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3例健康人群及面部皮肤疾病患者蠕形螨调查分析

2010-10-20商继科许淑珍姜桂艳乔正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脂溢蠕形面部皮肤

商继科,许淑珍,姜桂艳,马 颖,乔正君,张 艳

蠕形螨在不同的人群中携带率和数量分布有所不同。关于蠕形螨与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和类固醇皮炎等面部疾患是否存在相关性,一直是讨论和研究的焦点,由于其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与美容,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了解蠕形螨与面部疾病的关系,我们调查了健康成人和面部皮肤疾病患者蠕形螨携带率和数量分布情况,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11月期间因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类固醇皮炎、玫瑰痤疮等面部皮肤疾病来我院就诊并做蠕形螨检查的患者共1008例,其中男350例,年龄10~68岁;女658例,年龄10~72岁。95例无面部疾病的健康成人,作为志愿者检查蠕形螨,其中男33例,年龄18~58岁,女62例,年龄18~50岁。

1.2 受检者按年龄分组

受检者按年龄分为四组:≤18岁组,19~28岁组,29~45岁组,≥46岁组。

1.3 材料

奥林帕斯-CX41型显微镜、挤压环、无菌矿物油、22mm×22mm盖玻片等。

1.4 方法

用无菌挤压环在双侧鼻旁沟深挤压采集标本,将挤压出的分泌物涂在含有无菌矿物油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直接于10×10倍镜下计数100个视野内的螨数量。 蠕形螨按形态学方法鉴定。

1.5 统计学方法

SAS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CMH-χ2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5例健康成人中62(65.26%)例检出蠕形螨。其中,男22例(35.48%),盖玻片内蠕形螨计数结果为1~5条8例,6~15条8例,16~50条6例;女40例(64.52%),其中1~5条15例,6~15条13例,16~50条12例。

1008例患者780(77.38%)例检出蠕形螨,与95例健康成人蠕形螨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0575,P<0.01),男性组检出率为79.71%,女性组检出率为76.13%,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8,P > 0.05)。

780例阳性患者检出蠕形螨计数结果:1~5条 403例,6~ 15条 156例,16~ 50条 144例,51~100条53例,≥100条24例(表1)。蠕形螨的寄生量与各年龄段的相关性分析采用CMH-χ2检验,为正相关(χ2=27.8556,P < 0.001)。

780例蠕形螨阳性患者所患面部皮肤疾病占例数较多且有代表性的疾病有以下4种: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类固醇皮炎。这4种面部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蠕形螨的检出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921,P < 0.05),(χ2=14.548,P < 0.005),(χ2=7.8655,P < 0.01)和(χ2=16.189,P< 0.005)。

3 讨论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多寄生于人体皮脂腺发达部位的毛囊中,如颜面、胸部、臀部的毛囊内,以颜面部为主。曾少华等[1]调查发现人体蠕形螨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宾馆房间的面巾和面巾挂杆蠕形螨的污染率分别为0.07%和0.03%,因此人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蠕形螨,在一定条件下可致多种疾病,如毛囊炎、痤疮、酒渣鼻等。

表1 780例阳性患者面部螨数量分布

表2 四种面部皮肤疾病患者与健康组蠕形螨检出情况

本研究显示95例健康成人蠕形螨检出率为65.26%,高于其它学者报道的在校学生检出率[1],成年人面部患有痤疮,酒渣鼻样皮炎,脂溢性皮炎的蠕形螨的检出率也高于在校学生[2];男性与女性蠕形螨检出率无差别,与曾少华等[1]调查的结论相同。蠕形螨的寄生量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的患者面部蠕形螨数量越多,可能与随年龄增长皮肤油脂分泌不平衡,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蠕形螨在高龄患者面部寄生时间较长有关。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类固醇皮炎蠕形螨检出率和检出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虽然不能确定这四种疾病的发病与蠕形螨感染存在的必然联系,但蠕形螨的大量寄生无疑对这些疾病的病情加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痤疮、酒渣鼻等疾病与蠕形螨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都在进行[3],有病理研究发现毛囊蠕形螨使毛囊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虫体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皮脂腺蠕形螨使腺细胞增生而失去正常结构,导管部有轻度扩张[4],说明蠕形螨的大量存在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导致皮肤病变,从而对患者的面容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蠕形螨的感染,对严重感染者应合理用药治疗。

[1]曾少华, 汪世平, 李文凯, 等. 人体蠕形螨人群感染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与分析 [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6, 1(2):106-110.

[2]陶艺君, 彭凤兰, 胡小和. 1520名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5):1463-1464.

[3]Moravvej H, Dehghan-Mangabadi M, Abbasian MR. Association of rosacea with demodicosis [J]. Arch Iran Med, 2007,10(2):199-203.

[4]李建华, 周敏群, 郎书源, 等. 人体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 [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7, 10(1):46-47.

猜你喜欢

脂溢蠕形面部皮肤
我国人体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研究进展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七 眼睛不适的“罪魁祸首”——蠕形螨
睑板腺囊肿与眼部蠕形螨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
面部皮肤手术64例护理体会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1%吡美莫司联合2.5%二硫化硒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