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故相资新其故——2011年刊头语

2011-02-13孟庆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藏象中医理论烟雨

孟庆云

新故之论源于孔子的“温故知新”。清初三先生之一的王夫之大师,在所著《周易外传》中,也有冥契道妙之语,曰中国的学问,其治学是:“学成于聚,新故相资新其故。”故者,人类知识的积累,前人发明发现知识的概言;新者,是创新发现发展。这与否定之否定之论有些不同。中医治学也大抵如此。

中医学立藏象以展脏腑之神蕴。象者见诸事物,蕴生观念之谓,包括现象、意象和法象。见乃之谓是现象,所见者是有形之器。见诸事物,会意所知是意象。取法于天地间诸事物之理则或所见者为法象。藏象就包括了“解剖而视之”的脏腑器官,对其研究推理所论述的功能,和法天象地应时同构的规律。是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统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非器则道无所倚。”治病或研究人体的功能,总是以形器为基础。五脏六腑的生理如此,病理也如是。依赖现象的认知,把握临床病象,对结构障碍的外科适应症者,进行手术操作。据意象法象的知识,建立了各理论模型,以其辨证论治之用,表达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意会知识的特点。

当年王弼在写《周易略例·明象》时,就曾担心世人有“得意忘象”的疏失。果不其然,尽管中医学经验不断积累,理论不断创新,新学说新学派层出竚立,但关于构造性的人体知识增长缓慢,以至以手术操作为主的外科治疗体系难以满足医疗需求。以此看来,中医理论在发展中,仍须坚持对“器”的研究,才能把“以制器者尚其象”向前推进。

数十年来,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对动态观的“以动者尚其变”也有所淡漠,很多是以辨证分型取代了辨证论治。辨证分型是辨证论治的一种方式,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易用性,但从其本质特征上看,乃是辨病论治的细分,如以它取代辨证,将有失深富。当代固然是中医学的学术转型时期,但对于辨证论治,仍期待着返本开新的转换性创造。

“新故相资新其故”,也是中医乃至任何传统技艺发展的规律之一。其要点在于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在医学史上,曾经有过不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如果没有巨大临床价值的话,往往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之外的“奇异点”,久之则湮灭。不能新故相资者多是失落。这也提示我们,得意不能忘象,更不能忘故。

中医学是一条不断涌新又随吸纳之新知识向前流动的河,河床多曲折河水多振荡。创新贵在“自得”,“自得”是学风也是方法。非自得的东西可以拿来我用,但不可以拿来替我。科技发展到今天,新东西太多,如果全是无选择的引进,传统的东西将与时俱损。对传统的发挥也应该是有阈度的,如果其发挥愈来愈远离经典,终将与传统无缘。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说:“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时尚并非中医学发展的价值判断。章学诚说过,学术与一时风尚不必适合。继承文化遗产与保健需求才是中医学人的时代使命。在上世纪科玄论战之时,章太炎先生说至少应“留一读书种子”。近些年来,中国学术最大的成就,就是为孔老夫子和传统文化翻了案。这是有利于中医学术发展的因素之一。当代自然科学的新知识,有些和中医经典著作能联系起来,焕新了经典的注疏,以此令人想到,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中医学就是要循沿经典的理路,自主创新,多元并进,不随风、不入流。当年苏东坡先生绝句云: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新故相资新其故,是规律也是一种衡峙烟雨江潮的力量,它使中医理论的价值永恒,在数千年的流淌中奔涌向前!

猜你喜欢

藏象中医理论烟雨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南湖烟雨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烟雨草海
瓦上生烟雨
温柔淡雅柔美演绎新歌《烟雨江南》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