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 “心”开始 用 “心”对待
——关于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

2011-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认同感教师职业

龚 梅

(大连市第五十中学,辽宁 大连116021)

从 “心”开始 用 “心”对待
——关于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

龚 梅

(大连市第五十中学,辽宁 大连116021)

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是学校管理者的工作目标之一。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本文从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提升教师的自省能力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学校管理者;教师;职业幸福感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把“让你的教师幸福的工作着”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因为职业幸福与职业倦怠是一组对立的元素,如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将会带来严重的职业倦怠,而每天以幸福的状态工作与学习的人必然会才思敏捷、热情十足,善于思考、乐于实践。

怎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呢?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从关注教师心灵深处的需求开始,注入柔性的人文关怀。

一、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让心灵产生感应与共鸣

所谓认同,从广义上讲是指团体成员对某种思想或价值的认识看法一致。在学校管理中认同感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教职工形成一定的共识并且普遍和自觉地认可和接受学校领导的思想、理念、决策、作风和制度设计等。认同感是团体成员凝聚力的内在因素,也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不可缺少的内在条件。因此,一所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否实现管理目标,与教师是否有很强的认同感有很大关系。所以,增强教师的认同感,既是加强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团体认同感强,容易形成团体向上的动力、弱化阻力,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容易形成主流意识,凝聚团体力量,对学校管理措施的落实具有保障作用;容易形成团体共识,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作用。团体认同感的形成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我们暂不论团体认同感形成的大势或影响团体认同感形成大的方面,但就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或具体问题而言,团体认同感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成员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主流意识;第二阶段,成员间看法或评价趋向接近形成团体意识;第三阶段,成员间认识趋同,形成共识,团体认同感形成。必须强调的是,在团体认同感形成过程中,管理者或管理团队的影响十分明显,甚至可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工作方法等关系到团体的共同利益,关系到团体意识的形成,同样直接影响团体认同感的形成。因此,在工作中管理者如果不重视一些细节因素,处理不好各种关系,决策得不到认同,就会直接影响团体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而如果提升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在工作中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心灵的感应与共鸣,学校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将给教师的心灵带来无比的满足与快乐。

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

教师自身应该有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决定着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精神,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教师也由此提升生命的质量。

引导教师去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为善良和美好的人性感动,为高贵的情怀感动。喜欢发现并赞美生活的人,总能发现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并善于把它传递给身边的人,这种人就是真正成熟的人。真正成熟是学会重新去热爱,经历种种磨难后依然笑对生活,这是让人感动的人。也许生活的平淡易让人变得麻木,但我们应该让凝固的岁月生动起来,让感动常驻心田,从一些也许曾令我们感到烦躁的人或事中寻找感动,细细地体味生活的幸福。

三、提升教师的自省能力,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科学家指出,社会参与是人类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例如失恋、离婚、同事关系恶化、遭到拒绝等,都会对人的身体和大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人要学会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我们总以为人生当中有太多的“不可能”,其实这无不是我们自己设置的藩篱。我们总是被受挫、失败的想象吓住,并且害怕这种经历令自己蒙羞。我们总是把“不可能”的圈子划得很大,“可能”的边界也就越来越小。其实,任何有所成就的人,必定要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每一次真正的创造,每一次自我的提升都必须直面失败,面对“不可能”。而只会沿着“可能”的小圈子的轨迹行事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他“不可能”拾级而上,而只能原地打转。

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让崇高回归人们的情感世界,拒斥伪崇高,消除伪善,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易放弃的心,尽量发掘周围人或事物最美好的一面,从中寻求正面的看法,让自己能有前进的力量,而不要让借口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教师应具有自省的能力,善取善舍,与时俱进,而又步履从容,将物质消费变成一种彻底的精神享受,将生存的艰辛与平淡琐屑调理为甘美与意味隽永。美丽是人生的一种格调。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需要经常对自己说“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幸福是一个人主观的感受,有时并不以他所处的环境所决定。要相信自己是幸福的,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以从容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去生活和工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做一个从事教育的管理者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应该把“让教师幸福的工作着”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一切教育活动能从“心”开始,用“心”对待。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51

B

1671-6531(2011)05-0078-01

龚梅,女,湖南长沙人,大连市第五十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认同感教师职业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