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养生 重在防燥

2010-11-02

办公室业务 2010年9期
关键词:肺脏中医学湿度

高 峰

秋季养生 重在防燥

高 峰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夏季的炎热渐渐远去了,扑面而来的是飒爽宜人的秋风。那么秋季在防病养生方面,您该注意点什么呢?

秋季防燥除湿是关键

中医学认为,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主气,其中“湿为长夏之主气”、“燥为秋之主气”,因而秋季不仅要防燥,还要除湿邪。中医学还认为肺属金,通气于秋。秋季肺部功能比较旺盛,此时既是养肺之时,也是极易伤肺之时,因而秋天重在保护肺部的健康。

这里所指的湿邪主要针对长夏而言。长夏是指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此时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仍在三伏期间。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天气闷热,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人也会感到很不舒适。此外,人体脾脏喜燥厌湿,湿邪易侵犯脾脏,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低下,轻者食欲不振、口淡无味,重者胸闷呕吐,大便稀溏,甚至会出现水肿。

长夏后秋季的干燥视为燥邪,燥邪易侵犯肺脏,因而有“燥伤肺”之说。人体肺脏十分娇嫩,不耐湿,更不耐燥。燥邪侵肺会使肺脏极易发生病变。

燥邪致病有内燥、外燥之分。因受外界燥邪而生病者称为外燥,它大多从口鼻而入,表现为口舌溃烂,咽喉上火。内燥多因高热伤津或亏汗、腹泻过多,导致肌体津液亏虚。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进入深秋季节,秋凉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不利,入夜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气侵入。

秋季防燥还需注意室内湿度,根据医疗气象学研究,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纤毛的运动会变得十分缓慢,灰尘易附在黏膜上,喉部受到刺激而咳嗽,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因而秋季室内湿度低于40%时,应经常洒水或使用加湿器调节。燥邪与湿邪对身体均有不利影响,可通过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和调理饮食来应对气候的变化。

秋季饮食与卫生

一般说来,秋季饮食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个阶段。

初秋之时,经过炎夏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比较低,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因为湿困脾,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所以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同时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多吃些赤小豆、白扁豆等。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此外,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常言道:“入秋萝卜胜良药。”由此可见,入秋后可以多食胡萝卜。还可以吃些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的能力。

晚秋季节,气温变化较为剧烈。医疗气象学认为,秋冬季节之交为心肌梗死的高峰期。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人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坚持多喝水,这样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晚秋时节,秋风萧瑟、落叶残花,大地呈现萧条景色,易使人产生悲秋的情绪。中医学认为“悲忧伤肺”,过分地悲哀、忧虑会使气血阻滞,脏腑功能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是每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秋天日照充足,此时应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多进行户外运动,自我调节,愉悦身心,保持宁静愉快的心情。

金秋是个色彩缤纷的好时节,也是容易引发疾病的“多事之秋”。但只要做到:秋季防燥是关键,早睡早起心安宁,饮食平衡勤锻炼,多食酸甜少辛苦。这样,就可以安然度过一个快乐的金秋。

(作者单位:中国科普研究学会)

猜你喜欢

肺脏中医学湿度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加湿器用不对 警惕肺炎缠身
右美托咪定不同处理方式对高龄患者止血带所致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干细胞移植让肺再生
浅谈猪屠宰检疫中肺脏病理变化与处理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