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1-08-15刘进宝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才

朱 飞 刘进宝 李 荣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大学生的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人才培养观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因此,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这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将是我国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质量观,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我国从 2002年开始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在保证精英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培养更多的大众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先生在 2010年5月举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指出:“在全国 1092本科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 (包括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约占90%。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院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近十年伴随我国新一轮院校发展而出现的以教学为主的高等学校。这类本科院校一般由省级政府主管,位于地级城市,大都由专科或单一的本科院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的,主要是为了服务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明确和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1]。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承担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任务。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取向,更多地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兼顾培养少量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学以致用是培养人才的最终价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了地方本科院校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地方本科院校应当主要培养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教高司函〔2004〕259号)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是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是其基本的功能和核心的任务。国务院在高等学校结构调整和转制的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不断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展开:

1.保障目标: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多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行业实践的一种高级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2]。学以致用是培养人才的最终价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了地方本科院校应有的人才价值观,应当培养更多“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为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目标定位于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3],这将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保障主体:地方政府和高校肩负重任

保障主体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般包括学校、政府和市场。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因而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因此地方政府和高校肩负着保障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加大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其发展;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与服务,促进其发展。在高等教育形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地方本科院校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与完善符合自身院校实际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培育新的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主要面向地方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

3.保障方法:灵活多样,多项并举

保障方法是保障主体为达到保障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保障方法有自我评估、过程监控、投入支持、评价监督、信息反馈、激励惩戒等,各种保障方法的有效运用和科学实施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活动发挥作用和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构建和完善校(院)、系、部多级教学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和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大力引进与培养一些专业“双师型”教师,强调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具体可以借鉴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做法与经验,建设一支专、兼职的有充分实践经历与能力的应用型教师队伍,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既有一定数量的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又有相当数量具有充分实践经历与能力的专、兼职工程师、技术员、经理等。通过鼓励教师深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脱产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步入社会进行调研和实践锻炼,或者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培养。同时,严把教师的引进关,引进一些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聘请知名教授、专家、技术员为兼职教师,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人才实行特殊津贴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得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专业和能力结构等等日趋合理。

(2)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运行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上要力求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为主线,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专业理论教学上,以适用为度,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计划上,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技能、提素质”的目标,设置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加大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课程的比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形成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实践等多样化的形式,同时,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监督上,开展经常性的教学检查活动,通过学生评教、专家听课、老师自评等多种形式反馈教学效果,形成全程化、多元化、长期性的监督运行机制;在课程考核上,强调理论课与实践课同等重要,采用书面考核和实际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表现;在教学奖惩上,建立教学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在教学实践上,抓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加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应当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例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叠加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技能 +素质”,造就基础厚、知识广、能力强、修养好、体魄健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成才氛围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期性的做学问、做事、为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使其受益终身。加强学风建设,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那么学校管理者、教师为学生创造再好的条件也是无济于事,无法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因而,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大学生成才的软环境。教师应当运用教育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深厚的学习兴趣、刻苦的学习精神、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加速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自我成才的进程。

总之,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1] 孙崇正,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演进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48.

[2] 刘耘.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7.

[3] 陈汉英,等.强化建设凝练特色倾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50.

[4] 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8),24.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