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素对噪声性聋的防治作用

2011-01-23陈鑫邱建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基底膜毛细胞葛根素

陈鑫 邱建华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历来受到关注,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葛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为异黄酮物质,因具有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突发性聋的治疗。本实验旨在探讨葛根素对噪声性聋的防治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健康(耳廓反射正常)雄性白化豚鼠18只,体重300~350 g,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主要试剂:葛根素注射液(陕西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2 ml:0.1克/支),抗硝基酪氨酸兔多克隆抗体(CHEMICON公司),即用型SABC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DAB显色试剂盒(中杉金桥公司),鬼笔环肽(Sigma公司)。主要仪器:SS-1型声刺激器,2×50 W功率放大器,AZ8928型噪声分析仪,ABR检测仪(美国Bio-logic SYSTEMS CORP),正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 BX51),冰冻切片机(LEICA CM1850)。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及处理 18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噪声组、噪声+葛根素组,每组6只。造模期间每只动物都安置在特别定制的小隔中,各处噪声强度差别不大于3 dB。在实验期间动物可以自由摄取食物与水,环境噪声40±5 dB(A)。正常对照组不予噪声处理,并于每日上午8~10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持续10日。单纯噪声暴露组每日上午8~10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持续10日,并于实验第3天中午12点开始给予噪声暴露。噪声加葛根素组每日上午8~10点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150 mg/kg),持续10日,同样于实验第3天中午12点给予噪声暴露。噪声发生系统由SS-1型声刺激器和2×50 W功率放大器两部分组成。试验动物置于噪声接收笼内,扬声器位于噪声接收笼顶部,用AZ8928型噪声分析仪监测笼内声强级。每只动物给一次噪声刺激,噪声为4 kHz纯音,强度128 dB SPL,时间为6小时,分别于实验第1、4、7、10天对各组豚鼠进行ABR检测。在第10天给药结束后,每组中分别随机抽取2只进行基底膜铺片染色、2只进行冰冻切片的制备及免疫组化染色。剩余动物正常饲养,不予其它处理,以备补充实验。

1.2.2ABR测试 ABR检测仪器为Bio-logic SYSTEMS CORP(美国)。动物常规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针型记录电极置于前额正中皮下,参考电极置于测试耳后皮下,接地电极置于鼻尖,刺激声为极性交替短声(alternating click),由TDH49耳机输出,耳机距动物外耳道口1 cm。参数设置:刺激率13次/秒,滤波带宽100~3 000 Hz,叠加1 024次。从90 dB SPL开始观测,按照5 dB的降序依次进行检测,以波Ⅲ出现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该动物的ABR反应阈。依次检测每只动物左右耳。

1.2.3基底膜铺片染色 动物经心脏灌注固定(4%多聚甲醛)后,在解剖显微镜下打开听泡,蜗尖挑一小孔,去除镫骨,打开圆窗、卵圆窗,用玻璃吸管从蜗尖和圆窗各处灌注固定,4%多聚甲醛过夜。次日,在解剖显微镜下小心去除耳蜗骨壁,去除螺旋韧带、血管纹,撕去前庭膜,游离各回基底膜,将基底膜置于玻片之上,滴加鬼笔环肽(1:60),避光染色20分钟。0.01 mol PBS(pH=7.2)缓冲液冲洗3次,基底膜铺片,吸干水分,80%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在毛细胞缺失损伤最严重的部位,放大600倍,连续抽取3个视野计算毛细胞缺失率,取其平均值,如遇视野周边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只记一边,即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

1.2.4冰冻切片的制备 心脏灌注4%多聚甲醛后,在解剖显微镜下打开听泡,4%多聚甲醛过夜。10%EDTA室温下脱钙两周,30%蔗糖脱水过夜。10%明胶定向包埋。待明胶完全凝固后,将标本置于冻台,与蜗轴平行平面定位,Lecia恒冷箱切片机连续切片,厚度为10 μm。

1.2.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 制备好的各组织切片晾干后,用0.3%过氧化氢甲醛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室温30 min;5%BSA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30 min;抗硝基酪氨酸抗体(1:300),4 ℃冰箱过夜;生物素羊抗兔IgG室温30 min;SABC室温30 min;DAB显色后苏木精复染。以上步骤中间以0.01 mol/L PBS(pH=7.2)缓冲液冲洗3次,每次10分钟。阴性对照用0.01 mol/L PBS替代第一抗体,其余步骤相同。切片依次脱水、透明、封片。胞核染色呈棕黄色为硝基自由基表达阳性,胞核无着色为阴性,根据棕黄色深浅度定性其表达的强弱。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ABR测试结果 各组豚鼠不同时间点的ABR反应阈见表1。

表1 各组豚鼠不同时间点的ABR反应阈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在噪声刺激前(实验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第1(实验第4天)、4(实验第7天)、7(实验第10天)天,各组各时间点之间ABR反应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葛根素组在噪声暴露后第1、4、7天的反应阈均低于单纯噪声组(P值均为0.000,P<0.01)。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的阈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噪声组第4、7、10天ABR反应阈明显高于其暴露噪声前阈值(P<0.01),但噪声暴露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葛根素组在噪声暴露后各时间点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形态学观察 各组耳蜗铺片见图1。噪声暴露后损伤主要集中在第二回外毛细胞。单纯噪声组各排毛细胞缺失严重,总损失率约为72.65%;噪声+葛根素组外毛细胞损伤较单纯噪声组轻,可见第1、2排毛细胞有所缺失,总损失率约为21.48%;空白对照组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

2.3免疫组织化学法(硝基自由基检测) 单纯噪声组基底膜、螺旋韧带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多处出现深棕色着色,过氧化硝基产物生成明显;噪声+葛根素组基底膜、螺旋韧带血管纹着色稍深,螺旋神经节处着色较浅;空白对照组仅血管纹处稍有着色,其余各处未着色(图2)。

图1 三组豚鼠耳蜗铺片

a为单纯噪声组耳蜗第二回,总损失率约为72.65%,各排外毛细胞缺失均较为严重。b为噪声+葛根素组耳蜗第二回,可见第一、二外排毛细胞有所缺失,总损失率约为21.48%。c为空白对照组耳蜗第二回,可见外毛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缺失率约为0%。箭头所示为外毛细胞缺失。(鬼笔环肽染色,各图标尺均为100 μm )

图2 三组豚鼠耳蜗免疫组化染色图片

a单纯噪声组基底膜、螺旋韧带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多处出现深棕色着色;b噪声+葛根素组基底膜、螺旋韧带血管纹着色稍深,螺旋神经节处着色较浅;c空白对照组仅螺旋韧带血管纹处稍有着色,其余各处未着色;d.阴性对照 (采用0.01 mol/L PBS替代第一抗体)。实心黑箭头所指位置为基底膜,空心箭头所指位置为螺旋韧带血管纹,十字箭头所示为螺旋神经节。(DAB染色,标尺=100 μm)

3 讨论

研究表明,连续过度的噪声刺激将导致耳蜗内、外毛细胞的损伤或丢失,造成暂时性听觉阈移和永久性听觉阈移。有文献[1]认为噪声性聋后7天听力基本无大幅波动,而噪声性聋的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噪声暴露后3天[2],故本实验根据目前常用噪声暴露方式[1,3~5],在动物噪声暴露前后给予葛根素治疗,并检测实验第1~10天ABR反应阈的变化。结果可见噪声暴露前各组ABR反应阈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噪声暴露后各组动物间ABR阈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噪声组动物ABR阈移达60 dB以上,说明噪声暴露造模成功,动物听力出现了暂时性阈移;噪声+葛根素组较单纯噪声组听力损失程度轻。本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组在噪声后3天时暂时性阈移最小,这与Yoshimitsu等[5]试验中第3天治疗效果最好的结论一致。说明葛根素对于降低噪声引起的动物暂时性阈移具有一定疗效,并在噪声暴露后第3天发挥了最大效用。

从文中形态学观察发现,4 kHz纯音所造成的损伤多分布在豚鼠耳蜗第二回,与文献报道相符[6];单纯噪声组各排毛细胞缺失均较为严重,总损失率高达72.65%,而噪声+葛根素组第3排外毛细胞纤毛倒伏但缺失并不明显,第1、2排毛细胞存在部分缺失,总损失率约为21.48%,说明葛根素对噪声暴露致耳蜗损伤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在强噪声的刺激下,盖膜与基底膜之间的剪切力过度增大,使毛细胞的纤毛发生过度的弯曲和偏转,而因为耳蜗底回和第二回主要感知高频声音,基底膜位移幅度最大,因此此处毛细胞受损最为严重,纤毛大幅倒伏,毛细胞缺失比例最大。但葛根素治疗能否减轻噪声所带来的机械损伤尚不明确。

目前噪声性聋的机制并不明确,有学者[7]认为强噪声引起过量自由基产生并引起内耳血流量减少,产生过量自由基使细胞脂质氧化产生异前列烷,进一步加剧血管收缩,引起局部缺血,缺血进一步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由基产生时间极短,在检测自由基的含量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检测脂质氧化反应中所需酶的含量[8],另一种就是检测自由基终端产物。曾用于测量氧自由基含量的目的检测因子包括丙二醛(MDA)[8]、异前列烷(8-Isoprostane)[9]、蛋白酶[1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11~13]。本实验室之前也证实一氧化氮(NO)具有自由基性质,极不稳定,易与组织内的O2-互相作用生成过氧亚硝酸根离子[14]。过氧亚硝酸根离子异常活跃,可能是危害性最大的自由基之一,其生成的众多氧化或硝化产物都能反映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的活性,其中的3-硝基酪氨酸可以作为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的标志物[15]。从本实验免疫组化染色图片中可见,单纯噪声组在毛细胞、螺旋韧带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等部位都有强染色,说明在以上部位有大量强噪声所引起的硝基自由基生成,而噪声+葛根素组以上各处着色明显减弱,螺旋神经节处尤为突出。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暂时性阈移的产生可能与耳蜗内环境的突然改变有关,强噪声造成耳蜗机械性损伤的同时,毛细胞发放神经冲动时的电信号以及神经递质出现紊乱,内耳血管痉挛,缺血缺氧,耳蜗内出现大范围脂质过氧化反应。当耳蜗内自由基产量不多,逐步被机体代谢清除后,听力有可能得到恢复;但如果损伤因子过多,不论机械或是化学损伤,使得Corti器毛细胞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损伤,可能会形成永久性听力阈移。在本实验中,噪声引起毛细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这种暂时性阈移很有可能成为永久性阈移。而葛根素本身是一种异黄酮物质,具有还原特性,可以优先清除生成的自由基,避免自由基与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噪声带来的细胞毒性。并且,葛根素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抗血栓等作用[16],最终使毛细胞损伤降低,机械能向生物电能的转换效率较单纯噪声组高,因此葛根素组螺旋神经节处受损程度较轻,且听功能也有改善。

本实验结果显示,葛根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拮抗细胞毒性的作用,对提高噪声性聋动物的听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在噪声暴露后第3日效果最佳。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还是具有显著差异,不能完全保护毛细胞不受损伤,也不能完全逆转或消除已经出现的损伤。

4 参考文献

1 Fetoni AR, Piacentini R, Fiorita A, et al. Water-soluble Coenzyme Q10 formulation (Q-ter) promotes outer hair cell survival in a guinea pig model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J]. Brain Research,2009,1257:108.

2 Yamashita D, Jiang HY, Prell L, et al. Post-exposure treatment attenuates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 Neuroscience,2005,134:633.

3 Shibata SB, Osumi Y.Administration of amitriptyline attenuates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via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induction[J]. Brain Research,2007,1144:74.

4 Coleman JKM, Kopke RD.Pharmacological rescue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using N-acetylcysteine and acetyl-L-carnitine[J]. Hearing Research,2007,226:104.

5 Ohinata Y, Yamasoba T, Schacht J, et al. Glutathione limits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 Hearing Research,2000,146:28.

6 Han Y, Zhong CP, Hong L, et al. Effect of c-myc on the ultrastructural structure of cochleae in guinea pigs with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9,390:458.

7 郑贵亮,翟所强.噪声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115.

8 Kaygusuz I, Ozturk A. Role of free oxygen radicals in noise-related hearing impairment[J].Hearing Research,2001,162:43.

9 Ohinata Y, Miller JM, Altschuler RA, et al. Intense noise induces formation of vasoactive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s in the cochlea[J]. Brain Research,2000,878:163.

10 Salvi A, Carrupt PA, Tillement JP, et al. Structura damage to proteins caused by free radicals: Asessment, protection by antioxidants, and in uence of protein binding[J]. Biochem Pharmacol,2001,61:1 237.

11 Halliwell B. Free radicals, antioxidants, and human disease:Curiosity, cause, or consequence[J]. Lancet,1994,344:721.

12 Jacono AA, Hu BH, Kopke RD, et al. Changes in cochlear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fter sound conditioning and noise exposure in the chinchilla[J]. Hearing Research,1998,117:31.

13 Yamasoba T, Harris C, Schoji F, et al. In uence of intense sound exposure osynthesis in the cochlea[J]. Brain Research,1998,804:72.

14 陈贤明,王锦玲,姜鸿彦.一氧化氮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2,8:249.

15 Yamashita D, Jiang HY, Schacht J, et al. Delayed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ls following noise exposure[J].Brain Research,2004,1019:201.

16 纵亮,王锦玲,冯悦,等.葛根素对急性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104.

猜你喜欢

基底膜毛细胞葛根素
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取材培养技术*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让永久性耳聋患者有望恢复听力的蛋白质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豚鼠耳蜗基底膜响应特性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基于螺旋型耳蜗的数值分析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