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鳞状细胞癌2例报告

2010-10-20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颞部皮肤科鳞状

郭 勇

临床资料

例1 患者,男,65岁。主因右颞部皮肤肿块1年余,渐增大5个月,于2007年5月初就诊我科。1年前右颞部出现一绿豆大小丘疹,近5个月增大明显并破溃,当地给予局部抗炎处理,疗效欠佳。发病后,患者的体重与饮食均无异常。既往体健,病变部位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右颞部可见一约3.0cm×3.5cm大小暗红色肿物,界线清,边缘光整,中间有破溃、结痂(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不规则鳞状细胞巢,见显著角化伴角珠形成(图1b),病理诊断:(右面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治疗:手术切除,术后伤口植皮存活、愈合良好出院。随访2年,无复发。

例2 患者,男,63岁。主因右腿皮疹伴瘙痒10余年,破溃、增生6月余,于2007年1月20日来我科就诊。10余年前双下肢起皮疹,外院以“淤积性湿疹伴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近6个月来,右下肢皮损逐渐破溃,形成较深的溃疡,溃疡周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皮肤粗糙,大片搔抓痕,可见静脉曲张;右小腿胫前可见4.0cm×3.5cm大小深溃疡,边缘堤状隆起性增生瘢痕,溃疡周围大片色素脱失斑(图2a)。皮损组织病理: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图2b)。转肿瘤科进一步综合治疗。

讨论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发生于皮肤者多见于老年人。国内资料报道50~60岁为发病高峰[1],常见于面颈、头皮和手背等暴露部位,其中面颈部约占65%,下肢约为5%[2];皮损可分为菜花样型、深在型等;转移率约2%~3%。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本病不难确诊,但临床上也容易误诊误治,需注意鉴别诊断。本文2例均为60岁以上男性,病史中皮损的变化约6个月左右,尤其是例2患者原有双下肢静脉曲张、淤滞性湿疹等基础病史,皮损周围可见大片色素脱失,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及时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3]。

[1]许爱娥.皮肤科少见疑难病例荟萃 [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00-201.

[2]王光超. 皮肤病及性病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944-946.

[3]林挺,杨妙文,杨慧兰.头部鳞状细胞癌1例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8):530.

猜你喜欢

颞部皮肤科鳞状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短篇报道双颞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致右颞侧肿胀突起一例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