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行为导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2009-11-04肖帮裕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高中生物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从真正意义上解构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本文就“行为导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原则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行动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并且在行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行为导向 课堂应用原则

“行为导向”是指学生全面的积极参与,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教学。本文仅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原则略陈管见。

一、“行为导向”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角色等方面都与“常规教学”有所不同。

1.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出发,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体现“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因为“学”在人的活动中占居主体地位,而教则应因人因时施以不同的“教”。“教”在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3.在教学中使学生所有的感官都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兰祖利认为:“只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时,学习才会主动,生动,有效”。

4.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智。

5.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展示来达到的,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风格,来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等,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6.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是主持人,学生也是小老师,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拓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体得以塑造。

二、“行为导向”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1.课堂教学的时间原则。一堂40或45分钟的课堂,如何成为发掘学生潜能的时空?恐怕不会成为每位教师进行研究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时间就是生命,课堂时间同样焕发生命的精彩。

“行为导向”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是指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比如一堂40分钟的课堂,“教”与“学”的时间比例为10∶30,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这是构成一堂课的时间原则。教师即可根据这一时间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笔者的实践研究表明,这一时间原则是有效的。而且根据这一时间原则,教师的精彩表现在:引导、组织、点拨,教师是主持人的角色。学生的精彩表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交流、评价,学生是学习主角。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的实践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时间原则是最基本的前提。

“行为导向”教学的时间原则,解构了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是现代概念下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学生是小老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课堂教学的引导性原则。引导性原则,是指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认知、建构、表达”的核心原则,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的提高是经过不断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每节课的设计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比如说,这节课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如果这节课是要学生收集资料,那么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或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收集资料;如果这节课是让学生处理和解释资料的,教师就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解读和创读所提供的材料,提供机会让学生去自行建构与表达,等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努力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的着眼点问题,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课堂教学的自主探究性原则。设疑、提问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一堂40或45分钟的课堂里,对于没有课堂互动经验的教师,可以从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由教师呈现,也不追求统一的理解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和指导。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个环节比较困难,就先让学生进行“处理与解释资料”,逐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内容,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案:教师首先对细胞核做了一个总体的描述,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教师把收集的有关细胞核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可用多媒体展示),接着根据重点难点提出三个问题:染色体和染色质到底是什么关系?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用什么实验证明其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具体区别在哪里?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其实,在这里老师做了“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的部分,学生只对“资料进行处理与解释”)。这样给学生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证明这一实践方式是可行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己讨论和讲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理想。而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不仅理解深刻,知识点掌握牢固,而且给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和个性风格的机会。

4.课堂教学的任务导向性原则。任务导向性原则,是指学生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对教师的解释性的“接受”,而是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自己去研究解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些学生常常进餐不正常,易引发低血糖现象”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可结合该节内容进行以下方案的设计,在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抽签:低血糖症状的表现——学生小组研究并以哑剧的形式进行表演(问题呈现);医生诊断——学生小组以医生的角色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问题解决)。又如,关于生长素发现的达尔文实验之内容,可做如下设计:“达尔文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他是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的呢?现在老师需要你们进行角色的扮演,假设你是当年的达尔文,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如何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现在将同学们分成六个组:一、二小组验证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三、四小组验证向光性与尖端有关;五、六小组验证感光部位是尖端。要求大家:用简图表示实验过程;个人先自行设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使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能力)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不是由教师的讲授所能达到的。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探究学习机会,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而且学生是非常乐意参与、积极配合,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这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堂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精力集中,学习兴奋点高。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区分生物学关键信息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的课堂,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讲授者,而是一个设计、引导、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是主持人,学生也是小老师。行为导向教学体现了学习策略的能动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技能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Delisle.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肖帮裕.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生物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9)(上半月):98-99.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高中生物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