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山县丘陵山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2009-11-11苏振武朱绍辉吴雪梅闫洪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5期
关键词:现状

苏振武 朱绍辉 吴雪梅 闫洪洋

摘要铜山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环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徐州。通过对铜山县森林旅游资源现有基础条件的分析,结合目前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铜山县丘陵山区森林旅游业开发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丘陵山区;森林旅游;现状;开发建议;江苏铜山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232-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层次的逐步升级,以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为特征的森林旅游正逐步成为社会的消费热点。加快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既可满足人们了解自然、愉悦身心、缓解压力、健康保健的需要,又可实现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是把“砍树”变成“看树”,在不采伐森林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的重要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铜山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环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铜山交通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公路、铁路在这里交汇,京杭大运河、故黄河穿境而过,紧靠民航观音机场,构成陆、水、空立体交通网,旅行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铜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尤以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独具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自然山水及红色旅游资源也各具亮点,以此为依托,利用丰富的丘陵山区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极为广阔的前景。

1铜山县森林旅游资源现状

1.1名古迹和人文景观

铜山县,古为彭城县。起源于帝尧时的大彭国,距今已有4 000余年历史。据清“徐州府志”记载:唐尧、封陆、终氏三子篯铿于大彭,称大彭国,其城在大彭山,即今大彭镇义安山。县境内有名胜古迹8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这些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绝大多数分布在山林地带,是现阶段开展森林旅游的先决条件。

1.1.1汉墓群。楚汉相争刘邦即位,铜山这一带为其弟楚王刘交的封地,先后有八代楚王死后葬于此,形成我国东部罕见的汉墓群。现已发现10多处,如茅村镇境内的北洞山汉墓、凤凰山汉墓;大彭镇境内的楚王山汉墓、卧牛山汉墓;潘塘镇境内的南洞山汉墓;利国镇境内的汉墓等。汉墓中大量的汉画像石是江苏的“三宝”之一。

1.1.2古文明、古文化遗址、遗迹。有彭祖庙,蔡丘、丘湾、台上3处古文化、唐代农民战争遗址。《庄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吕梁洪观过瀑布。现今毛庄、吕梁一带地名、山名如圣人窝、晒书山均与此有关。后人曾在吕梁凤凰山修建1座“孔子观道亭”,现亭已不复存在,但尚有一块完好的明“疏凿吕梁洪记”碑和一块《岳飞诗碑》,均为明书法家文征明手笔。

1.2自然景观

1.2.1山地自然景观。山林1.3万余公顷,分三大片,每片4 000~5 000hm2。距徐州市区最近处5km,最远处约40km。山地基岩为石灰岩,是下古生界沉积石灰岩,经燕山运动褶皱上升后形成的山体,经过几亿年的自然风化剥蚀,现呈现出各种自然景观。有的地带如断壁残垣的城堡,有的如绵延山峦的羊群,有的如飞禽,有的如走兽,山形怪石自成一景。山上树木主要是解放后营造的人工林,林龄多在40年左右。上部为四季常青的侧柏,下部为杂木林和果园。目前森林小气候虽不能与名山大川相比,但早春花香鸟语,仲夏山蝉争鸣,深秋凝重的霜叶,隆冬雪后苍翠欲滴的柏林,一样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林区水源充足,山水交融,相得益彰。水潭来自自然山泉和人工水库。林内山泉星罗棋布,有些甚为有名。如汉王镇境内的“拔剑泉”,现一昼夜出水量为2 592 m3。据史书记载,此泉为楚汉相争,刘邦被困“南山”,在人困马乏、粮缺水断时,以剑砍成。赵疃林场尖山的“老和尚泉”,因古洞山庙(建于唐代,已毁,现尚有遗址)僧人生活用水取自此泉得名。传说洞山庙佛事鼎盛时有僧众数百人,加上香客会集,日耗水量在100t以上,可见当时此泉之盛。如今此泉仍常年不息,最旱的年份也未断流。白桥工区大吴山北古有一庙,山泉水直引到灶台。水库多为解放后60年代修筑,依藤结葫芦状分布于山林地带。库容量一般几百万立方米,有些大库容量水库如东部山区的崔贺庄水库,汛期水面可达667hm2,容量2 000余万立方米,为旅游中增建避暑、赏景、泛舟、垂钓、游泳、冲浪等设施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

1.2.2丰富的生物资源。铜山县处暖温带南缘,气候适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给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据调查,全县有木本植物207种,鸟类200余种,昆虫1 100余种,其他的野生花草和爬行类、哺乳类等野生动物种类也相当多。

1.2.3溶洞景观。由于山地基岩主要由可溶性石灰岩组成,地质年代属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距今已几亿年。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已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揭示了在远古这一带曾经历过一个漫长时期的热带、亚热带气候。那时气候比现在要温暖得多,降水量比现在要多得多。地面上到处覆盖着蕨类植物,一些大型的蕨树组成了茂密的森林,低洼处形成沼泽。富含二氧化碳的流水渗入地下促使山地溶洞得到充分发育。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好几处,较大的有3处。一处位于赵疃林场圣窝工区洞山,20世纪70年代部队筑工事发现,溶洞分上、中、下3层,下层古地下河现水流仍不息,据当时进洞目睹的群众反映,洞内景观奇妙,由于至今未能开发,现洞口尚封;一处位于柳泉镇王林村黑山,名“狼古洞”,此洞洞中有洞,景观更为奇妙;另一处在原拾屯乡境内九里山,名“白云洞”,此洞于1994年开发,发掘呈上下2层,洞深约50m,面积逾100m2,主洞宽3m,洞内分支出若干副洞,洞中有洞,形态各异,洞洞相通。发掘时在洞中发现距今50~60万年的古动物化石。由此分析,一些靠近古水系的山体很可能还藏有观赏价值极高的溶洞群。

2开发建议

2.1开发方式

建立环城森林公园。由于森林旅游业为综合性服务行业,需多部门的合作和配合,开发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客观上有一定的难度。开发机构可由一主要部门牵头,组成由林业、文物管理、水利、环保、交通、供电、建筑等参加的联合开发组。先制订总体规划和方案。森林所有权明确,所有权属谁由谁开发。国营林场可立项争取国家投资或贷款,集体林可搞股份合作制形式或民办公助。为减轻初期投资数额过大,可按总体规划分期进行,采取先近郊后远郊,先分散后集中和边开发、边经营、边配套,逐步到位的做法。

2.2开发设想

2.2.1主景区。以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为主,在名胜古迹的周围建四季景区、植物园、观赏花园、果园、野生动物园等。铜山县地处暖温带南缘,应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历史上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地带性木本植物原型已不存在,目前森林主要是解放后人工营造的侧柏林。按地带性植被相对稳定的理论,地带性植被一旦改变后,在外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将进行自然演替。目前侧柏纯林的营造为地带性木本植被的自然演替创造了先决条件,而人为有利措施可加快自然演替的进程。此为建植物景区的理论依据。

(1)四季景区。以木本观赏植物为主,配置植物景点,在铜山县山区土层深厚、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能正常生长的观赏植物,按物候期配置。春季:迎春、连翘、白玉兰、紫荆、丁香、桃、李、杏、碧桃、樱花、海棠等;夏季:石榴、紫薇、木槿、棕榈;秋季:黄栌、银杏、桂花、乌桕、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火炬树等;冬季:侧柏、黑松、女贞、腊梅、淡杂竹等。

(2)植物园和观赏花园。植物园以草本植物为主,按植物分类阶梯规划,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教学科研价值。观赏花园以栽植观赏花木为主,每种类型的规模1.3~3.3hm2,规划时树种或花草种类单一,而品种收集尽可能齐全,科研上又可作为花木基因库。如樱花园、玫瑰园、牡丹园、月季园、梅园等。

(3)果园。选择地方名特优品种果树建园,规模6.7hm2以上,如樱桃园、杏园、葡萄园、李园、石榴园、山楂园等。

(4)野生动物园。建在山林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自然环境条件好的地带,规模67hm2以上。引进既有观赏价值,叶和果又能供动物食用的树种,引进优质牧草,引进可在本地区正常生存和繁衍的野生动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按比例配置。

2.2.2副景区。利用现有资源如汉墓、名胜古迹、溶洞、山泉、水库等。副景区的开发投资较高,但能收到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的效果。汉墓的开发要充实原墓葬文物复制品,以保持历史原貌,并要配有考古简介;溶洞的开发既要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又要修建安全设施;水库、山泉的开发,可结合娱乐设施的建设,如建垂钓场、游泳场、设画舫、游艇、酒楼、茶社等设施。

2.2.3娱乐场所的配置。近郊林区建儿童乐园、狩猎场、跑马场、游泳场等。远郊林区可建度假村、游泳场、垂钓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