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音义匹配指误

2011-03-31岳利民姚青琳

关键词:本字郑玄广韵

岳利民,姚青琳

(1.长沙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2.长沙市第十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

音义匹配是人们对字音和字义关系的反映,正确的音义匹配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对所有的字来说,甲字的音配甲字的义,乙字的音配乙字的义;对异义异音字来说,此音配此义,彼音配彼义。违背上述条件的音义匹配都是错误的音义匹配。被注字和注音字的语音地位弄清楚了,音切的音义关系就清楚了;所以,对音切进行音义匹配就是要确定被注字和注音字的语音地位。

《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是日本汉学家坂井健一先生研究《经典释文》所引诸家音的学术专著,1975年由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出版。此书讨论了徐邈、刘昌宗、李轨、郭璞、郭象、韦昭、向秀、王元规、崔譔、《字林》、沈重、戚衮、沈旋、谢峤、顾野王、孙炎、郑玄、王肃、何胤、施干等20家音义资料,分别归纳出各家音切的声类、韵类和声调,并且概括出各家音切在声类、韵类和声调方面的特点,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是研究《经典释文》所引诸家音的重要参考书。但是,《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在音义匹配上存在大量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不是用来注音的直音误认为是用来注音的直音,一是把不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误认为是为字头注音的音切,一是把异义异音字的音义搭配关系弄错了。下面以《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中的“郑玄音义”为例,指出“郑玄音义声类”、“郑玄音义韵类”和“郑玄音义声调”中部分音切音义匹配的错误,看一看坂井健一根据错误的音义匹配推出了哪些结论。

(1)瘵侧界切(庄怪)音际(精祭)。《诗·小雅·菀柳》:“上帝甚蹈,无自瘵焉。”毛传:“瘵,病也。”郑笺:“瘵,接也。”孔颖达疏:“毛依《释诂》云‘瘵,病也’。郑以上暱类之,读为交际之际,故言接也。”《释文》:“自瘵:侧界反,毛:病也。郑音际,际,接也。”“瘵”是借字,“际”是本字。“音际”不是为“瘵”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际”与“病”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2)泮普半切(滂换)音畔(並换)。《诗·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释文》:“有泮:音判,毛云坡也。郑音畔,畔,涯也。”“音畔”是改“读为”为直音。“泮”是借字,“畔”是本字。“音畔”不是为“泮”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畔”与“坡”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3)接即叶切(精叶)音捷(从叶)。《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释文》:“接:如字。郑音捷,胜也。”“接”是借字,“捷”是本字。“音捷”不是为“接”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捷”与“交接”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4)害胡盖切(匣泰)音曷(匣曷)。《诗·邶风·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郑笺:“瑕犹过也。害,何也。”《释文》:“有害:毛如字。郑音曷,何也。”“害”是借字,“曷”是本字。“音曷”不是为“害”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曷”与“伤害”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5)佛符弗切(並物)音弼(並质)。《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郑笺:“缉熙,光明也。佛,辅也。”《释文》:“佛时:毛符弗反,大也。郑音弼,辅也。”“佛”是借字,“弼”是本字。“音弼”不是为“佛”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弼”与“大”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6)孙思魂切(心魂)音逊(心慁)。《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郑笺:“公,周公也。孙,读当如公孙于齐之孙。孙之言孙,遁也。”《释文》:“公孙:毛如字。公孙,成王也。郑音逊。公,周公也;孙,遁也。”“孙”是借字,“逊”是本字。“音逊”不是为“孙”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逊”与“子之子”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7)莫慕各切(明铎)音慕(明暮)。《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释文》:“莫:武博反。范云:‘适莫,犹厚薄也。’郑音慕,无所贪慕也。”(346)“莫”是借字,“慕”是本字。“音慕”不是为“莫”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慕”与“厚薄”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8)假古讶切(见祃)音格(见铎)。《诗·商颂·烈组》:“鬷假无言,时靡有争。”《释文》:“假:毛古雅反,大也。郑音格,至也。”“假”是借字,“格”是本字。“音格”不是为“假”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格”与“假日”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9)政之盛切(章劲)音征(章清)。《周礼·天官·小宰》:“一曰听政役以比居。”郑注:“郑司农云:‘政谓军政也。’玄谓政谓赋也。凡其字或作政,或作正,或作征,以多言之宜从征。”《释文》:“政役:郑音征,司农如字。”“政”是借字,“征”是本字。“音征”不是为“政”字注音,而是易字,是以本字易借字。坂井健一拿“音征”与“军政”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1)髲平义切(並寘)音发(帮月)。《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郑笺:“公,事也。早夜在事,谓视濯溉饎爨之事。《礼记》:主妇髲髢。”《释文》:“髲:皮寄反。郑音发。”《广韵》:“髲:头发。”“音发”不是为“髲”字注音,而是解释“髲”的意义。坂井健一拿“音发”与“头发”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2)涵胡南切(匣覃)音咸(匣咸)。《诗·小雅·巧言》:“乱之初生,僭始既涵。”郑笺:“涵,同也。”《释文》:“旣涵:毛音含,容也。郑音咸,同也。《韩诗》作减,减,少也。”内部证据,《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笺:“咸,同也。”“音咸”不是为“涵”字注音,当是易字,以“咸”易“涵”。坂井健一拿“音咸”与“水入船”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3)妄巫放切(微漾)音亡(微虞)。《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郑注:“妄之言无也。言今世名儒,无有常人。”《释文》:“妄常:郑音亡,亡,无也。王亡尚反,虚妄也。”依郑注可推知,“音亡”不是为“妄”字注音,而是易字。坂井健一拿“音亡”与“虚妄”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4)知陟离切(知支)音智(知寘)。《论语·公冶长》:“未知。焉得仁?”《释文》:“未知:如字,郑音智,注及下同。”“知”在上古兼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种用法,后来出现了“智”,“智”承担了“知”的形容词功能。“音智”是以今字易古字。坂井健一拿“音智”与“知道”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5)女尼吕切(娘语)音汝(日语)。《诗·邶风·绿衣》:“緑兮丝兮,女所治兮。”《释文》:“女所:崔云毛如字,郑音汝。”“女”在上古兼有名词和代词两种用法,后来“汝”承担了“女”的代词功能。“音汝”是以今字易古字。坂井健一拿“音汝”与“女子”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6)共渠用切(群用)音拱(见肿)。《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庬。”郑笺:“共,执也。”《释文》:“小共大共:毛音恭,法也。郑音拱,执也。”“音拱”不是为“共”字注音,而是易字,以今字易古字。坂井健一拿“音拱”与“共同”匹配,音义匹配错了。

(17)宅场伯切(澄陌)知嫁反(知祃)。《礼记·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郑注:“《虞书》曰‘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是也。”《释文》:“有宅:王肃注《尚书》如字,郑音知嫁反,惩艾也。”内部证据,《尚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释文》:“咤:陟嫁反。字亦作宅。”《广韵》:“咤:怒也。陟驾切。”“知嫁反”应与“怒”匹配。坂井健一拿“知嫁反”与“居舍”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的音义匹配是:宅(咤)陟驾切(知祃)知嫁反(知祃)。

(18)从疾容切(从钟)子用反(精用)。《易·屯》:“卽鹿无虞,以从禽也。”《释文》:“以从:如字,郑、黄子用反。”《礼记·曲礼上》:“欲不可从,志不可满。”郑注:“从:放纵也。”《广韵》:“纵:放纵。子用切。”“从”是借字,“纵”是本字。“子用反”是为本字“纵”注音。坂井健一拿“子用反”与“追逐”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从(纵)子用切(精用)子用反(精用)。

(19)迓吾驾切(疑祃)鱼据反(疑御)。《尚书·洛诰》:“旁作穆穆,迓衡不迷。”《释文》:“迓:五嫁反。马、郑、王皆音鱼据反。”《广韵》:“御:侍也。牛倨切。”“鱼据反”是为“御”字注音。内部证据,“御之:五嫁反。本亦作讶,又作迓,同,迎也。王肃鱼据反,云:侍也。”坂井健一弄错了被注字。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迓(御)牛倨切(疑御)鱼据反(疑御)。

(20)徼古尧切(见萧)古卯反(见巧)。《论语·阳货》:“恶徼以为知者。”《释文》:“徼以:古尧反。郑本作绞,古卯反。”“鱼据反”注的是“徼”的异文“绞”的音。坂井健一弄错了被注字。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徼(绞)古巧切(见巧)古卯反(见巧)。

(21)温乌浑切(影魂)於运反(影问)。《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释文》:“温克:王如字,柔也。郑于运反,藴藉也。”《广韵》:“蕰:习也。俗作藴。于问切。”“温”是借字,“蕰”是本字。“於岂反”是为本字“蕰”注音。坂井健一拿“於运反”与“柔和”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温(蕴)於问切(影问)於运反(影问)。

(22)比卑履切(帮旨)匹婢反(滂纸)。《周礼·春官·大胥》:“比乐官。”郑注:“比犹校也。杜子春云:‘次比,乐官也。’郑大夫读比为庀。”《释文》:“比乐:刘如字,下同,比校也。杜毗志反,次比也。郑大夫匹婢反,具也。”《广韵》:“庀:具也。匹婢切。”“比”通作“庀”。坂井健一拿“匹婢反”与“比较”匹配,音义匹配错了。坂井健一把音切的主名也弄错了。郑兴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比(庀)匹婢切(滂纸)匹婢反(滂纸)。

(23)斯息移切(心支)音赐(心寘)。《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释文》:“斯怒:毛如字,此也。郑音赐,尽也。”《广韵》:“澌:尽也。斯义切。”“音赐”应与“尽”匹配。坂井健一拿“音赐”与“此”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斯(澌)斯义切(心寘)音赐(心寘)。

(24)依於希切(影微)于岂反(影尾)。《诗·大雅·公刘》:“笃公刘,于京斯依。”《释文》:“乃依:毛如字。郑於岂反,笺云:或扆字。”内部证据,“依:本又作扆,同。於岂反。注同。”《广韵》:“扆:户牖闲也。於岂切。”“依”是借字,“扆”是本字。“於岂反”是为本字“扆”注音。坂井健一拿“於岂反”与“依靠”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依(扆)於岂切(影尾)於岂反(影尾)。

(25)胥相居切(心鱼)思叙反(心语)。《周礼·天官·叙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注:“胥读如谞,谓其有才知,为什长。”《释文》:“胥:郑、徐、刘思叙反,戚思余反。”《广韵》:“胥:才智之称。私吕切。”“思叙反”应与“才智”匹配。坂井健一拿“思叙反”与“相视”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胥(谞)私吕切(心语)思叙反(心语)。

(26)冥莫经切(明青)莫定反(明径)。《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释文》:“其冥:毛莫形反,幼也。郑莫定反,夜也。”《广韵》:“暝:夕也。莫定切。”内部证据,“暝:本亦作冥,莫定反。”“莫定切”应与“夜晚”匹配。坂井健一拿“莫定反”与“昏暗”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冥(暝)莫定切(明径)莫定反(明径)。

(27)壽直由切(澄尤)音受(禅有)。《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郑笺:“此司马也,时人以其职号之,故曰祈。《书》曰:若圻父。”《释文》:“:此古畴字。本又作寿。案孔注《尚书》直留反,马、郑音受。”《广韵》:“寿:寿考。殖酉切。”《集韵》:“寿:久也,古作。”“音受”应与“寿考”匹配。坂井健一拿“音受”与“田畴”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寿)殖酉切(禅有)音受(禅有)。

基于上述应力平衡方程,有研究表明,在排水条件下,给定土塞的管壁内摩阻力与径向有效应力之比时,土塞的端阻力随着土塞相对深度(土塞长度与管桩外径比值)以指数形式增加;而在不排水条件下,增加的轴向有效应力主要由孔隙水承担,有效应力几乎没有增加,故可利用的摩阻力变化很小。

(28)甸堂练切(定霰)绳证反(船证)。《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释文》:“信南山甸之:毛田见反,治也。郑绳证反,六十四井为甸。”《集韵》:“甸:石证切。六十四井为甸。”“绳证反”应与“六十四井为甸”匹配。坂井健一拿“绳证反”与“治理”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甸石证切(禅证)绳证反(船证)。

(29)屋乌谷切(影屋)於角反(影觉)。《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郑笺:“屋,小帐也。”《释文》:“屋:如字,或云:郑于角反。”《广韵》:“屋:舎也。乌谷切。”又,“幄:大帷。於角反。”《集韵》:“幄:亦作屋。”依郑笺,“於角反”应与“大帷”义匹配。坂井健一拿“於角反”与“房舎”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屋(幄)於角切(影觉)於角反(影觉)。

(30)甫方矩切(帮麌)音补(帮姥)。《诗·小雅·南有嘉鱼》:“田车旣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释文》:“甫草:毛如字,大也。郑音补,谓圃田,郑薮也。”《广韵》:“圃:园圃。《说文》:种菜曰圃。”“音补”应与“园圃”匹配。坂井健一拿“音补”与“大”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甫(圃)博古切(帮姥)音补(帮姥)。

(31)鳏古顽切(见山)古魂反(见魂)。《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释文》:“鳏:毛古顽反,大鱼也。郑古魂反,鱼子也。”《广韵》:“鳏:鱼名。古顽切。”《集韵》:“鲲:公浑切。《尔雅》:鲲,鱼子。或作鳏。”“古魂反”应与“鱼子”匹配。坂井健一拿“古魂反”与“大鱼”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鳏(鲲)公浑切(见魂)古魂反(见魂)。

(32)贯古玩切(见换)古患反(见谏)。《诗·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释文》:“则贯:毛古乱反,中也。郑古患反,习也。”《广韵》:“贯:事也,穿也。古玩切。”又,《广韵》“惯:习也。古患切。”“古患反”应与“习惯”匹配。坂井健一拿“古患反”与“射中”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贯(惯)古患切(见谏)古患反(见谏)。

(33)愁士尤切(崇尤)子小反(精小)。《易·晋》:“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释文》:“愁:状由反。郑子小反,云:变色貌。”《广韵》:“愀:容色变也。亲小切。”《集韵》:“愀:子小切。色变皃。或书作愁。”“子小反”应与“变色貌”匹配。坂井健一拿“子小反”与“忧愁”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的音义匹配是:愁(愀)亲小切(清小)子小反(精小)。

(35)行户庚切(匣庚)胡郎反(匣唐)。《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释文》:“行:毛如字,道也。郑胡郎反,列位也。”《广韵》:“行:列也。胡郎切。”“胡郎反”应与“行列”匹配。坂井健一拿“胡郎反”与“行走”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行胡郎切(匣唐)胡郎反(匣唐)。

(36)造昨早切(从晧)七报反(清号)。《诗·大雅·酌》:“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释文》:“之造:毛才老反,为也。郑七报反,诣也。”《广韵》:“造:至也。七到切。”又,“造:造作。昨早切。”“七报反”应与“至”匹配。坂井健一拿“七报反”与“造作”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造七到切(清号)七报反(清号)。

(37)好呼晧切(晓晧)呼报反(晓号)。《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广韵》:“善也,美也。呼晧切。”又,“好:爱好。呼到切。”“呼报反”应与“爱好”匹配。坂井健一拿“呼报反”与“善”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好呼到切(晓号)呼报反(晓号)。

(38)号胡到切(匣号)户羔反(匣豪)。《易·萃》:“若号,一握为笑。”《释文》:“若号;絶句。户报反。马、郑、王肃、王廙户羔反。”《广韵》:“号令。胡到切。”又,“号:大呼也。胡刀切。”“户羔反”应与“大呼”匹配。坂井健一拿“户羔反”与“号令”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号胡刀切(匣豪)户羔反(匣豪)。

(39)任如林切(日侵)而鸩反(日沁)。《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郑笺:“任者,以恩相亲信也。”《释文》:“任只:入林反,毛云大也,沈云郑而鸩反。”《广韵》:“任:汝鸩切。”后面未见释义。我们认为与“信任”义匹配的中古音当读“汝鸩切”(日沁)。坂井健一拿“而鸩反”与“大”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任汝鸩切(日沁)而鸩反(日沁)。

(40)共渠用切(群用)俱勇反(见肿)。《论语·为政》:“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释文》:“众星共:求用反。郑作拱,俱勇反,拱手也。”《广韵》:“拱:手抱也。居悚切。”共,古拱字。“俱勇反”应与“拱手”匹配。坂井健一拿“俱勇反”与“共同”匹配,音义匹配错了。郑玄音正确的音义匹配是:共(拱)居悚切(见肿)俱勇反(见肿)。

我们来看一看坂井健一先生由一些错误的音义匹配推出了一些什么样的结论。为了节省篇幅,只列举其中的一小部分。

(1)由“女(娘语)音汝(日语)”推出“娘母·日母相通”。(108)

(2)由“屋(影屋)於角反(影觉)”推出“屋韵·觉韵相通”。(271)

(3)由“害(匣泰)音曷(匣曷)”推出“泰韵·曷韵相通”。(274)

(4)由“佛(並物)音弼(並质)”推出“真韵·文韵相通”。(274)

(5)由“贯(见换)古患反(见谏)”推出“桓韵·删韵相通”。(275)

(6)由“莫(明铎)音慕(明暮)”推出“铎韵·暮韵相通”。(277)

(7)由“假(见祃)音格(见铎)”推出“祃韵·铎韵相通”。(277)

(8)由“从(从钟)子用反(精用)”推出“1·钟-3·用”。(316)

(9)由“知(知支)音智(知寘)”推出“1·支-3·寘”。(316)

(10)由“斯(心支)音赐(心寘)”推出“1·支-3·寘”。(316)

(11)由“来(来咍)音赉(来代)”推出“1·咍-3·代”。(316)

(12)由“孙(心魂)音逊(心慁)”推出“1·魂-3·慁”。(316)

上面的结论都是由某个错误的音义匹配推出来的。毫无疑问,把它们作为郑玄音的语音特点是完全错误的。《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音义匹配方面的错误数以百计,错误的比例非常高。因此,该书中的一些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据音切材料归纳语音特点、建构音系,音义匹配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坂井健一.《魏晋南北朝字音研究》[M].东京: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75.

[2]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陈拜年,邱雍.广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万献初.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蒋希文.徐邈音切研究[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6]范新干.东晋刘昌宗音研究[M].武汉:崇文书局,2002.

[7]时建国.经典释文直音的性质[J].古汉语研究,2005,(1).

[8]岳利民.《经典释文》中的字头和音义匹配[J].语言研究,2008,(3).

[9]岳利民.音义匹配的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本字郑玄广韵
从官场到书房
一代通儒郑玄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郑玄:做官不如读书
通假字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舌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