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0-04-11李建军

化学教与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健康化学

李建军

(如皋市林梓初中 江苏 如皋 226500)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现代教学论和实践也已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的完善和健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契机,使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必须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有机的、协调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谈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一、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能脱离学科实际,教学中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陶冶学生的爱憎情感,引起情感共鸣,把内隐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愉快、乐观、同情等良好的情感激发出来。例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的化学史实外,更要适时介绍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和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使课堂氛围轻松和谐起来,就要积极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融入教学。在课堂上老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不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和抉择,而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肯定,悦纳自我,走向成功。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度、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每个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要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客观评价,促进良好心理的形成

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的倾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各项指标的进步幅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给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之所以学习效果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经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进步。我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交流,客观的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这一学科。

例如:在探究“钢铁的锈蚀实验”中,我提前准备了足量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指导各组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要求,用一周的时间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并按照书上表格的要求逐天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获得的信息,从而得到钢铁锈蚀的影响因素。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一周后由于观察的时间不同,装置放置的地点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也略有差异,有的比较接近,有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对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都给予了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四、尊重差异,分层指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升入九年级后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又是实验学科,学生刚接触化学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想学好化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难度的增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开始下降,化学学困生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学困生普遍存在着随便放纵、自卑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表象。为此,我在认真观察的前提下,对每个学困生进行诊断分析,然后“对症下药”。

首先,利用心理暗示,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只是暂时的学习困难。只要改进学习方法,刻苦努力学习,还是可以赶上去的。课堂上通过各种途径如优先提问、及时提醒、组长帮扶等影响他们、期待他们,他们接受到这种期待的信息后,大多都能加倍努力、积极配合,学习成绩也都很大进步。

其次,增加感情投入。在学校生活中,我有意识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真心实意的关心、关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主动找他们谈心、聊天、交朋友,用极大地耐心宽容、理解、同情他们,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他们,杜绝歧视、讨厌、排斥、体罚等现象,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爱老师、爱化学、一定要学好化学”的心理,乐于听老师的话,自觉、认真、刻苦地学习好化学这门课。

最后,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学困生大多都意志薄弱,对刻苦学习不能很好的长久坚持。所以,我就及时捕捉时机,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一点点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给予积极的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的尊重、民主、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到很高兴,从而防止他们的反复,用一个学生的话说“老师这样对待咱,咱不学好化学真对不起老师”。

还有针对化学学困生现状,我还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辅导的做法。

首先,在课堂上低起点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学困生的实际,给出难度比较小的、容易回答正确的小问题,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觉,满足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

其次,在作业上分层布置。对待学困生的作业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 “照顾”——可以有选择的做。要求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要基本掌握,课后习题要基本会独立做出来,对一些比较难的综合性习题可以放弃。

还有,在课外加强辅导。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找一部分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检查。时常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或考试卷上写下“名言警句”和勉励性的话语,从而给学困生一些心理支撑,让他们时刻感到老师的关怀,时时激励他们向上奋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最可行和最常用的一条途径。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全面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困生心理健康化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