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010-01-07李善司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语言文字德育

李善司

人们常说:语文教学要“文道结合”,教育大纲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提出的两个“素质”四个“有”概括了新时期的人才要求。这就向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提出了语文学科除了有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任务外,还有一大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成了我们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人在语文教学中作了如下四方面的尝试。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雷雨》中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塑造,使同学们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们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了一个明确的领悟。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

职高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应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人民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药》,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当时旧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愚昧,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品通过对华老栓等人的刻画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意识,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

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较为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项链》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玛蒂尔德为什么在丢失项链后没有逃跑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荷花淀》一文时,让学生们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去仔细揣摩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解放区劳动妇女的对话,再通过对她们各人所特有的性格分析,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解放区的军民那种坚韧、顽强、乐观的思想境界,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颠簸不破的道理,进而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雨中等泰山》,通过朗读,泰山的雄、奇、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泰山的雄伟风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教育学生认识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性;学习了《游褒禅山记》,则让学生明白“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催进学生追求“真”的良好品格。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是一点一滴的渗透,决不能生搬硬套。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得到人格的洗炼,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语言文字德育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