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2009-12-12李广义

新一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途径

李广义

摘要: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营造舒适优雅的健康心理氛围。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98-01

作为班主任,能否准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班主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人班级管理中,就要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以便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中学生心理偏差的常见表现:

(一)学习问题。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

(二)家庭关系问题。问题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等方面。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人际交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以往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人和人的交往是一个双方相互接触的过程,要达到交往和谐,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而且还要能够认识和了解他人

二、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

(一)性格缺陷。一些中学生性格孤僻、过分内向、自卑与自负的双重性格,对其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严重形响自己和别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故不愿与他人交往,造成彼此沟通和交往上的障碍。

(二)能力缺陷。一些中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对其百般依顺、娇生惯养,而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一些中学生因家境较为贫困,自卑感强,性格孤独。性格上的弱点使这些中学生严重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自己独往独来,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有时会产生受人冷落的失衡心理。

(三)认知偏差。有些中学生平时学习较刻苦,为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获得某种荣誉而不断努力。然而,由于自身原因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会灰心丧气,而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平,又觉得没面子,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因而出现了心理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异常现象。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自主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中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中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如:建立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贵任;设立小班主任、小老师岗位,实行“一日轮流值班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在小班主任的指导和监督下,处理班里发现的问题。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主合作管理机制,能使中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白己教育自己,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每个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又可有效地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在处理中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不能只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心理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必须让中学生以自我经验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班主任急需研究的是怎样让他们自省自察自知自明。师生之间必须平等相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收效。这样,就可以避免好心办坏事,好心无好报的结局。班主任则应该努力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

(三)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集体辅导。随着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将被班主任赋予新的功能——心理辅导,这种班会也被称为心理班会课。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中学生的共同研讨所形成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未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的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便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中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点或想法。但同时班主任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个人隐私,以防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总之,教育帮助中学生应依据心理辅导的原则,以尊重为基础,以发展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最终达到中学生能够自省、自律、自助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