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初探

2009-11-04杨彪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运用语文教学

杨彪年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施好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确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运用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下面结合高中语文课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达到教学目的。 这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活跃”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即“思考”的活跃和“语言表达”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励与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考与语言表达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可以进行娱乐的活动是很多的,如讲故事、猜谜语、课本剧、联句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如果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还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利用新旧学习内容的联系,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做法,就是抓住人心的典范。中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也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努力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

二、运用情感诱导功能,创造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语文教育更是如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唤醒和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进入预定的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教学时可用挂图、录音、录像、投影等渲染情境,还可以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等再现文章设定的情景,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如教学《登泰山记》一文时,教师播放泰山秀丽景色的录像、图片,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辅之以教师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奇丽景色之中,既使学生饱览了山川的美景,体验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切感情,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领悟了文章融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当然,情感诱导不止于此,还包括语言诱导、目光诱导、身教诱导等方面。教师温和的语言、慈祥的表情、信赖的目光、文明的行为等都可作为动力,都是情感传递的媒体,对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干净利落的手势、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句情绪激昂的话语,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有“万能信息的载体”之称的语言,在实施情感诱导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起着情感诱导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用于传播知识,而且还是交流思想感情,影响学生思想、品格、道德的工具。语文教师要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简练、准确、生动、形象、通俗、直观、风趣、幽默,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假如在教学中语言平淡,动作呆板,照本宣科,甚至词不达意,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甚至心烦意乱,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善于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语言实施情感诱导,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发掘教材思想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坚强意志

学生学语文时会常常感到很难懂、难学,对学习语文课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往往无精打采,消极应付。要克服这些困难,不能缺少坚强的意志。如果学生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是不可能学好这门学科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学生的实际,在开学初的教学中,除了及时培养学生对课任教师的信任和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外,还应在教学中经常用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依靠坚强意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不断地战胜自己。并且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与书相伴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等。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

同时,联系书本上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感人的材料,我们可以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内容,用人物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坚强意志。我们可以读经典美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感受我们民族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坚强意志;也可以读现代美文《狼牙山五壮士》、《峨眉道上》、《挑山工》等,体会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的精神;更可以读传统课文《登泰山记》、《报任安书》等,认识古人乘风雪,登滑石,攀高峰,“入之愈深,见之愈奇”的启示,认识“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训。

四、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所以有人说:“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学习语文亦不例外。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是信任,尊重、赞许与鼓励。被人尊重、被人肯定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需要,高中学生也需要教师的了解、呵护,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赞许。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笔者从来不当众批评或讽刺挖苦学生;在课堂提问前,总是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后又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是多观察、分析、注意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优点,并且予以表扬,让他们懂得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学习好的同学比较相差并不大,只是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允许学生出错,给学生自尊、自由和自主,是让他们找到自信、自尊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课堂表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感到“我也行”、“我能行”,是让他们找到自信、自尊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选文经典,其中不乏蕴涵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课文。如《愚公移山》、《游褒禅山记》、《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表现出了人类精神中可贵的自信心,足以启发学生。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马丁·路德金说:“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嶙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争吵的声音,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教学时,抓住诸如此类的相关的教育结合点,就能使学生从这些自信、奋斗、成功的事迹中明白成功源于自信,失败起于自卑,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非智力因素的运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实践证明,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确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运用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