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耳蜗微音电位的检测及意义

2011-01-23叶炎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毛细胞鼓室中耳

叶炎林

耳声发射(OAE)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的主动机械运动,临床上可用于了解耳蜗特别是外毛细胞功能。OAE除在耳蜗功能轻度以上异常的情况下消失外,在中耳病变或者两种病变皆有的情况下,也会消失[1]。而耳蜗微音电位(CM)主要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小部分由耳蜗内毛细胞参与[2,3],CM的记录无需通过中耳传导,更直接反映外毛细胞的功能[4]。故要更全面地分析耳蜗的功能应将耳声发射和耳蜗微音电位结合分析。为此,本研究对ABR正常和异常婴幼儿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CM检测,以了解CM在小儿听力检测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儿童听力检测中心因未通过听力筛查或家长觉得小儿听力异常而就诊的158例(300耳)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将其分为ABR正常及异常2组。ABR正常组(ABR反应阈≤35 dB nHL)70例(135耳),男33例,女37例,年龄2~36个月,平均4.1±1.72个月;ABR异常组(ABR反应阈>35 dB nHL)88例(165耳),男42例,女46例,年龄2~46个月,平均4.6±1.96个月。其中反应阈值>100 dB nHL为ABR严重异常。

1.2测试方法 DPOAE的测试仪器为丹麦MADSEN公司的AccuScreen耳声发射仪。两个初始纯音信号的强度L1为60 dB SPL,L2为65 dB SPL,f2/f1=1.22,测试信号频率范围为1.5~4 kHz,DPOAE的判定标准:1.5、2、3、4 kHz中有三个频率点的信噪比≥6 dB即为DPOAE引出,反之则为未引出。

选用丹麦MADSEN公司otoflex100声导抗仪对2组对象进行声导抗检测,年龄大于6个月的婴幼儿以226 Hz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图测试,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以1 000 Hz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图测试[5],A型表示中耳功能正常,B型表明中耳功能异常。

ABR以英国牛津肌电生理仪(OXFORD) 检测,在隔声电屏蔽室进行,受检儿自然睡眠或者口服10%水合氯醛催眠,记录电极置于前额发际,参考电极置于同侧乳突,接地电极置于眉间,极间电阻≤3 kΩ,短声刺激,刺激速率为20次/秒,ER-3A插入式耳机。带通滤波100~3 000 Hz,分析时间10 ms,叠加1 500次,刺激声强度从70 dB nHL开始,以10 dB一级依次递减或者递增,必要时以5 dB一级依次递减或者递增,以能引出可重复记录到的波V的最小强度作为ABR的反应阈。每个强度进行两种相反极性(疏波和密波)信号所记录到的波形进行比较,波形180°反向者为CM[1]。

2 结果

ABR正常组DPOAE和CM引出情况及鼓室导抗图结果见表1,DPOAE检出率为40%(54/135),CM检出率为100%(135/135)。鼓室导抗图A型与B型者DPOAE引出耳数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5)。

表1 ABR正常组DPOAE引出及未引出者CM、鼓室导抗图结果比较(耳)

ABR异常组CM和DPOAE引出情况及鼓室导抗图结果见表2,DPOAE检出率3.63%(6/165),CM检出率76.36%(126/165),鼓室导抗图A型与B型者DPOAE引出耳数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

表2 ABR异常组DPOAE引出及未引出者CM、鼓室导抗图结果比较(耳)

3 讨论

DPOAE检测受中耳腔及外耳道状况的影响,其假阳性的比率较高,尤其在婴幼儿期。而CM的记录无需通过中耳传导且操作简单。从文中结果看,在158名儿童中,ABR正常组DPOAE的引出率为40%(54/135),而CM的引出率100%,即ABR正常儿童100% CM能够引出,可能是ABR主要反映高频听力[6],DPOAE测试则涵盖了高频及低频区域,而中耳功能障碍往往对低频听力产生影响,所以虽然ABR正常但DPOAE引出率可能低。另外,该组中鼓室导抗图为A型者DPOAE引出耳数明显高于鼓室导抗图B型者(P<0.05),说明婴幼儿DPOAE的引出受中耳功能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婴幼儿听力检测时,要对CM进行必要的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耳蜗的功能,而不能仅仅依靠DPOAE的引出与否来做出片面的判断。

ABR异常组中仅3人6耳DPOAE引出,其CM也均能引出,但是ABR却均严重异常(阈值>100 dB nHL),DPOAE能引出即说明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正常,可能为蜗后功能异常,应注意是否有听神经病的可能。在永久性听力损失儿童中,听神经病的发病率为5.14%~11%[7]。本组小儿中,CM能引出而ABR严重异常者占13.3%(6/45),与莫玲燕[1]报道的13.98%接近,略高于11%。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普遍筛查采用单一的OAE筛查,容易漏筛听神经病等蜗后病变的患儿。据Hille等报道听神经病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3.2%[8],大大高于普通新生儿的发病率,所以针对高危新生儿尽可能采用OAE+AABR联合筛查,尽可能避免漏筛蜗后病变的听力障碍患儿。

ABR异常组中,DPOAE未引出但CM可引出的有120耳,占72.72%(120/165),这类患儿ABR并非严重异常,CM在高强度刺激下可记录到,可能是耳蜗部分外毛细胞功能并未受损,或者内毛细胞功能正常。另外,婴幼儿的神经发育、脑干发育尚未成熟,可能出现ABR反应阈值升高的情况[6]。而DPOAE未引出、CM也未引出的39耳均为ABR严重异常,说明听力损失比较严重者,反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DPOAE、CM均不能引出,为感音性听力损失。

综上所述,在听力检测工作中应该把CM的检测作为一个常规项目,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耳蜗的功能,同时对于蜗后病变的辅助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莫玲燕,刘辉,陈静,等.相反极性短声所记录的耳蜗微音电位在小儿听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357.

2 王坚.听觉科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5~158.

3 Selick PM.The responses of inner ear hair cells to basilar membrane velocity during low frequency auditory stimulation in the guinea pig cochlea[J].Hear Res,1980,2:439.

4 王登元,卜行宽,邢光前,等.小儿听神经病神经生理学特点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3,2:283.

5 商莹莹,倪道凤,刘世琳.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耳功能诊断的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26.

6 姜泗长.临床听力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80~281.

7 Rance G,Beer DE,Cone-Wesson B,et al.Clinical findings for a group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auditory neuropathy[J].Ear Hear,1999,20:238.

8 吴金毛,叶炎林,王湳.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初探[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5:446.

猜你喜欢

毛细胞鼓室中耳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让永久性耳聋患者有望恢复听力的蛋白质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实验研究
声导抗基本概念(2)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