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让学生过了把编剧瘾——记一次自主性作文训练

2011-02-20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蔺相如秦王课本剧

江苏 陈 雷

上学期的一次作文指导真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怀着浓厚兴趣在无比兴奋的状态下完成的——那就是“创作”课本剧“完璧归赵”。

学完了《将相和》(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12册第11课)一文,同学们都被故事中两个人物的两种精神感动了:一是蔺相如在强暴面前的大智大勇,一是刚性汉子廉颇面对错误勇于“负荆请罪”。这时,我趁热打铁,将苏教版小语第11册第17课的课文《负荆请罪》抄给了学生。这篇课文是一出精彩的小话剧,共分两幕。读后同学们顿觉耳目一新,更加心驰神往于2000多年前发生的那个美丽的故事——毕竟小话剧与记叙文风格迥异,那每一个舞台提示,每一句台词,都比记叙文的语言丰富、生动、感染力强。

走出想象,收回思绪。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同一历史题材,竟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与课文《将相和》相比,他们都深深地爱上了剧本《负荆请罪》。这时,我告诉他们,戏剧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它把歌唱、说白、舞蹈表演等结合在一起;戏剧分为歌剧、舞剧、话剧、歌舞剧等,《负荆请罪》属于小话剧,主要以人物的语言展示故事情节……同学们认真地听着,我相机引导:“你们看,‘负荆请罪’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后,读起来不更有味了吗?要是能把‘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也改成课本剧,奉献给读者,该有多好啊!”学生忽闪着明亮的眼睛,我稍停一下,又开始发问:“可是,谁来编剧呢?”“我来编剧!”“我们自己编剧!”……好多同学脱口而出,话语中流露出自信和兴奋。我立即肯定他们的想法,赞许他们的热情:“对,咱们来当戏剧家,自己来编剧。成功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同学们听了手舞足蹈。

“胃口”已被吊起,何不快快进入角色!于是,我赶紧带领学生探索剧本结构,再读《负荆请罪》,分析、讨论。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并总结出话剧包括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介绍等“项目”;话剧要生动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要在语言前面注明说话的人物;话剧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可分为若干幕。同学们还发现括号里的文字多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我告诉他们这叫做“舞台提示”。其实,关于剧本这种体裁,同学们并不陌生,有的已想起在第11册(人教版)课本中学过的《奴隶英雄》。我和同学们又把这篇话剧的内容回想了一下,接着,我把印制好的苏教版教材中的《公仪休拒吃鱼》、《陶罐和铁罐》、《标点符号的争吵》几篇课本剧下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对剧本的感情潜滋暗长。

该动手编剧了,这是孩子们最渴望的。由于是初学写课本剧,一定还存在一些困难,于是我告诉学生:“这是咱们第一次当剧作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几个人合作,由你们自己选择。”遵照我的旨意,有的单枪匹马,匠心独运出成果,更多的则是联手创作,“众人划桨开大船”。接着,按照我的设计,同学们走了“三步棋”:第一步,细读原作,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介绍或描写时间、地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第二步,思考讨论如何把作者叙述性语言改成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并表现连贯的故事情节——这是改编过程中的难点,最能看出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步,起草,把构思、想象的内容落实在文字上。前两步走得实实在在、认认真真:领悟准确,标画清楚;想象大胆丰富,合情合理;讨论无拘无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为第三步起草奠定了基础。

学生起草,我则巡回察看,时而俯首默读,品味欣赏;时而指指点点,指导修改。孩子们洋溢着热情,从事“创作”时迸发、闪烁出的思维火花屡屡让我叹为观止。

“咦,你怎么知道向赵王推荐蔺相如的大臣叫令缪,还知道蔺相如阻止令缪逃往燕国的事?”

“我是从连环画《史记》中了解到的。”学生回答。

“嗬,真不简单!老师还不知道哩!惭愧!惭愧!”

我巡视着,欣赏着,不时把大拇指竖在学生跟前,以表佩服;不时把微笑送到学生心里,以示鼓励。

几多思索,几多汗水。一篇篇尊重史实而又充满想象、较为生动的小话剧《完璧归赵》相继“问世”,同学们津津乐道过了把“编剧”瘾。请看下面改编的话剧片断——完璧归赵时间 战国时期地点 秦宫

人物 蔺相如及随从、秦王、秦王侍臣

【幕启。秦王坐在宝座上,众侍臣立于左右。蔺相如走上。

蔺相如(双手捧璧,叩见秦王)使者奉君王之命特向贵国献璧。

秦 王(喜形于色)快呈上来!

【侍臣从蔺相如手中取过璧,双手递给秦王。

秦 王(接过璧,抚摸着)真是块旷世奇璧呀!

蔺相如(察言观色,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上前一步)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指给您看。

秦 王(惊讶地,递过和氏璧)什么?有毛病,快指给我看!

蔺相如(双手接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高举璧,做出要撞的样子。

秦 王(大惊失色地)先生别误会,我哪能说了不算呢?快拿地图来!

【一大臣拿来地图,呈给秦王。

秦 王(忙招呼蔺相如)来,看,这就是用来换璧的15座城。

蔺相如(郑重其事地)和氏璧乃凤毛麟角,无价之宝。赵王派我送璧到贵国来之前,斋戒了5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心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5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 王 (无可奈何地)好,就这么办吧。

【幕落。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赵国去了。

尔后,我高兴地将交来的20多篇文稿张贴于教室走廊前,展览交流。那一篇篇佳作竟也引来了邻班伙伴驻足欣赏。流连于自己学生的“大作”前,我更是如坐春风、心旷神怡。最后我跟几名较有鉴赏水平的同学,给每篇习作定了一、二、三等奖,并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谈“创作”感受。我又向学生介绍了中外著名剧作家,如郭沫若、曹禺、莎士比亚等。从孩子们那专注的表情,那充满睿智的眼神中,谁又敢说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一群孩子中不会出现更伟大的戏剧家呢?

猜你喜欢

蔺相如秦王课本剧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将相和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