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后丙型肝炎60例临床分析

2011-06-06王来生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0期
关键词: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王来生

湖南省湘潭市第三医院,湖南湘潭 411102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1],未广泛开展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的时期是HCV感染的高发期,几十年前,曾经将输血指征放宽,导致了HCV的大量传播[2],HCV感染后易引起肝脏的慢性病变,且目前临床上治疗无特别有效手段,故重点应放在对其预防上。我院近年来收治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6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患者年龄37~72岁,平均(53.0±11.3)岁;病程 11~36 年,平均(23.7±6.3)年。 患者乏力36例,食欲差27例,伴恶心、呕吐19例,发热3例,黄疸24例,无明显症状者7例;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3例,无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1.2 输血原因

产后出血21例,外伤后失血19例,外科手术后11例,贫血9例。受血次数1~7次,受血量400~2 800 ml。输血过程中未出现输血反应。

1.3 诊断标准

1.4 辅助检查

1.4.1 腹部超声 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显示肝脏肿大23例,肝硬化18例,原发性肝癌12例;脾脏肿大12例;腹腔积液8例。

1.4.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者55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7例;肝功能检查示:ALT升高者42例,AST升高者48例,TBIL升高者26例。

1.5 治疗方法

给予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以避免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或进展;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控制肝细胞的进一步受损,使肝细胞得以修复;利巴韦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腹腔积液者视积液量予腹腔穿刺。

1.6 疗效判定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检查明显好转,HCVRNA滴度明显降低;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好转;进展:临床症状加重,肝功能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升高。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情进展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至入院时,已发展为肝硬化18例,发展为肝癌12例。患者受血量为400~2 800 ml,平均(1 500±220) ml;潜伏期 21~160 d,平均(85.0±17.6)d;第一次输血开始至发展为肝硬化6~15年,平均(11.3±2.3)年;第一次输血开始至发展为肝癌 8~19 年,平均(13.2±3.5)年。

2.2 治疗效果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入院后,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入院时即有肝硬化者18例,治疗好转率为11.11%,入院时未出现肝硬化者42例,治疗好转率为54.76%,未合并肝硬化者治疗好转率高于已合并肝硬化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 60例患者治疗好转率为 41.67%。见表1。

表1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例)

3 讨论

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者约有1.7亿,其中约70%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并可逐渐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3]。血液传播是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输血[1]。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股输血热的浪潮,输血指征放得极宽,并且临床上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认识不够,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不严,导致在当时出现了大量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本组60例患者中48例为该时期输血导致,占80.00%。目前临床上已将HCV作为输血常规检验,目前发生HCV感染者已较前明显减少。

据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在感染HCV后约13年发展为肝硬化[5],本组18例肝硬化患者其进展时间为(11.3±2.3)年,与报道相似。研究称,感染HCV后,如不予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则约15%的患者5年即可进展为肝硬化[6]。本组资料中进展最快的1例患者输血后6年进展为肝硬化,与报道接近。这些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目前治疗丙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7],本组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同时进行保肝、抗纤维化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好转率为41.67%,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在预防,切断其传播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同时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注重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是避免医源性HCV感染的重中之重。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抗HCV的特效药也有待开发。

[1]刘文芝,王一强.输血后丙型肝炎30例临床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2):89-90.

[2]崇雨田,林潮双,赵志新,等.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99-201.

[3]成军.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的多样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103.

[4]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5]饶慧瑛,魏来,赵景民,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14年后病毒组织学随访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66-1170.

[6]魏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自然史[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102.

[7]曹建国,邓玉花,彭吉芳,等.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转归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3):243-245.

猜你喜欢

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1990—2019年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评估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金昌市2006—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