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在美育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2009-11-04王正莉黄天贵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实施美育建设

王正莉 黄天贵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大学校园工作的重要内容,美育作为一种与和谐校园文化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校园育人方式,完全能够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培育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认为,美育的实施过程就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并提出遵循以人为本的治校原则和营造校园和谐人文环境等实施美育的六点思考以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美育;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实施

一、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结合传统与现实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想,强调要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文化建设方面,胡总书记特别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作为文化生产与承传的主体,大学可以而且应该在培育、传播和谐文化方面做出主要贡献,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大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大学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需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依据自身的规律性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积淀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和精神的集合。这种文化不仅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而且被社会所广泛了解和接纳”。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提振精神、凝聚人心,提升大学的文化品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大学的社会美誉度与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培育和建设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从大学校园的现时状况来说,社会中附着于三十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上的一些消极影响已逐步扩展到纯净的大学校园,师生等校园成员身上出现德行不彰、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使校园文化建设遭遇很大障碍,这些都急需先进的和谐校园文化予以涤除、净化;从大学的文化主体规律性来看,大学以文化立命,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主要就是建设一种和谐校园文化,这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主体的服务功能来讲,大学要自觉主动承担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这也要求大力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与新时代关键词“和谐”的并联,预示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已不再仅仅属于“象牙塔中事”,亦不再只是被社会所了解和接纳的“简单事件”,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大计所赋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使它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待。

二、美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囊括一所大学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诸多方面,而其中最要者当属精神文化,物质和制度等文化都是对精神文化的具体呈现、反映。因此,建设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就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本文认为,在培育和谐精神文化的众多方式方法中,美育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

一般而言,学校教育主要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类,其中,美育主要是以自然、社会及艺术等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它们蕴涵的丰富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个体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完善、优化其心理结构,使其拥有健康完美的人性魅力。美育强调深入个体,以情动之,将真善美深深扎根于内在心灵世界,进而影响个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美育也能促进德育、智育及体育的有效开展,实现以美引善、以美求真、以美健体。

美育与校园和谐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主阵地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在核心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首先,美育和校园和谐精神文化都内涵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美育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和调动个体的积极主动性,信奉平等融洽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始终做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相处、对等互动。和谐精神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个体与自身、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此而言,校园和谐精神文化是一种以尊重每一位校园成员为依归、促进校园内以人为中心的各种关系的和谐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

其次,美育和校园和谐精神文化都强调春风化雨、以情动人,都以鲜明形象作为旨趣。审美活动都是带着情感性的,而且都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审美活动之一种的美育活动也正是如此,它往往通过形象化的艺术、自然、社会等美的形态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其在感动中受到教益。和谐精神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文化,因为精神文化的成功就在于它能以鲜明深刻的形象表征在个体的心灵世界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影响和作用。

再者,美育和校园和谐精神文化对个体都有着全面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没有智育体育的立竿见影,它以形象的美的形态为媒介使个体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感染和陶冶,进而逐步铸就个体的人性之美,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众所周知,美往往是与真、善一体存在的,故而,美育所铸就的人性之美中必然包含着人性之真与人性之善,美育给个体的教益是全面性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是大学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而其中的关键在于通过大学的灵魂——和谐精神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大学生的成长,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和谐精神文化的载体,将影响到校园里的每一个人,熏染其心智、陶冶其性情,人生态度、精神气质、处事格调等都会逐步为之一变。

总之,美育和校园和谐精神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培育和谐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应重视美育的功能,充分利用美育形象生动、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等优势,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美育实践,为校园和谐精神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美力”。

三、美育实施的几点思考

建设校园和谐精神文化,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美育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价值和显著优势,与校园和谐精神文化又有着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可以说,实施美育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以下笔者就如何在美育实施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出几点想法。

(一)树立、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治校原则,大力营造校园内和谐的人文环境

美育以个体的人为起点和归宿,其一切作为都围绕“人”来展开,可以说,所有能够体现人文性的有形无形之物都可成为美育的“教具”。当校园内人人都拥有人文情怀,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时,校园美育也就算是成功大半了。以人为本,首先是一种思想观念,渗透到师生员工的心灵世界;其次是一种行动准则,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校纪校规中。学校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旗帜鲜明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治校原则,加强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宣传引导,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体现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定更为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规章制度,形成更为科学民主的人文管理服务机制,让校园内的所有人都生活在饱含人文气息、运作规范有序的和谐环境里。

(二)着力挖掘大学的历史传统、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培育属于自身的精神特质

鲜明的形象性是美育的一大特点,实施美育应充分考虑利用鲜活的校园资源,善于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能够感染、陶冶、激励师生员工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美的形态。一所大学总是希望培育出深深烙有本校印记的栋梁人才,这就需要大学校园具备为己所独有的精神品质,并以美育化之于人心。要充分挖掘大学的历史传统,将所在地的固有风土人情与时代赋予的新面貌结合起来加以有效阐发,扩展大学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提炼真正能体现大学自身精气神的校训、校歌,使之成为校园所有成员的心灵依托。由此,在校园的具体建设中,无形的校训、校歌与有形的建筑、雕塑等共同以鲜明的地域特色营造出能“引起学者清醇的兴趣,高尚之精神”的校园育人环境。

(三)成立美育学校,积极开设美育方面的课程,使美育原则渗透、贯穿于各学科的建设实践当中

校园美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久的耐心,也需要紧密的配合,还需要有效的管理。为此,校园内应有专门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美育的实施。可整合各部门各院系的相关资源成立“美育学校”来具体负责校园美育的运作。美育学校可有本校校长担任名誉校长,而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兼任美育学校校长,将美育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层面予以重视,由此可增强这个美育运作部门的位阶和工作绩效。建立完备的美育课程体系,注重引导美育理念进入不同的学科课程,并加强地域元素的渗透,促进教学各个环节都展现出富有地域色彩的美育因素。美育学校应制定每学年的详细美育实施方案,每一项具体方案都由专人负责,定期举行美育实施交流会,逐步形成制度化、机制化的运作模式。

(四)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态,努力促成师生相与问答、文化学术气息浓厚的生动局面

大学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高品味的现代人,美育在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掌握专业知识与增加人文素养的有机连接问题,使美育与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名副其实地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大学之名不在于有大楼,在于有大师,校园各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优秀教师以自身的精深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营造出的高雅文化学术品味,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构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某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要结合校内外资源以多种方式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态,其中,重点加强对师生的宣传与支持,做好将人文讲座、学术演讲、教学沙龙等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

(五)充分重视校园内各学生、教师社团的育人作用,有效引导其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在大学校园里,教师和学生是美育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其中,学生主要是美育的受教者,教师则身兼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双重角色,除了学生美育的主要施教者而外,教师也作为校园良好美育环境的受教者被感染、被净化。应从 “大美育”和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高度来重视对各类学生社团和教师社团的培育扶持,使二者能够双向交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热烈的文化思想自由平等交流的氛围;学校各相关部门(如美育学校、学生处、团委、科技处和工会等)应在校园社团独立运作、发展中加以适当引导,真正发挥其美育和繁荣校园和谐文化主力军的作用。

(六)加强校园内外的各种联系,引进来、走出去,在贡献社会发展进步中实现校园软实力的成长

美育不是校园的专利,整个社会生活都是美育的广阔舞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美育可谓于此为甚。为此,实施美育应加强校园内外的各种联系,以立足校园资源为主,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为辅,将校园美育的舞台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大舞台,结合地域性、时代性开展有声有色的美育实践。从校外引入有一定造诣的文化名人学者和文艺团体,使校园内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同时,学校可积极加强与所在地方的联系,将有一定影响和当地特色的文化理论贡献于当地,让有地域风采的师生文艺社团走进社区。由此,学校与所在地可相得益彰,学校亦可在贡献地方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魏芳.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吉林教育。

[2]蔡元培.蔡元培选集·以美育代宗教.北京:中华书局。

[3]周远清.从“三注”到“三提高”——关于人才培养中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J].教学与教材研究。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谈生活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实施美育建设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美育教师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