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聚类和降维分析

2010-01-23王秀霞张玲玲王玉中李成宏王海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阻络主症瘀血

王秀霞,张玲玲,王玉中,李成宏,王海成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现代生活模式主要表现为营养过度,运动不足,行为偏差,随之而来的便是糖尿病发病率直线攀升,本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虽然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但中医学仍袭用几千年以来的经验对其证型、主症、兼症进行归类,缺乏更为科学的系统化、规范化评定体系。我们应用聚类和降维分析对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124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制定标准[1]: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水平(2hPG)≥11.1mmol/L,符合1项即可确诊。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38岁~72(60.14±11.28)岁,FPG 8.90岁~27.68(12.56±3.23)mmol/L。

1.2 资料采集

前瞻性设计辨证量表,共包括烦渴多饮、多食易饥、饮一溲一、羸瘦等50个四诊检查指标,定量辨证因子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二分类辨证因子分别记0、1分,评分由2名中医主任医师共同观察1次,打分相同者由第三者填入量表,存疑问题共同商讨解决。

1.3 统计处理

将采集数据录入SPSS16.0,用Hierarchical cluster模块进行R型聚类,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在适当位置截取析出糖尿病中医证型;各证型的内在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p 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处理,筛选累计贡献率>85%的证候信息,以此判定每种证型主、兼症;以各证型中的主症为变量对所有对象综合分析,建立相关矩阵,筛选出特征根λ>1主成分作为糖尿病中医主要症状。

2 结果

2.1 辨证因子Hierarchical cluster用 B 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R型聚类图1、表1显示试用Pearson correlation,Minkowski,Euclidean distance,Block,Customized为测量尺度,根据中医理论在适当部位截取,50个辨证因子聚为5个证候群(证型),如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肺胃燥热、瘀血阻络、痰湿中阻(见图1、表1)。

2.2 证型 P 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能表达糖尿病各证型大于 8 5%信息的主要成分:气阴两虚是神疲乏力,潮热盗汗;阴阳俱虚是饮一溲一,羸瘦,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脉沉;肺胃燥热是烦渴多饮,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脉洪数;瘀血阻络是肢体麻痛,脉涩,舌脉怒张;痰湿中阻是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体胖大,脉弦滑,以上因子作为各证型主症,余因子为兼症。

2.3 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主成分

表2、3显示,以5大证型中18个主成分为变量,对所有患者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特征根 λ >1的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46%,主要症状是烦渴多饮,多食易饥,饮一溲一,羸瘦,神疲乏力,脉沉,脉涩。

表1 糖尿病辨证因子聚 5类时中医证型

图1 糖尿病辨证因子树形聚类图

表2 糖尿病辨证因子总方差解释

表3 糖尿病辨证因子主成分特征向量矩阵

2.4 证型构成比分析

图2显示,根据筛选出的主症,将 124例糖尿病患者归属各型,其构成比依次是气阴两虚 33.07%,瘀血阻络 20.97%,阴阳两虚 19.36%,肺胃热盛14.52%,痰湿中阻 12.10%。

图2 124例糖尿病中医证型构成比

3 讨论

证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析各种症状、体征、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所作出的综合概括,亦称证型。中医临床医生多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辨证,可能存在主观因素[2],同一对象不同的医生辨证亦不相同,甚至完全相悖。现代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传统的中医诊疗技术提出了挑战,数理统计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方面,也为中医学证候的分类、病机的探讨和论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保证,使中医辨证由宏观进入微观,由定性进入定量,从而提高了中医辨证分型的正确率[3]。本研究采用聚类和降维分析,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筛选糖尿病辨证因子中医证型和主症,因而其结果更为科学、客观。

中医古文献尚无糖尿病一词记载,其证候特点类似中医消渴表现。就近来研究状况看,各医家从不同视角对证、舌、脉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主症表现和证型名称则是见仁见智。《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1993年)中的糖尿病中医证型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具虚3型;余学庆等[4]调查显示,糖尿病中医证型有气阴两虚、血瘀气滞、肝肾阴虚、肺胃热盛、湿邪阻滞、脾胃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肝郁化热等;姚茂清[6]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燥热入血、气虚血瘀、阴阳俱虚4型论治;周光才[7]将糖尿病分为亢证、虚证、阴阳俱虚证进行辨证,造成如此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学缺陷,尤其是缺乏数理统计方法。本文降维分析的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典型的中医主要证候为烦渴多饮、多食易饥、饮一溲一、羸瘦、神疲乏力、脉沉、脉涩,累计贡献了糖尿病所有证候学信息 80%以上的内容。因此,是最能反映该病权重的典型证候表现,与历代医家有关“消渴”症状的记载相符,故糖尿病应归属中医“消渴”范畴。系统聚类析出的 5种证型,即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肺胃燥热、痰湿中阻、瘀血阻络,反映了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病机特点,初期多见痰湿中阻和肺胃燥热,中期气阴两虚和瘀血阻络,晚期阴阳俱虚,并非传统观点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上当克服既往一味清热、滋阴、降火的治法[8]。

临床上我们观察到,多数糖尿病患者早期体形肥胖,肢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滑腻,脉弦滑,此乃痰湿中阻。《素问·奇病论》指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概因过食膏粱肥甘,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为痰为湿,痰湿为邪,随气而行,阻滞气机,津液不布,发为消渴。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抵抗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9],肥胖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比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10]。中医学认为,胖人多痰多湿,痰湿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1],健脾化痰祛湿、节制饮食、锻炼减肥有助于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必然转化为气阴两虚,胰岛 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胰岛素释放曲线呈延缓分泌型[12],此时治疗重在益气养阴,尽可能逆转胰岛 β细胞功能,警惕病变继续向前发展。故此,气阴两虚这一阶段病变的辨治显得尤为重要[13];当病情表现为阴阳俱虚时,胰岛 β细胞功能耗竭,病情隐恶,变证丛生,随时危及生命,此时不必过于强调单纯中医治疗,必须联合现代诊疗技术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糖尿病中医证型表现错综复杂,主症、次症、兼夹症往往并存于同一个体,各证型之间密切相关,如何准确判断证型是临床医生常常遇到的问题,主成分分析可以驭繁为简。本文显示,气阴两虚主证是神疲乏力,潮热盗汗;阴阳俱虚主症是饮一溲一,腰膝酸软,羸瘦,脉沉;肺胃燥热主证是烦渴多饮,多食易饥,舌红苔黄,脉洪数;瘀血阻络主证是肢体麻痛,脉涩,舌脉怒张;痰湿中阻是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体胖大,脉弦滑。因此,只要表现为以上主证,便可明确证型,不必面面俱到。

各证型构成比依次是气阴两虚 >瘀血阻络 >阴阳两虚 >肺胃热盛 >痰湿中阻,表明就诊的糖尿病多见于气阴两虚证型,而痰湿中阻和肺胃热盛证型相对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早期证型以痰湿中阻、肺胃热盛为主,此时症状隐匿,常不被患者所察觉,一旦表现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到医院就诊,往往发展到气阴两虚阶段,这也提示糖尿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瘀血阻络证型占构成比的第二位,说明糖尿病患者与瘀血关系密切,故有“消渴必瘀,瘀后更消”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血流变异常和微循环障碍,此乃中医瘀血表现[14、15]。因此,不论糖尿病发展到何种阶段,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 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I:diagnos 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WHO:Geneva,1999.

[2]李永健,方肇勤,邸若红.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6):8.

[3]张世筠,沈明秀,王先春,等.中医肝证的变量聚类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1(1):75-7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215.

[5]余学庆,李建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9-13.

[6]姚茂清.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 5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73.

[7]周光才.辨证治疗 2型糖尿病 7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2):25-26.

[8]麦静愔,徐列明,成扬,等.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1):29-32.

[9]王玉中,向国艳,林玲,等.瘦素与 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2661-2663.

[10]洪洁,顾卫琼,张奚飞,等.肥胖和非肥胖的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2):96-99.

[11]刘承琴,赵建群.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重视从脾论治的思路[J].新中医,2003,35(9):28-29.

[12]董慧,陆付耳,徐丽君,等.不同中医证型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904-905.

[13]黄佳娜.糖尿病从气阴两虚论治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561-562.

[14]王玉中,胡中孝.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8例[J].陕西中医,2007,28(8):997-999.

[15]王玉中,王秀霞,王海成,等.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683-685.

猜你喜欢

阻络主症瘀血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