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以双学位教育为契机

2011-04-03王春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8期
关键词:主修试验班双学位

王春平,韩 冰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以双学位教育为契机

王春平,韩 冰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构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双学位教育的开展,鼓励、指导金融专业学生理性选择双学位专业,加强金融专业与双学位专业在构筑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沟通,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毕业答辩环节从学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实现培养金融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多学科渗透交叉;金融学;双学位

随着金融发展国际化趋势的日趋明显,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学科内容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活跃而不断更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用人单位对金融学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从业人员提高分析市场行情、从事金融产品定价的数理能力,又要求他们拥有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还要求他们增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必须建立涉及经济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有金融专业特色,又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这是金融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高等院校对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金融业国际化的背景以及金融市场主体的岗位职责要求金融专业毕业生具备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知识结构。我国高校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设立学科交叉的试验班或开办双学位教育的方式,探索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科交叉试验班的模式

在金融学高等教育中,一批重点院校通过设立学科交叉的基地班、试验班的方式探索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1996年,武汉大学成立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该试验班的学生可获得经济学与理学双学士学位。2003年,山东大学成立了“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形成了一套数学与金融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传统金融理论教育与现代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理论教育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1]。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创办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选择金融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完成规定学业,达到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将同时获得经济学和工学2个学士学位。

进入试验班(基地班)的学生通常是作为有较大研究潜力的培养对象,在出国深造、研究生保送和考取方面成绩斐然,试验班毕业生也成为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生力军。试验班(基地班)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其推行的是特定学科的交叉,试验班(基地班)规模有限,不是所有申请进入基地班学习的学生都能如愿,而且也不是所有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高校都具备开设基地班的基本条件,如何在更多的高校建立、推行更广泛、更灵活的学科交叉渗透的培养模式成为金融学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双学位教育模式

上文所述的试验班(基地班)的学生通常可获得2个学士学位,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学位教育。更为普遍的双学位教育是指学生在取得主修专业学科学位的同时,再修读其他学科的专业,并取得该学科的学位,最后在2个专业领域取得学位证书的教育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跨大类的辅修专业双学位的培养工作[2]。山东大学2001年开始在英语和法学2个专业试点双学位培养模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07年开始在金融、法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设立双学位班。双学位班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对主修专业不感兴趣的矛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求职的竞争力[3]。双学位制度是对现行学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它开启了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大门。

双学位教育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学生在选择主修专业之后,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兴趣,选择双学位专业。这种模式下,受惠面更为广泛,学校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即可开设双学位教育,门槛较低,能在更多的高校推广。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与金融专业形成互补,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但双学位教育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定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

(1)学生对双学位专业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王峰、张彦丽[3]的调查表明,在问及修读双学位的原因时,有71.5%的人旨在增强就业资本,有20.3%的人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哪一个双学位专业能与主修专业形成强有力的互补,大大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学生了解甚少。金融主体和金融活动要求从业者具备哪一方面的复合能力,金融学科发展需要学生奠定哪一方面的扎实基础,这些问题需要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而目前,各学校对金融专业学生双学位专业的选择缺乏主动性的引导和咨询服务。

(2)双学位教育与主修专业教育基本处于割裂状态。多年的实践表明,双学位教育与学生的第一学位(即金融专业)教育基本是割裂的,这表现在,双学位专业的培养计划是由开设院系自主制定的,报名参加该专业学习的学生其主修专业分布状况如何、与其主修专业是否存在学科交叉的可能以及如何促进2个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深度融合等等,成为学生主修专业所在院系与双学位专业所在院系交流和关注的盲区。在课堂讲授、讨论和测试中几乎没有教师有针对性的将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相结合,主动促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3)双学位学习与主修专业学习时间存在冲突。与学科复合试验班(基地班)不同,参加双学位学习的金融专业学生要完成2个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双学位课程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是抱着“拿证”的思想,因而轻视课程学习,课堂缺勤时有发生。到了社会实践阶段,由于主修的金融专业实习的需要,学生分身无术,学校也只得将双学位专业的实习或压缩或取消,这样双学位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几乎成为空白。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环节,目前双学位教育的毕业论文答辩与主修专业是完全分置的。在毕业答辩阶段,学生在相同时间完成2篇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在求职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论文质量不言而喻。论文指导教师考虑到学生写作时间的限制,甚至降低了论文要求,金融主修专业的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二 借助双学位教育的开展,构建多学科渗透交叉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双学位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推动多学科渗透交叉、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或者说其作用是客观发挥的,而不是学校主动推进的。对金融专业而言,要建立起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双学位教育和金融专业建设有机结合,把双学位教育纳入到金融专业建设体系之中,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

(一)鼓励、指导金融专业学生对双学位专业进行理性的选择

针对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盲目性,金融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科特征、就业形势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通过选择双学位的学习,成为真正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为其就业和深造奠定扎实的基础。对学习成绩优异,有数理、文法、计算机、电子兴趣或专长的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双学位的学习大大优化其知识结构,做到锦上添花;对学习成绩一般又有选学双学位意愿的学生,引导他们选择会计、营销等相近学科专业,在学分制模式下,可以减少他们修双学位的课程门数,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做到雪中送炭。

(二)与双学位开设院系共同构筑课程培养体系

金融专业的学生参加双学位班的学习,具备了建立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基本条件,但是如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更加符合金融专业自身的特点,还需要金融专业建设者与学生所修双学位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者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不同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双学位专业,但是我们力求学生所选的每一个专业都能渗透到金融专业的培养体系中来。这种渗透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因为不是所有的双学位专业都是针对金融专业而开设的,不是金融专业的附属学科。但是我们可以在与相关双学位专业建设者的沟通之中,充分传递金融专业的特征,探讨各专业与金融专业之间的交叉点,在教师授课、讨论以及测试中提高学科之间的渗透力,改变以往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学习之间割裂的状态。比如与双学位法学专业教师沟通,讨论金融法存在的热点、问题,使其在作业、讨论或测试引导学生中立足于金融法的钻研;与统计学业教师沟通,使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金融统计、计量、分析的学习;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沟通,使其注重培养学生金融产品营销、金融客户沟通与开发的能力等等。

(三)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上从学科交叉走向融合

金融专业学生培养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难度,而在双学位专业学习中,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几乎是空白。笔者以为,参加了双学位学习的金融专业学生,可以在实践环节与主修专业实现完全的融合。因为金融专业实习历来是必不可少的,在实习部门的选择中,攻读法学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可以在涉及金融法律事务的金融组织、工商企业和法律部门任选实习单位,让金融专业实习和法学实习合二为一;攻读会计学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可以在金融组织、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任选实习单位,让金融学和会计学在实践中深度融合;攻读外语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可以选择金融组织的国际部门实习,在实习中实现2个专业的对接。由此可以看出,借助双学位教育,金融专业学生的实习渠道在拓宽,在原有的金融组织之外,工商企业、会计事务所、法律部门成为新的实践领域,现实中,工商企业的数量是远大于金融组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专业学生和实习单位岗位“僧多粥少”的矛盾。

(四)在毕业答辩环节明确要求体现学科交叉特征

笔者以为,攻读其他专业双学位的金融专业学生可以尝试毕业论文的完全融合,即学生只撰写一篇与双学位专业相交叉的金融论文,就可以同时申请2个学位。这在操作层面上有一定的困难,同一篇毕业论文申请2个学位,在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是个新生事物。不少高校的复合试验班(基地班)在学生毕业时授予2个学士学位,但那是分属不同学科的2个院系共同制定、执行一个学科复合型培养计划的结果,而双学位教育是专业培养计划分置的结果。各高等院校均成立了以院系为单位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金融专业学生通常设于经济与管理学院,而学生的双学位专业则极有可能属于其他学院,金融专业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拿到另一个学院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再申请一个学位,在操作层面的确有一定的障碍。

上述障碍不是不可逾越的,对攻读双学位专业金融专业学生,从严把握开题报告,将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限定在学科交叉领域,使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达到2个学科门类的要求;在毕业论文指导上,以金融专业教师和双学位专业教师组成不少于2人的指导小组,保证毕业论文内容能深刻体现学科交叉性;在毕业答辩中,针对双学位的学生,同样由金融专业和双学位专业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确保论文答辩的客观公正,最后将答辩小组意见分别呈报不同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这既保证了学位授予的公正性,也检验了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效果。

三 结 语

在上述培养模式下,双学位教育已经融入到金融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中,为更多的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了构建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机遇,在培养计划和教育实践中改变了双学位教育与第一学位教育相割裂的状态,在更多的学生群体中实现了多学科的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在实践能力培养上拓宽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填补了双学位实践能力培养的空白;在毕业答辩环节中缓解了双学位学生求职与毕业论文写作的矛盾,通过毕业论文检验了学科交叉渗透的效果和综合利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能力。笔者相信,双学位教育是促进本科教育中多学科渗透交叉的助推器,其在金融专业培养模式中的体现只是一个缩影,有学科交叉要求和条件的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双学位教育助推器的作用,促进学科的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实现培养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1]胡金焱.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1-33.

[2]高春娟,张 玲.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2):88-89.

[3]王 峰,张彦丽.双学位本科教育定位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1):28-33.

G642

A

1674-5884(2011)08-0062-03

2011-05-05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学研究项目(20080013)

王春平(1976-),男,山东临邑人,管理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金融风险研究。

(责任编校 龙四清)

猜你喜欢

主修试验班双学位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初民”试验班:一种文史哲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大一新生专设学院
人才培养识大学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育策划主修课程创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