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鳝鱼名菜

2011-08-15蔡海雁

烹调知识 2011年31期
关键词:绍酒蒜泥鳝鱼

湖 北 蔡海雁文

鳝鱼名菜

湖 北 蔡海雁文

鳝鱼,因其色黄为多,故民间通称黄鳝,历代好嗜之士又赐别名曰:“微鳞公子”、“粽熬将军”、“地精”、“土龙”等,以其体长,美称为“单长福”,又因其曲拱腹部亦名“护子鱼”;乾隆时,扬州厨师把黄鳝切段和猪肉同烧,取名“龙虎斗”,曾博得龙颜大喜。这菜名传到广东,被粤菜移植,就用蛇肉和猫肉同烹,亦叫“龙虎斗”,竟蜚声海内外了。

鳝鱼味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性烹饪原料,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之效。早在明代,古籍《名医别录》中就列之为上品,成为食疗原料之一。就制肴来说,由于江淮地区盛产鳝鱼,故淮扬菜厨师精于以鳝作馔,其花色翻新,可烹制上百种菜肴,号称“长鱼席”。传统名菜有“炒鳝糊”、“大烧马鞍桥”、“炒软兜”、“白烩脐门”等。如“炒鳝糊”远在元代就有名气,叫“南炒鳝”;到明代就改称为“鳝糊”,而划鳝丝的技术早在元代就有,古籍记述过。

一、酥炸鳝鱼夹

1.原料:熟鳝鱼背肉300 g,河虾仁150 g,肥膘50 g,鸡蛋清一只,鸡蛋二只,富强粉150 g。

2.调料:葱姜汁 15 g,绍酒 15 g,精盐 7.5 g,味精5 g,胡椒粉1.5 g,发酵粉10 g,生粉少许,生油(实耗)50 g。

3.制作:a.把虾仁,肥膘细斩成泥,装碗中加蛋清,葱姜汁,绍酒,精盐,味精,胡椒粉,少许生粉,拌匀上劲成虾馅。

b.把鳝背肉尾部截去,取一半放在案板上,要皮朝下,肉朝上,将虾馅铺上一层,再把另一半鳝背肉朝下,皮朝上合贴上去,成为鳝夹,装在涂过一层薄油的大盘中上蒸笼蒸熟,约4 min左右取出晾凉后,改刀切成菱形块,滚拍上一层干淀粉。

c.另将鸡蛋、富强粉、发酵粉加水调成略有流泻状的糊浆。

d.将锅烧热,放油750 g左右,烧到六成热时,把鳝夹逐块挂裹上鸡蛋糊,下锅炸至定型,即逐块依次捞出。然后升高油温,达七八成热,将鳝夹复炸至金黄松脆,即可。食用时可蘸花椒盐,也可蘸鲜醋或辣酱油。

4.特点:外金黄松脆,里白净鲜嫩,鳝肉还有弹性质感。

二、鸿运鳝鱼卷

1.原料:活大鳝鱼1 kg,熟火腿(切成长方薄片)25 g,净熟笋肉100 g(也切成长方薄片),青甜椒(长方薄片)50 g。

2.调料:大蒜泥 15 g,葱姜汁15 g,绍酒 25 g,精盐2.5 g,白糖1 g,味精4 g,白胡椒粉1.5 g,干、湿淀粉少许,麻油25 g,猪油(实耗)75 g。

3.制作:a.把活鳝头部钉住在木板上,使其肚腹朝人体,背脊朝外,再用小刀切断颈骨,顺长剖腹剔除脊椎骨及内脏,斩去头、尾,用干布擦去血污(不宜洗涤)然后在鱼肉上剞麦穗形花刀(即先直刀而不断,每刀距离3.3 mm再将鱼转90°,改用斜刀切而不断,每刀距离6.6 mm,最后改刀成长方块)。

b.将鱼用葱姜汁,精盐1.5 g,少许干淀粉拌匀上浆。

c.把锅烧热,放猪油1 kg,待油温达七成热时,放入鳝鱼、笋,青椒划散,鳝一变色即倒出。原锅留少许油,下大蒜泥爆香,喷入绍酒,继之放精盐、白糖、味精、微量鲜汤、勾芡、使卤汁稠厚,即放入原料,颠翻几下,淋上麻油,撒上胡椒粉,装盆即成。

4.特点:色红、绿、白、淡黄、鲜艳、味鲜咸微香辣,蒜香;形为麦穗卷,美观,逼真。

三、松子怀胎鳝

1.原料:活大黄鳝1 kg,肥瘦猪肉各150 g,松子肉25 g。

2.调料:葱姜汁 15 g,大蒜泥 5 g,绍酒25 g,上等酱油25 g,白糖15 g,精盐1.5 g,味精2.5 g,麻油25 g,胡椒粉1 g,猪油(实耗)100 g。

3.制作:a.把黄鳝斩去头、尾部而致死,抽去肚肠,并用刀切成5 cm长,再使小刀顺空腹中拆去鳝龙骨,使鳝段成为圆筒形,用于布擦净血污(不宜洗涤)。

b.把猪肉斩成茸泥,把松子肉放五成热油锅中炸黄炸香,同肉泥一起盛在碗内,加葱姜汁、酱油10 g,白糖5 g,精盐0.5 g,味精1 g,拌匀上劲成肉馅,将鳝筒内壁全抹上干淀粉,再将肉馅酿入其中,成为“酿鳝筒”。

c.锅烧热,加1 kg油烧至七成热,投入鳝段略炸去腥,倒出,原锅留50 g油,放入蒜泥煸香,烹入绍酒,放下鳝筒,加酱油、白糖、精盐和鲜汤,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焖烧15 min,然后改大火,放入味精,收浓卤汁,使之滚包在原料上,淋上麻油,撒上胡椒粉,装入盆中即可。

4.特点:色金黄,油光锃亮,味醇厚,咸甜适口,质感酥软,润滑,香气诱人垂涎。

猜你喜欢

绍酒蒜泥鳝鱼
蒜泥点唇
听爸爸讲述钓鳝鱼的故事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蒜泥点唇
虾里加中药可补肾
港式脆皮烧腩仔
虾里加中药可补肾
蒜泥白肉
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