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研究

2009-10-30孙宏岭

物流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约化

孙宏岭 周 行

摘要:对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粮食物流市场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粮食物流相关产业集群现象的分析,提出改变我国粮食物流系统“小、弱、散”局面的途径:指出应完善现阶段粮食产业集群,并通过对粮食物流相关产业资源的整合,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来建设集约化的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关键词:集约化;产业集群;粮食物流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for food logistics market system to study the logistics of food-related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changes in China's grain logistics system of“small, weak, scattered and”the way the situation: that it should improve the food industry cluster at this stage, and the logistics of food resources, the integration of related industries, to modern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nsive food logistics market system.

Key words: intensive; industrial clusters; food logistics

0引言

现阶段,以“小、弱、散”为特征的粮食物流产业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发展,传统的粗放式粮食物流运行模式已经到了升级的关键时刻。随着人们消费结构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粮食加工转化的发展,粮食物流市场体系运行模式必将发生变化。根据国际上主要粮食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粮食物流市场体系发展过程及趋势,粮食物流市场体系集约化运行模式是必然选择。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集约化运行主要表现为粮食物流相关产业的集聚与集群;通过资源整合将粮食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粮食物流“航母”或“联合舰队”;粮食物流企业及物流市场体系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使其高效、顺畅的运营。

1建立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集约化经营的基本内涵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目前,我国粮食物流市场体系运行现状总体上还停留在传统水平上,物流设施布局分散,搬运装卸手段落后,生产流通环节缺乏有效衔接,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散、乱、差”局面对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影响日渐凸显。因此,加大对现有粮食物流资源和要素进行重组,实现产业集聚,形成高效、畅通的粮食物流运行体系,达到调整和振兴我国粮食物流的目的。用集约化运行方式改造传统的物流业,适度规模化打破各自为政的多主体经营引起的多头组织浪费有限的资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提升传统的物流作业方式,以提高效益为最终目标,由“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物流市场体系转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缺陷和市场失灵较其他行业更为严重。“三病”已成为粮食物流市场运行体系无法回避的现实,一是无序竞争,二是粗放管理,三是创新能力弱,低层次、高成本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建设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运行体系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2建立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现阶段,粮食物流市场体系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粮食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我国粮食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是建立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粮食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企业或设施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以粮食物流为核心的粮食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粮食物流园区内,提供整体的“一站式”服务的相关产业集聚群体。集群中的主要经济活动为粮食一次加工、粮食二次加工、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商流活动、粮食及其加工品的运输、储存(含储备)、配送等物流活动、粮食及其加工品的信息平台、粮食及其加工品的检测活动,分别形成子集群。在这个园区内粮食加工、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构成空间集聚,并相互渗透。园区凭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优势及政府引导而得以发展。

目前,我国粮食产业集群还处在前期培育和发展阶段,其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先天性问题急需解决。产业集群的最大效应是行为主体的共同协作,即所谓“共进共退”。按照经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其内部必然有发达的金融、物流、信息及交易等服务,而目前已建及规划的粮食物流园区多是“外向协同而缺少系统的内部链接,在这些产业集群中,虽有粮食加工、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粮食检测等部门和企业,但大多尚未建成良好的集体行为规则和内部沟通渠道,缺乏诚信机制及包容开放的人文氛围,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各存防范心态,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信息、资源的自由、有效的流动和配置。

随着粮食精深加工品市场周期的缩短,劳动力费用低的优势逐渐削弱,粮食产业化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就产业集群其内在本质而言,产业结构的和技术水平的持续升级,国内外市场定位的不断校正,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也是建立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

3建立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

3.1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框架下进行资源整合。粮食物流市场体系是以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为导向,以现代物流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手段,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框架下进行资源整合。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粮食生产流通体制和比较优势不尽相同,我国同经济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市场体系建设也不相同,在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予以借鉴。

粮食物流市场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资源整合,在分工协作或独立经营的过程中,产生少数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并具有垄断性。粮食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首先进行市场细分,功能定位,培育核心竞争力。一些功能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整合中小型粮食物流企业及专业化单一功能、提供粮食物流服务的储存、运输、包装、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企业及部门或子公司,在专业领域内控制资源,提供粮食及其加工品物流服务,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占据专业市场的主导地位。

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资源整合首先是横向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运行、现代化经营。粮食物流企业规模由小到大,数量由多到少,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最终通过同类企业的兼并、重组、收购等横向资源整合发展为跨国粮食企业集团。这些“航母”式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不仅仅经营粮食物流,而且也经营粮食加工、贸易等业务。

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纵向资源整合,构建粮食及其加工品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粮食物流企业通过联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游向粮食加工企业及粮食生产者延伸到粮食生产资料供应商,下游向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及流通企业延伸至消费者的“餐桌”,构成融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其粮食加工为一体的供应链,并实施供应链管理。

我国现有粮食物流市场体系要素及资源高度分割离散,需要强势主体加以整合,穿透行业和地区分割,将离散的粮食加工、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融合,将粮食物流市场化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对于粮食物流设施与设备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进行战略合作。

3.2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集约化经营,除必须促进我国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及粮食物流市场的资源整合外,还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适宜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供应链管理(SCM)。粮食及其加工品供应链是从粮食收获经由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其目标是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寻求建立粮食生产者、包括粮食储备在内的粮食物流企业、粮食批发与交易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及其加工品销售企业及最终用户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粮食产后损耗与浪费,实现粮食及其加工品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优化。

3.2.2配送需求计划(DRP)和配送资源计划(DRPⅡ)。配送需求计划(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一种既保证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物料需求计划(MRP)原理与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配送需求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按照未来需求组织生产与流通,提供科学的配送计划,实现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配送资源计划(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是在配送需求计划(DRP)的基础上提高配送各环节的物流能力,达到系统优化运行目的的企业内物品配送计划管理方法。

3.2.3物流资源计划(LRP)。物流资源计划(Logistics resources planning)是以物流为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能力资源计划、配送资源计划(DRPⅡ)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LRP是一种适合于粮食加工流通型企业的计划,其实质是MRPⅡ和DRPⅡ结合起来应用,在粮食加工系统实行MRPⅡ,在流通系统实行DRPⅡ。它是一种联系粮食加工、供应、销售的纽带,是保障适时、适地、适品、适量供应而且费油最省的物流资源计划方法。

3.2.4有效客户反映(ECR)。有效客户反映(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ce)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作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优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4结论

我国粮食物流市场体系运行现状整体上还停留在传统水平,粮食物流企业“小、弱、散”、物流设施分散、生产流通不畅、管理技术与理念落后等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物流市场体系升级的瓶颈。在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冲击下,建立集约化粮食物流市场体系势在必行,应根据我国目前粮食物流市场发展现状,有效引导有显著特点的粮食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建立集约化市场体系的有效推动力量,并通过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设备,提升我国粮食物流市场体系的水平,尽早建立集约化的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宏岭. 中国粮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五大趋势[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11.

[2] 李伊松,熊华姝,张文杰. 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7):120-122.

[3] 廖红丰,杜长乐. 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16.

[4] 杨屏. 论中国现代化粮食物流的建设[J]. 物流工程,2008(11):77-79.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集约化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关于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的集约化建设探讨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论县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的集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