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用于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2010-05-22史再权

中国药房 2010年14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轮状病毒儿科

史再权

(浙江慈溪市坎墩医院儿科,慈溪市 315303)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造成近百万婴幼儿死亡[1]。因此,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2005~2009年我院儿科收治的173例秋季腹泻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患儿121例(69.9%)设为治疗组,未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患儿52例(30.1%)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平均住院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儿年龄均<3岁,病程在3 d以内,大便为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见脂肪球,细菌培养均阴性。94例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其中41例为阳性。173例患儿中男性101例,女性72例,均为重型腹泻。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情况予以补液、补充电解质、纠酸等治疗,常规无乳糖饮食,同时加用利巴韦林(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15 mg·kg-1·d-1静脉滴注及口服蒙脱石散(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岁,每次1 g,每天3次;1~2岁,每次1.5 g,每天3次)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个月,每次0.25 g;6个月~1岁,每次0.5 g;1~2岁,每次1 g,均每天3次)。2药温水口服,间隔30 min。疗程3~5 d。对照组只给予上述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10 mg·kg-1+10%葡萄糖30~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3~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在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好转,粪便次数每天在3次以下或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在治疗72 h内粪便次数、形状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根据显效和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2组患儿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patients’age and sex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2组疗效比较(n)Tab 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为轮状病毒。报道[3]表明,秋季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率达50%。本研究有94例进行了ELISA检测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其中41例为阳性,阳性率达43.6%,与上述报道相近。本病的发病机制为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化变性和坏死,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肠壁微绒毛细胞损害导致隐窝底部细胞上移加速,约1~2 d转移至顶部,其功能不成熟,仍呈分泌状态,结果导致分泌增加而回吸收减少,刺激肠壁加快肠蠕动发生腹泻[4]。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感染病毒后造成上皮细胞内双糖酶含量减少,引起双糖吸收不良,导致钠、氯等离子吸收障碍,进一步加重腹泻[2]。彭常军等人报道[5],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均有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造成糖类不能被发酵而形成易吸收的短链脂肪酸,初级胆汁不能再生成次级胆汁酸,积滞在肠腔诱发渗透性腹泻,腹泻时肠道厌氧菌数量约下降至原有数量的1/1000[6,7]。反复应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药为以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本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能显著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预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西咪替丁属H2受体拮抗药,能够抑制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减轻肠道黏膜水肿,促进绒毛恢复吸收功能,减轻渗出和止泻;有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体内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另外,西咪替丁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反应、白细胞介素-Ⅱ的生成、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抗体的形成能力均有影响[8]。有研究表明[9],西咪替丁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H+对病损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绒毛修复。

从本组病例分析,免疫低下、营养不足的婴幼儿可能是发生病毒扩散的高危人群。可见,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最佳措施,并适时在高峰期内做好婴幼儿的防护工作,有望控制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广泛流行。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试验参与者均为城镇户口患儿,缺少偏远地区及非亚裔受试对象,所以试验人群具有一定偏倚,并不能代表所有同龄儿童;(2)治疗组与对照组人数并非完全匹配,因考虑治疗效果问题,大部分患儿家长要求患儿纳入治疗组;(3)西咪替丁在本试验研究中并非单一用药,所以本文并不能完全说明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价值。

[2]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

[4]周必军.西咪替丁、叶酸、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5):48.

[5]彭常军,黄 华.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查分析[J].新医学,2002,33(3):152.

[6]刘静炎.金双岐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J].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69.

[7]朱燕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1):46.

[8]杨继章,刘瑞琴,杨树民,等.注射用加替沙星与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07,18(11):846.

[9]李双杰,田算梅,贾银芝,等.甲氰咪胍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6例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4):243.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轮状病毒儿科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圆梦儿科大联合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