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玉米育种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10-02-09闫树合方铁成

种子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辽西自交系抗旱

闫树合,方铁成

(1.锦州市太和区种子管理站,辽宁锦州 121000;2.辽宁省金城原种场农科所)

玉米在我国旱地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生态区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玉米品种的多样性。辽西是辽宁省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锦州、葫芦岛、朝阳和阜新4市,近四年平均每年种植玉米1 125万亩,占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37%,平均亩产只有387公斤,只有全省平均单产的75%。究其原因,除去气候及环境条件的限制外,缺少适宜当地的玉米新品种也是一个重要障碍。我省玉米育种实力较强,每年都有很多优良品种通过审定投入市场,但很多在平原地区表现优异的优良品种在半干旱丘陵地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因此,研究和利用现有种质资源,采用适当的方法筛选出适于本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环节。

1 玉米育种现状和选育成果

辽西地区玉米育种主要由市级农科院和个别种子生产企业进行。锦州农科院是辽西地区玉米育种的重要单位,多年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主要为“锦”、“锦黄”、“锦白”等系列,培育出了锦单系列杂交种,有较大推广面积的品种有锦单6号、锦单8号、锦单9号和锦单10号等。葫芦岛明玉种业选育的“明”字号系列自交系育成的主要杂交品种有明玉2号、明玉8号等。这些优良品种的选育成功,都曾推广种植了上百万亩,为本地玉米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品种已经退出了市场。

2 玉米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气候条件成为重要的限制因素

辽西素有“十年九旱”之说,丘陵坡地比例较大,雨养农业模式突出,年降水量平均400~600 mm,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许多在其他地区表现优异的品种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生产试验时,许多杂交组合在鉴定和产量对比中难以发挥本身的产量潜力,某些在高肥条件下具有高产潜力的组合在本地区试验时却表现平平,甚至较差,很容易被忽视淘汰,也会导致一些具有高产潜力的材料难以被发现。

另外,干旱使得玉米生产难有严重的病害侵染。这虽然对玉米生产是一个有利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抗病材料的选育,无论是外引的抗病材料还是新选育的材料,都难以验证其抗病性的强弱,如突遇特殊的气候条件,常常造成某一病害的大爆发。例如,1996年在葫芦岛市大面积爆发的弯孢菌叶斑病和2002年在锦州、阜新等地区爆发的玉米丝黑穗病。

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辽西地区虽然经常出现干旱灾害,但在一年之内发生的时期和严重程度没有年度之间的连续性。而特别容易发生的是春旱,这种干旱影响的是玉米的播种质量,而这种播种质量的选择在玉米诸多性状选择上是缺少选择目标的。

2.2 育种材料的匮乏降低了可选择性

丰富的育种材料是玉米育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辽西地区的玉米种质主要是黄八趟、黄白趟、黄早四、黄17、丹340等及其衍生系,这不仅存在着遗传脆弱性的问题,而且选育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在性状上和产量上也没有特色,很难有大的突破。

2.3 育种工作质量差,学术交流少,资金支持不足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需要大量翔实的信息和基础工作作为坚实的后盾。辽西地区科技信息不畅通,科研部门缺乏资金支持,种子企业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具有高素质专业人员组成的育种团体,难以形成先进的思路,在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组合的组配以及新品种的试验和报评审定工作中缺乏多方面的协作和支持。

3 玉米品种的育种方向

辽西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长,风沙较大,蒸发、蒸腾量高,玉米品种的选育方向应与本地气候条件紧密结合。应该准确把握外界育种形势,学习先进的育种经验,大力引进玉米新品种及自交系并逐步消化吸收,积极开展本地区的抗旱玉米育种工作。实践证明,具有抗旱基因的材料在本地区表现比较突出。因此,抗(耐)旱应作为辽西地区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这对于应对频发的春(秋、伏)旱和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意义重大。

另外,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常引起多种虫害的爆发。其中玉米螟、棉龄虫、蚜虫、金龟子和蝗虫等几乎年年大发生,抗虫育种应作为该地区育种的另一重要指标。应充分利用当地这一病虫发生条件,致力于抗虫育种方向的研究。

4 玉米自交系的改良途径

作为玉米基础材料的自交系的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前提,在改良利用现有的自交系时,强化杂种优势,保留原有材料的优良特性,结合本地生态气候条件实现玉米品种选育的本地化,提高本地杂交种的竞争优势。

我国现已形成利用外引系与本国优良种质选育成功的四大优势种群:利用从美国引进的优良自交系Mo17及其选育的系列衍生系为主的兰卡斯特杂种优势群;1980年以后,以从美国引进的杂交种为基础选育的自交系(如沈5003、铁7922、掖107、掖478等)及其衍生系为主的瑞得种群;9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商业杂交种中选育出的一批(如P78599、丹599、沈137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P系种群;本世纪初,从美国引进的先玉系列(如先玉335等)丰产性突出,具有广适性和多抗性的X系种群。这些优质种群成为我国种质扩增的重要基础材料。

辽西地区育种材料的种群“本土化”改良,需要建立一个人工可以调控的人工气候环境,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这主要是因为辽西地区虽然“十年九旱”,但不是年年干旱,经常出现需要的环境因素缺失,使材料选择的方向性受到干扰,最后培育的材料并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因此,有条件的育种单位应该建立这样的气候控制设施,使育种区域始终处于半干旱状态,这对抗伏旱和秋旱的育种材料选择具有特殊意义。

5 建立覆盖辽西的品种试验网

辽宁省的玉米品种试验网络较其他省份成熟,每年筛选出大量的玉米新组合进入上一级试验,每年审定的玉米品种都在30个左右。但是,针对整个辽西地区包括相邻内蒙古东部的试验网络却十分脆弱,基本上只是在阜新的彰武县、朝阳的朝阳县、锦州的太和区、葫芦岛的绥中县有几个常规的试验点,试验的也都是省级和国家的试验品种,对本地各个育种单位的品种试验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在辽西地区除了存在一定数量的育种“国家队”,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半官方甚至民间育种团队,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他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育种材料和各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但是他们缺少的是相应的专门用于抗旱目标品种试验网络。应该专门在辽西地区设置更为密集合理的干旱半干旱品种试验网络,集中进行品种筛选。对试验地的确定,应该尽量接近当地农民耕种的土地,在保证可以灌溉的同时,尽量使试验地保持干旱半干旱状态,以期达到和生产田同样的试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

6 努力研究推广与抗旱育种目标相结合的栽培措施

玉米品种选育是一项庞大而漫长的系统工作,需要专业育种队伍长期不懈的努力。玉米新品种只有配套适当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潜力。辽西地区多贫瘠缓坡地,需要高肥水的品种难以发挥其增产潜力。现在研究开发的抗旱栽培技术措施,如秸秆覆盖技术、集雨种植技术等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但是,在进行抗旱材料选育过程中,在采取抗旱栽培技术的同时,会使一些本身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组合难以显示出应有的抗旱能力,从而影响到抗旱材料的选育。因此,在试验筛选过程中,争取正常栽培和抗旱栽培同时进行,以避免因为栽培措施原因使一些优良的材料和组合流失。

猜你喜欢

辽西自交系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史前勤求索 辽西秀芬芳——纪念索秀芬先生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辽西地区葡萄园作业历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