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律失常在孕期的判断及处理

2011-06-04宋秀玲牛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分娩期室早孕早期

宋秀玲 牛丽

心律失常是常见病症,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是产科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孕期保健已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电图是孕期保健最基本的检查,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明确诊断,现将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480例产前门诊及产科住院妊娠妇女心电图改变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探讨心律失常在妊娠期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妊娠期妇女心电图480例,妊娠早期(孕期6~12周)289例,年龄24~36岁,平均28.6岁,妊娠晚期(孕期28~41周)191例,年龄22~37岁,平均27.9岁。妊娠合并甲状腺亢进3例(治疗控制稳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5例,妊娠剧吐8例,妊娠合并贫血17例。

1.2 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仪描记心电图,按孕期分2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是心电图改变,检查血尿常规、心肌酶、电解质及甲状腺功能,部分孕妇做心脏超声检查,进一步排除疾病所致的心律失常,还观察心功能情况,并有心内科医生会诊意见。

2 结果

480例妊娠期心电图分布见表1,正常374例,异常心电图106例(心律失常和ST段改变),妊娠早期240例,异常45例,其中19例是心律失常合并ST-T改变,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短P-R间期,电轴左偏为多,26例是单纯轻度ST段改变。妊娠晚期240例,异常51例,其中42例心律失常合并ST-T改变,心律失常类型以频发室早、室内传导阻滞(不完全及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等心电图异常改变,4例提示ST-T改变伴频发室早。综上所述随着孕期的增加,孕晚期频发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较孕早期增加,观察心功能情况良好,虽然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心功能来决定,但妊娠期合并心律失常的改变导致产妇及家属强烈要求剖宫产的病例增多。

表1 480例孕妇心电图情况分布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最大原因,但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公众对常见心律失常的知晓率低下,要么是过度紧张,造成过度治疗,随着妊娠周数的加大,母体对氧及循环血液的需求大大增加。本文通过对480例妊娠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106例异常改变分析显示,孕早期心电图轻度改变,至孕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了明显升高,主要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膈肌升高,心脏受压偏移及血容量增加,胎儿、胎盘甾体激素等影响,受孕后心排血量即开始增加,自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且孕早期心排出量增加较快[1],血容量随着孕月而逐渐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期间,心输出量急剧增长,最高可比分娩期增加10% ~40%,比非孕期增加60% ~80%[2],使心脏负荷加大,需氧量增加使机体对缺氧较敏感,孕妇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妊娠期对心电图改变要慎重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对症状不明显或血流动力学影响不严重的心律失常,不予以积极的药物治疗,密切监测对于无需治疗的心律失常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心律失常的剖宫产高于心电图正常孕产妇[3],妊娠期分娩方式主要根据心功能来决定。由于心血管病专业性较强,出于医疗安全的需要,对于妊娠期出现的心电图改变请内科医师会诊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协助妇产科医师及时处理心律失常,进而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Abbas AE,Steven J,Heidi C.Pregnancy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Int J Cardiol,2005,98(2):179-189.

[3]黄承琅,陶寿琪,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20-1122.

猜你喜欢

分娩期室早孕早期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孕早期睡眠时长与午睡频次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孕早期保健指导
帮你孕早期留住胎宝宝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分娩期子宫破裂31例临床分析
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孕早期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