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中粳稻区新品种(系)展示比较试验报告

2010-05-28刘宜贵朱阿林姚存应单金朋严文亮

种子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粳稻发病率性状

刘宜贵,朱阿林,周 伟,姚存应,单金朋,严文亮

(1.上海市川东农场农技中心,江苏大丰 224133;2.上海市川东农场种业中心)

为了筛选适宜江苏中粳稻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品种,特对有发展前途的14个水稻新品种(系)集中进行展示、比较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连粳6号(连云港农科院),淮稻5号、淮稻9号、淮稻10号、淮稻11号(淮安农科院),盐粳11号(盐城盐都农科所),镇稻9424、镇稻88(镇江农科院),南农107、南农108(南京农业大学),扬幅粳8号(扬州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中粳078(上海农场),中粳006、丰优粳(连云港建怀种业),柔小町(日本优质米)。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在川东农场农科所1号田,前茬大麦,土壤为沙质滨海淋盐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随机区组排列,参试品种同期播种、移栽,耕作栽培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不设重复,面积333.3 m2,株行距 25.0 cm×13.3 cm,品种间距40.0 cm,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栽培田间管理

5月12日浸种,15日落谷,6月17日移栽。栽前本田亩施一铵15 kg,机耕机耙。栽后4天用除草剂,返青后追施。防病灭虫按当地病虫测报进行,一生防治5次。10月15日收获。

1.4 生育期内气象因素与往年的比较

参试品种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折的重要阶段(6-9月),积温度较常年低62.2℃,日照时数较常年低73.7 h,降雨量较常年多79.6 mm。与2008年相比,温光条件相对较差,对水稻后期的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1.5 调查方法

苗情调查、取样及性状考察项目与标准均按“水稻品种试验技术规程”执行。生育进度调查、经济性状调查及实际产量调查均在品种对比田进行。生育进度调查:每个品种选择10穴进行观察记载;经济性状调查:每个品种随机选取5穴样品进行室内考种;实际产量调查:以展示面积实收产量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参试品种主要性状表现见表1。

2.1.1 分蘖能力:淮稻10号、连粳6号、丰优粳、淮稻5号亩有效穗均在22万穗以上,分蘖力强;镇稻88、中006粳、南农 108、南农 107、盐粳 11号、镇稻 9424分蘖成穗在19.1万 ~21.1万,分蘖力较强;扬幅粳8号、淮稻11号、中078粳、淮稻9号、柔小町成穗在17.4万 ~18.5万,分蘖力较弱。

2.1.2 株高:南农107、南农108在105 cm以上,淮稻9号、柔小町、淮稻11号、中078粳、中006粳、镇稻9424、丰优粳、镇稻9424在100~105 cm之间,其他品种在94~99 cm之间。

2.1.3 穗部性状:穗粒数在152.3~160.0粒之间的有南农 108、南农 107、淮稻 9号,在 136.0~147.7粒之间的有中006粳、柔小町、扬辐粳8号,是丰优粳88.4粒。穗长在16.73~18.45 cm的是柔小町、淮稻9号、淮稻 11、南农 107、中006、南农 108,着粒密度最大的是南农108,其次是南农107、中006、淮稻9号,最稀的是柔小町。结实率在96%~98%之间的有中078、盐粳11号、丰优粳、镇稻88号、淮稻5号,在94% ~96% 之间的有淮稻9号、镇稻9424、淮稻11、扬辐粳8号,其余品种均低于93%。

2.1.4 全生育期: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146天的有淮稻5号,南农107、南农108、扬辐粳8号,145~144天的有中078、柔小町、淮稻9号,143~141天的有淮稻10、淮稻 11、连粳 6号、盐粳 11、中 006粳,139 ~ 137天的有镇稻9424、丰优粳。

表1 2009江苏中粳稻区新品种(系)展示比较试验性状表现

2.2 产量

14个参试品种中有7个比对照增产,但南农108、南农107、中006粳、淮稻9号、连粳6号,增产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 13.58%、13.26%、12.11%、11.29%、7.86%、7.36%;淮稻10号增产也较明显,达5.73%;其他品种较对照均减产,柔小町减产幅度最大,为21.10%。

2.3 抗逆性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较强的为中006粳、淮稻5号、镇稻88号、南农108、连粳6号、淮9号,穴发病率均低于1.0%,株发病率低于0.3%;其次为淮稻 11号、淮稻 10号、中078、镇稻 9424、丰优粳,穴发病率在1.5%以下,株发病率在0.7%以下;发病率重的为扬幅粳8号、盐粳11号,穴发病率分别为2.78%、2.08%,株发病率为1.14%、1.09%;发病最重的是柔小町,穴发病率、株发病率分别达到11.67%、3.61%。各品种纹枯病、稻瘟病除柔小町发病略重外,其余品种均较轻。稻曲病均较轻,各品种田间均未发现黑条矮缩病发生。抗倒性:南农107、南农108肥塘地方略有倒伏现象,其他品种均无倒伏。

表2 2009江苏中粳稻区新品种(系)展示比较试验抗性表现

3 小结

南农107、南农108产量高,但部分肥塘有倒伏现象,生产上继续加强抗倒性方面研究。中006粳、淮稻5号、淮稻9号、连粳6号、淮稻10号均可在中粳水稻生态区域种植。早熟品种镇稻88号、镇稻9424、丰优粳既可在中颗水稻生态区种植,也可在苏北鲁南一带移栽、直播种植。柔小町产量较低,但因其品质较好,可作为特种米订单生产。

猜你喜欢

粳稻发病率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