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2016-03-11秦龙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21004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广韵离骚释文

秦龙泉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秦龙泉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楚辞补注》和《广韵》的成书时间相近,但《楚辞补注》的反切注音与《广韵》存在差别。本文以《离骚》为例,试图通过分析《离骚》中反切注音,从清浊不分,匣见不分,生书相混三个方面比较《楚辞补注》的反切注音与《广韵》的差异之处。

《楚辞补注》;《离骚》;《广韵》;反切注音

通过比较《广韵》和《离骚》,发现《离骚》 中的反切注音与《广韵》大部分是一致的,但有一部分反切,《离骚》与《广韵》存在差别。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例如《离骚》中的“朝搴阰之木兰兮”,“阰”字《离骚》作“频脂切”。《广韵》作“房脂切”。切上字“频”“房”有清浊之异;第二种是匣母和见母不分;第三种是生母和书母相互混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以上这三种情况,找出《楚辞补注》的反切注音与《广韵》的不同之处。

一、清浊不分

《离骚》中的反切注音与《广韵》相比,有一部分在《离骚》中的是清声母,到了《广韵》中是浊声母;有一部分在《离骚》中的是浊声母,到了《广韵》中是清声母。

“辟”“跪”“女”“慆”“焉”“帏”。“跪”在《广韵》中有两切分别是“去委切”,“渠委切”,这里取“去委切”。“焉”在《广韵》中也有两切,分别是“有干切”,“于干切”,这里取“于干切”。“跪”“女”“慆”这三个字在《离骚》和《广韵》中的切下字完全相同,所以比较他们的切上字。“跪”在《离骚》中的切上字为巨,在《广韵》中的切上字为“去”。巨的声纽为群,去的声纽为溪,晓属于全浊,溪属于次清;“女”在《离骚》中的切上字为细,在《广韵》中的切上字为“尼”。细的声纽为心,尼的声纽为泥,心属于清,泥属于次浊;“慆”在《离骚》中的切上字为它,在《广韵》中的切上字为“土”。它的声纽为透,土的声纽为定,透属于次清,定属于全浊;“辟”“焉”“帏”,这三个字虽然切下字不一样,但是他们的音韵地位一样,不影响被切字的读音。“辟”(滂;并),“焉”(匣;影),“帏”(晓;匣)三个字清浊不分,相互混淆。这表明在洪兴祖的时代清声母与浊声母的区别不太明显,容易相互混淆。

徐朝东先生在《<妙法莲华经释文>三种例外音切之考察》中认为“全浊声母清化在唐代甚至唐以前的诸多语音资料都有表现”,洪兴祖所处的南宋时期清浊音声母相混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匣见不分

《离骚》中的反切注音与《广韵》相比,有一部分在《离骚》中的是匣母,到了《广韵》中是见母,有一部分在《离骚》中的是见母,到了《广韵》中是匣母。

“薢”“茩”“解”“降”这四个字的切下字虽然用字不同,但是不影响被切字的音韵地位。“薢”“茩”“降”这三个字在《离骚》中是匣母字,在《广韵》中是见母字,“解”在《离骚》中是见母字,在《广韵》中是匣母字。

我们可以从孙洪伟先生《从<经典释文>看“见”字见元音变匣母的构词》一文中看出“见”母义滋生为匣母义至少产生在东汉,根据黎新第的《对几组声母在五代西北方音中表现的再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五代时期,就有匣母和见母互相替代使用的例子了,所以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出现匣母与见母不分就变得比较正常了。

三、生书相混

《离骚》当中有一个例子“忍而不能舍也舍”。《离骚》对“舍”的注音为尸夜切,而《广韵》注音为书冶切。“舍”《集韵》“始野切”,《离骚》中的“舍”的反切注音很大程度上可能参考的是《集韵》。

黎新第先生在《对几组声母在五代西北方音中表现的再探讨》一文中归纳整理了一些生书相互代用的例子。

可见,生书相混在唐五代时期已经比较频繁了,另外徐朝东先生在《<妙法莲华经释文>三种例外音切之考察》一文中认为,“生、书合流,又是唐五代北方语音的典型变化。”可以看出唐五代时期,在中国的北方,生书相混现象是存在的,虽然《离骚》的注音当中只找到一例,但是也能说明问题,南宋时期,在中国的南方也存在了生书相混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楚辞补注》的反切注音与《广韵》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清浊不分、匣见不分,生书相混三个方面,这三种情况,其实在唐五代时期很多其他的注音材料中就已经出现,可见洪兴祖在为《楚辞补注》注音的时候,参考了宋以前的韵书资料,同时对《广韵》也有很大部分的继承。

[1]洪兴祖.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1983.

[2]周祖谟.广韵校本[M].中华书局,2011.

[3]徐朝东.蒋藏本《唐韵》异常音切考察[J].中国语文,2004(2).

[4]徐朝东.《妙法莲华经释文》三种例外音切之考察[J].山西大学学报,2010(4).

[5]孙洪伟.从《经典释文》看“见”字见元音变匣母的构词[J].古汉语研究,2009(4).

[6]黎新第.对几组声母在五代西北方音中表现的再探讨[J].语言研究,2015(1).

秦龙泉,学位: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工作单位名称:浙江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广韵离骚释文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广韵》所见《国语》文本略考
湖北鹤峰方言本字考
《四库全书》存《原本广韵》非《永乐大典》引陆法言《广韵》辨
《离骚》中的象喻手法及创作范式
神性的转向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