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领导的模式研究

2011-08-15于朝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校长领导历史

于朝晖

(龙泉中学,山东 即墨 266206)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领导的模式研究

于朝晖

(龙泉中学,山东 即墨 266206)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 这一概念正逐渐为我国教育学界所接受。上世纪80年代,课程领导概念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被广泛运用,我国台湾地区在课程改革中也较早地使用了这一概念。台湾学者张嘉育认为,课程领导是“指引、统领课程发展与改革活动的行为,其旨在影响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与成果,主动回应课程发展与改革的挑战,完成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目标”[1]。

结合我国课程理论研究者的主要观点,我们认为,课程领导是指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支持与引导,以帮助教师有效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活动。它的主要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设定;学校教育方案的管理与发展;教学进展状况的监督与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与量化;课程文化的塑造等”[2]。由此可见,课程领导的理念在于发挥领导(校长、教师、家长等)的力量,有效地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并落实到实际的班级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任务十分迫切。具体而言,建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的思路有如下几点:

一、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应该说,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的形成是对过去传统课程领导模式的一种反思与改革。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革的问题。

从教学手段上看,因为“填鸭式”而侧重“告诉”学生“知识”,直接给学生知识,充满生机的、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成为了干巴巴的知识,历史老师是执行者,学生是被执行者。学习历史时应该有的实地调研、地方史的学研、小组的讨论被忽视。

从教学的目的与评价标准上看,主要还是以应试为目的,强调学生记住了什么,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被忽略。

从课程开发上看,片面注重就课本讲课本,课程开发不够,地方历史课程的丰富资源没有得到发掘和重视,历史课程本来应该具备的亲切性反映不足,抽象性过强。历史教学中的差异化得不到充分重视,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与西部等的差异体现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上述种种问题的客观存在,急切要求对初中历史的课程领导模式进行重新建构,以充分发挥初中历史在初中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以最充分的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强化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的目标

毫无疑问,初中历史课程领导的新模式要体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也就是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的内容,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从具体目标上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二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三是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上述目标通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得以体现,也反映了对中学生从低到高、从知识到理论、从理论到能力、从能力到素养的梯级要求,符合学习的规律,符合初中生心智发育的特点,体现了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的科学性。

三、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的几个维度

初中历史新课程领导模式的构建主要应该考虑如下四个因素:一是校长的课程领导,核心因素是校长对初中历史的课程理念、对初中历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历史教师的课程领导,核心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手段、课程开发能力。三是社区的课程领导,核心是社区重要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包括人和物两个主要方面。四是家长的课程领导,核心是家长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支持,对自己孩子历史观的引导等。

上述四大组成部分互为因果,相互结合,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具体体现在:

(一)校长的初中历史课程领导职责

毫无疑问,校长在学校整个课程领导模式中居于核心地位,对课程领导的影响最大,作用最显著。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校长的课程领导的主要任务有:

1.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制定切实的历史教学规划。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颁布,适应了21世纪初中历史教学的需求,校长首先要有明确的初中历史教学规划,“将目的与方案及学科作连结,即将教育目的的需要与学校的教育方案作连结;借着课程目的的需要分配到个别的学科之内”[3]。当基本的目的建立完成后,校长需要明确的实现步骤和可靠的实现保障措施,也就是执行力,这个具体任务应该由初中历史教师来完成。

2.开发初中历史教学的校本资源。校长进行初中历史的课程决策,必须明确,教科书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校长可以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有: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历史变迁,学校著名历史人物,学校的板报、队会、国旗下的讲话、各种历史知识的竞赛、演讲等;二是校外的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部队、老红军、老战士、杂志、电影、电视(诸如百家讲坛栏目)等一些广泛的社会资源;三是初中历史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园网上关于历史知识的介绍等。校长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历史资源,为初中历史教学服务。

3.组织教师团队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归根到底要靠中学历史教师来完成。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就认为,课程开发是一个注重慎重思维的过程,他因此建议学校要成立课程开发的小组,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只有形成教师团队,才能使课程决策在校长的领导下,更趋科学与民主。“首先,团队领导的方式让校长将工作授权他人,使工作更容易管理。其次,团队取向善用他人所长,而不单独依赖管理者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最后,团队领导的方式由于让教师参与决策,所以比较有可能在教师间建立支持”[4]。

“发展学生的个性”应当成为中国当代教育的主题。中学历史课程可以很好地发挥这样一种作用,中学历史课程可以通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历史史实去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去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二、教师的初中历史课程领导主要职责

中学历史教师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实施者,是校长历史教学理念的贯彻者。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而互动的历史课堂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中学历史教师的课程领导任务主要有:

1.参与中学历史课程的决策。中学历史教师既要贯彻国家课程,完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同时又要有效的实施校本课程。此时,中学历史教师可以组成研发小组,形成历史教学团队,具体设置课程和研究教学方法。

2.营造积极互动的初中历史课堂气氛。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果采用百家讲坛的形式可不可以?教师完全可以尝试,比如布置分配好讲坛任务,学生因为有讲课传授的压力,就会认真查找自己讲座所需要的原始材料,就要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独立思考等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认真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去表达,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与引导,而不期待成人所需求的那种完美答案,就会让学生更有信心,历史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3.着力构建初中历史潜性课程系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最好,那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历史的潜性课程系统恰好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类社团或兴趣小组、通过读书节、田野考察等形式陶冶学生历史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强化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影响。通过潜性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三、家长和社区在初中历史课程领导模式中的应做应为

在初中历史的课程领导模式中,家长的作用可以得到较大的发挥:为子女提供课程资源,为学校设置的校本历史课程提供帮助等。这是由历史知识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决定的。

1.家长是重要的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够帮助自己的子女学习英语、数学等,但对于历史课程家长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某种程度上看,家长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西方各国许多学校普遍建立了“家长教育资源库”,也就是基于这一点,在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中,家长除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外,家长志愿者可以协助学校组织大型的历史教育考察活动,可以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参加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可以请他们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等。

2.家长可以成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监控者。初中历史课程领导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健全的教学监控体制。因此“家长热线、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本、家校合作活动日、每周的家长来访日等,都可以成为学校收集家长意见的渠道,通过“反馈→收集→梳理→改进→反馈”的循环往复,可以有效形成家校互动的课程改革监控体系,通过反馈,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改革”[5]。

3.社区有丰富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对社区资源的利用是不足的,过于倚重书本,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实际上,在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教育资源:例如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纵深感让人充满向往,革命烈士纪念场馆让人肃然起敬,历史遗存让人若有所思,文化老人可以滔滔不绝,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个性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蕴涵丰富的历史传说等等,历史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样的教学资源,就可以起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的好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初中历史的课程领导模式要在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涵盖校长、教师、家长和社区等多项资源,要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使这几方面辨证统一,互相融合,形成最佳的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1]张嘉育.课程领导概念内涵分析[DB/OL].http://www.tmtc.edu.tw.

[2]崔成前.新课程背景下课程领导的特点与作用解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3):46.

[3][4]Allan A.Glatthorn著.单文经译.钟启泉主编.校长的课程领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8,170.

[5]崔成前.浅谈校长、教师、家长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领导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参考,2009,(6):55.

[责任编辑:姚 旺]

猜你喜欢

校长领导历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新历史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论校长的修养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