和真实性。

三、开拓创新,优化服务,促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开选拔、实绩考核、引咎辞职等新举措不断涌现,干部的竞争择优和正常流动机制正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管档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力度,不断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

1.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创新档案管理模式。通过使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检索、筛选、比较、统计和分析干部档案信息,并直接生成各种表格和文档,有效地提高了整体干部人事工作效率。

2.实行网络化管理,确保信息应用准确、快捷。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接,建立了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密码和身份确认,从系统中下载所需的档案信息。在管理权限上,要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保证各单位领导、有关科室和其他相关单位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所需档案资料,提高档案信息应用的准确率。

3.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效能,积极开发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加强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干部档案,更好地为高校干部人事工作服务。这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干部人事档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变“重管理,轻利用”的观念,变档案的“潜”价值为“显”价值,变档案的“死”信息为“活”信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档案除了满足工资制度改革、干部工龄认定、老干部待遇落实等一般性日常管理外,已成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公正、客观地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力保证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严肃认真地维护学校党委和组织部门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良好形象。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做好常规性服务。在日常的干部任免、考察、工资福利、出国政审、进修培训、房改、办理退休、为老干部落实政策等工作中,干部人事档案部门为各系(室)、各部门准确提供干部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及时为落实有关政策提供准确翔实的依据,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作用。同时,为个人购房、财产转移、公证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2)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决策依据。为了让干部档案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发挥作用,管档部门应对干部本人的民族、出生日期、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等项目进行重点审核,在计算机上分类编制干部基本信息情况、简历、年度考核等实用资料,能准确快捷地进行打印或浏览,为干部选拔提供便捷服务。

(3)为学校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干部人事档案可以提供准确的人才信息,为师资培训、人才选拔、预测、引进提供服务,在高校的人才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为教职工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提供依据。管档部门平时把好归档“入口”关,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些重要的事情做到有据可查,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为解除教职工的疑虑提供依据。

四、改革创新是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动力

不断地探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三个转移”和“三个化”。“三个转移”即由偏重档案整理,向充实完善档案内容、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上转移;由简单管理型服务,向研究开发型服务上转移,把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建设成为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信息和参谋部;由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管理现代化上转移,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电子档案。以实现档案管理微机化和缩微化,达到延长档案的寿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个化”即(1)档案内容立体化。干部人事档案肉容的立体化,是指档案内容要尽量全面、多角度地反映干部的情况和特点,如把干部在外帮助工作的表现、重要述职报告、考核结论等材料收集到档案中来,力争做到档如其人;(2)材料多元化。干部是高校各项活动的主体,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涉及到干部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大量的材料。目前的问题是,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供材料的渠道太少,致使大量有价值的材料无法汇集到档案部门来。要改善档案内容的结构,增大干部档案的容量,需要变部门“独家经营”为部门与各系、部等部门“合作经营”,使个人和部门都成干部为人事档案材料的主动提供者。(3)材料收集制度化。干部人事档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协调机制,加强内部各工作机构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收集上的沟通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保证干部档案材料形成规范、收集齐全、归档及时。要实现目标管理,创建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单位,就必须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适应新形势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不懈地健全干部档案工作机制上、落实制度、规范发展、信息化建设、严格档案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7

B

1671-6531(2011)05-0143-02

李思广,广东梅州人,嘉应学院人事处中级档案馆员。

猜你喜欢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
基于体制改革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研究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水利系统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