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1-07-30高维滨张萍萍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夹脊椎动脉电针

鞠 丹,高维滨,张萍萍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的一种类型,以眩晕为突出的表现。有统计表明,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约占40% ~5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发病的年龄呈下降趋势[1]。与传统方法相比,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配到夹脊电针组和对照组,夹脊电针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夹脊电针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不合作者;③孕妇、病情危急或疾病晚期者;④不能坚持治疗者或加用其他治疗方法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评定者。

2 治疗方法

夹脊电针组:患者坐位,取颈椎病变节段及上下椎节两侧的夹脊穴(后正中线旁开0.5寸)共3组,常规消毒后毫针呈75°角向脊柱方向刺入,根据患者胖瘦程度进针1~1.5寸。针刺得气(针感向项、肩臂部传导)后将电针仪导线正负极左右交叉相连,选用疏波,电流量以局部肌肉有规律跳动并且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30 min,6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共3个疗程。

对照组:按《针灸治疗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取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百会、风池和太阳,常规针刺,以患者得气为度。每次治疗时间30 min,6次1个疗程,休息1天,共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2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CSA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都认为椎-基底动脉的缺血是本病出现眩晕的重要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者椎动脉丛受刺激而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3]。针灸治疗CSA的方法很多,且均有一定疗效,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4~5]。针灸治疗CSA的作用机理大致为:①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流速度、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脑血流量;②对神经的良性调节;③纠正颈椎解剖位置,恢复其力学平衡[6]。

电针夹脊穴可以解除局部肌肉痉挛,使局部组织张力下降,减轻局部组织椎体增生物、椎间盘突出物等对椎动脉、神经根及颈部交感神经的直接或间接的压迫刺激,改善或解除了椎动脉的血管痉挛、扭曲,从而改善了脑血流,特别是对椎基动脉的血液循环有较好的改善作用[7]。患有颈椎病时,诸多因素使椎动脉直接受压或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刺激使椎动脉发生病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易导致中风的发生[8]。因此,在CSA的早期进行治疗,对中风发生的预防是很重要的,而这一方面在临床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因此容易被忽略。

与传统方法相比,使用夹脊电针的方法治疗CSA疗效显著,并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症状缓解快、容易为患者接受和易于推广的优点,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CSA的一种好方法供大家选择使用。并且,积极的预防和治疗CSA可以很好的预防中风的发生。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患者因为CSA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患者症状的改善,还应该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日常工作、生活的质量都可以得到提高。

[1]张清,孙树椿,童大伟.椎动脉II段周围神经的显微解剖结构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3):3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张清,孙树椿.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4):59

[4]张益辉.深刺颈夹脊穴配合牵引为主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23 -24

[5]王云菲,吴俊梅.针刺为主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65 -69

[6]王海卫,胡幼平.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1):59 -60

[7]高维滨.针灸六绝[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7:398

[8]曹莉.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中风病的发生影响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5):12 -13

猜你喜欢

夹脊椎动脉电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