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昆仑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11-07-30魏瑞仙巴艳东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颈性昆仑椎动脉

魏瑞仙,巴艳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颈性眩晕(CV)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影响导致椎动脉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缺血)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质的改变及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有上升及发病低龄化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笔者采用针刺双侧昆仑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1例患者均为巴彦淖尔市医院中医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3.4±5.4)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3月,平均(3.67±0.98)月。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4.7±5.78)岁,病程最短者 7天,最长者 12个月,平均(3.55±1.24)月。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构成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拟定,并经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排除耳源性及眼源性眩晕者;③排除眩晕伴严重高血压及心脏病者;④排除合并肿瘤、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及严重内脏病变者;⑤排除伴有脑干、小脑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穴:选取双侧昆仑穴(均按照《腧穴学》第6版教材)。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各腧穴经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直刺,深度约25 mm,得气后留针,间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天,治疗2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选穴:选取颈夹脊穴、风池、合谷、百会(均按照《腧穴学》第6版教材)。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穴区消毒后,百会平刺,其余各穴直刺,得气后留针,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天,治疗2周为1个疗程。

3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对眩晕症状进行观察,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观察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采用2.0 Hz多普勒信号,探头操作深度为椎动脉55~62 mm,基底动脉60~70 mm,血流速度cm/s。

4 统计学分析

各项观察指标经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之间比较用成组资料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确定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5 疗效观察

5.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仅有轻微头晕,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5.2 治疗结果

5.2.1 两组疗效评定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从表1可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的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s,cm/s)

表2 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s,cm/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P <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P <0.05。

LVA RVA BA治疗组 31 治疗前 28.11±6.08# 28.65±6.74# 41.94±8.75组别 n 时段#30.14 ±4.92 29.83 ±5.1 45.13 ±6.54治疗后 33.69±7.12*& 34.05±8.33*▲ 44.69±5.56*&对照组 30 治疗前 28.54±6.35 27.63±6.85 42.16±7.64治疗后

从见表2可见,两组针刺前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两组的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治疗后RAV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昆仑穴治疗颈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6 讨论

早在1926年Barre首先报道了颈椎关节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可诱发眩晕等症状并命名为Barrelieou综合征。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可以出现眩晕[2]。因其发病率的增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但其发病机理仍有争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颈性眩晕是颈椎退变的基础上由于颈源性因素导致的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3~4]。

颈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总因人体上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脑失所养所致。《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目为之眩。”《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足则不能上达清窍而出现头晕目眩。昆仑为足太阳之经穴,太阳又称巨阳,《灵枢·热论》载:“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之主气”。《灵枢集注·经脉》曰:“太阳之气生于膀胱水中而为诸阳之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故主筋所生病。”取足太阳经之昆仑穴能振奋太阳经气,使阳气上达清窍以养神。且足太阳经脉及经筋行于脊项部,针刺太阳经穴昆仑可以调节颈项部气血。观察结果也显示针刺昆仑可以调节椎动脉系统的功能状态及血流速度,进而增加对脑组织的供血量。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以其肯定的疗效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随着对其临床疗效及针刺机理的深入研究,针刺治疗由传统的针、灸法转向多种理疗方法,由于没有统一的疗效标准,很难全面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因此选取何种针刺方法、哪些穴位治疗,既能达到好的疗效还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应是我们临床研究的重点。再者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虽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及随访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临床观察发现眩晕的复发率很高。首次治愈后如何指导患者日常保健预防其复发也应该被临床工作者重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136

[2]李锋,娄思权.颈性眩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27

[3]任龙喜,赵巍,张彤童,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围激光医学杂志,2006,15(4):205 -209

[4]杨有庚,任宪盛,杨晨,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08 -1410

猜你喜欢

颈性昆仑椎动脉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昆仑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