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喻,为诗意作文张开隐形的翅膀

2011-02-20江苏吴伟星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体悟比喻课外

江苏 吴伟星

批阅学生的作文,我最苦恼的往往是一些学生语言枯燥,缺乏联想和想象,没有意蕴美,没有诗意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时期,节假日的增多,让学生的闲暇时间有了保障,学生的生活也不能说不丰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乃至读书生活,多姿多彩,学生们体验、思考、积累、感悟,可为什么许多学生仍写不出文采斐然的作文?我想,这也与他们修辞意识不强有莫大关系。对修辞的指导,迫在眉睫,至关重要。限于篇幅,本文结合二十年来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着重就比喻这一修辞格的运用来谈一谈自己的作法,以期抛砖引玉。

什么是比喻?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引譬设喻。《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修辞方式,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写作超越不了物与意的关系,比喻则是物与意关系的中介者之一。比喻不仅仅是一种提高表达效果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我们认知客观世界、了解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工具。比喻的重要性,早为古人所认识。如,《礼记·学记》中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汉代学者郑玄注:“博依,广譬喻也。”意思是说,博依,就是广泛的运用比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比喻的能力,这可以从三方面来例证、诠释。

首先,比喻是我国的优秀文学传统,是我国历代文人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法。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选用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同时,也是“比”,以感情专一的睢鸠鸟来比喻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恋。《离骚》中大量运用比喻。以后历朝历代,诗人、词人、作家运用比喻的不胜枚举。如在说不清、道不明内心无限愁绪时,李煜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以昼夜不息、绵延不断的一江春水来喻悠长的愁思,比喻生动新鲜,意味委曲深长,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样是写愁,宋代词人秦观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比喻,写出了另一种愁绪——淡淡愁苦如丝雨,抽扯不尽,无休无止。同样的比喻,不一样的愁绪,异曲同工,有谁能不为比喻的魅力而倾倒?

其次,比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比喻存在于大量的谚语里,如,“嘴像糖罐头,心像主钻头”,“种田勿养猪,秀才勿读书”(以上两则均为常州方言)。比喻存在于大量的口语中,比喻也存在于大量的戏剧作品中,如,锡剧《珍珠塔》中方朵花嘲笑方卿时的比喻,“方卿若有高官做,铁树开花结铜铃,毛竹扁担出嫩笋;方卿若有高官做,滚水锅里结冷冰,晒干鲤鱼跳龙门……”演员唱来顺口,观众听来风趣。如今,比喻又与时俱进,存在于大量短信文化中,如“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推动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等等。

其三,比喻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作文充满诗意,富有文学味儿。学生在表情达意时,遇到抽象的事理,如能自然而然地展开相类、相反、相关、相似的联想,放飞想象的翅膀,就能用熟悉而具体的喻体去形容描写本体,让读者豁然开朗。比喻促进联想,催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掌握语言激活技巧的“支点”。

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其一,系统学习,厚积薄发——引领学生掌握比喻的基本知识

一些老师认为,语法淡化了,修辞淡化了,课堂上还讲什么语法和修辞?我深以为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亦步亦趋,缺少对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正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此,我自编了关于比喻的讲义,引领学生系统学习比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知识点有:比喻的定义、比喻的结构、比喻的条件、比喻的类型、比喻的作用、比喻的注意点,等等。有关比喻的类型,均需举例说明。事实证明,系统学习,让学生对比喻的认识提高了,比喻真正地在他们脑中“建模”了。这是运用比喻的基础和“底子”。

其二,涵泳体悟,咀英吸华——鉴赏课文中的经典比喻句

文学用形象说话。比喻使语言有了形象感,于“有尽之言”中寓“无穷之意”。教材所选的课文,往往文质兼美,许多课文,都因比喻而精彩。因此,对这些比喻句朗读、涵泳、体悟、鉴赏,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上,我往往引导学生对比喻句进行鉴赏,作批注,深入体悟比喻的妙处,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案例1

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鼎湖山听泉》)

一学生批注:本语段采用比喻手法,围绕“听”字描写,表现各种风格迥异的泉声。作者把“泉鸣”分成“小溪”、“滴泉”、“万道细流”、“激流”、“飞瀑”等,并分别以“柔曼如提琴者”、“清脆如弹拨者”、“厚重如倍司者”、“雄浑如铜管齐鸣者”来比喻。这些比喻又与描写泉水流动方式的动词配合得丝丝入扣。

教师点拨:比喻贵在抓住事物的特征。不同的“泉”,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旋律不同,要描写出各自的特征,确实不易。作者用各种乐器声音来比喻,自然贴切。

案例2

句子: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绿》)

一学生批注:作者将梅雨潭的潭水比作温润的碧玉、处女的心、鸡蛋清、碧玉,从不同角度写“梅雨潭”的涟漪,生动地表现了梅雨潭之绿是多么秀丽、清亮、鲜嫩、柔软。作者深深地陶醉于梅雨潭醉人的绿之中。

教师点拨:因为爱,作者忘记了“自我”,细心观察、体悟,并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比喻是作者的手段,表现潭绿、潭美是作者的目的。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精妙绝伦的比喻,梅雨潭之绿、梅雨潭之美才显得那么细腻传神。付出真情、细心观察是写好比喻句的基础。

涵泳体悟,咀英吸华,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比喻实例,加深了对比喻的理性论识。

其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点评同学作文中的精美比喻句

一看到学生作文的精美比喻句,我就会将这些比喻句摘录下来,在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点评。这是将学生的优秀语段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让其他学生深受启迪。

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寻找秋天》,周一批阅,发现了许多佳作。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

秋天如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挥动着五彩的画笔,将大自然描绘得五彩缤纷:翠绿的桂花树,黄色的银杏树,火红的枫树,金黄的稻穗,雪白的棉花……秋天的农民最幸福,整天露出喜悦的笑容,在田间地头收割稻穗,采摘玉米,刨挖红薯……

秋天如热情似火的诗人,为大地谱写着动人的诗篇;秋天如温婉的妇女,挥洒着成熟、迷人的微笑;秋天如慈爱的老奶奶,用满筐的果实,招待着每一位客人……

同学点评时,侧重从语用的角度,赏析比喻在描写秋天的作用。比喻,让秋有了形象,有了神韵,有了感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点评同学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倍感亲切,受益匪浅。

其四,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体悟课外精彩比喻句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广泛的课外阅读,如甘甜的乳汁,给学生以语言营养。引导学生摘抄、朗读、体悟、评点课外精彩比喻句,让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尽情遨游,学生也一定会感叹:课外的世界真精彩!

学习课外文本中的精彩比喻句,可以与语文活动相结合。如,我开展了“我最欣赏的一句课外比喻句”、“比喻就在口语中”、“比喻就在歌词中”、“常武锡剧与比喻”等语文活动,学生在搜集、整理、赏析、探讨中,完成课外比喻句的学习和积累。

以“比喻就在歌词中”为例,学生搜集、整理的句子有:“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天路》)、“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思念》)等。这些比喻句,学生往往耳熟能详。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体悟课外比喻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其五,妙笔生花,飞扬文采——开展比喻专题训练

以上四方面侧重于学习,侧重于“语言的输入”。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比喻手法,还离不开一定的专题训练。光学不写,缺乏写作实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水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边学边写,以学促写,又以写促学,才能事半功倍。

比喻专题训练最好紧扣话题,这样便于学生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如,让学生围绕“生命”、“亲情”、“理想”、“宽容”、“忧愁”、“友爱”、“初三生活”、“乡村田野”等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创造性地写比喻句,然后相互交流,生生互动。

妙笔生花,飞扬文采,比喻专题训练,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开展比喻教学,绝不是为比喻而比喻,绝不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我们开展比喻教学,意在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自觉的修辞意识。比喻是形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应让学生明白,要自然而然地运用好比喻,离不开我们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离不开我们对社会、对人生鞭辟入里的思考。

比喻,源远流长,汉语因之而意蕴生动,魅力无穷!

比喻,贴近生活,汉语因之而灵动秀美,可亲可爱!

比喻,为诗意作文张开隐形的翅膀!

[1]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

[2]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M].北京:国都师范大学出书社,1994.

猜你喜欢

体悟比喻课外
小满课外班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买椟dú还珠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