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9-10-22刘先文

中小学校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体罚师德职业道德

刘先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多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广大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滑坡,这极大地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笔者就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狠抓关键点: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

领导重视,加强组织和领导是深入开展一切工作的必要保障。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注重实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工作总体规划,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要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工会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形成师德建设的工作合力。

中小学校长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实施方案,把师德建设工作置于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狠抓,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师德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坚持把师德建设工作业绩作为校长任用、岗位竞聘、教师晋级、绩效工资改革、先进评定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二、把握基本点: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

师德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2008年由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我们进行师德建设的基本依据。其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它是师德的载体。而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因此它是师德的支柱。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开展中小学师德建设,评价教师职业道德都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来展开。

当前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两个重点工作,一是要努力消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二是要遏制有偿家教的蔓延。体罚学生和有偿家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令禁止的,也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两种严重损坏教师形象的行为。

要消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一方面必须加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要引导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将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用爱心和耐心进行教育。要遏制有偿家教的蔓延趋势,一方面要加快改革教育体制和考试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从师德建设入手,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同时要采取必要行政干预手段,杜绝教师动员或强制本班学生搞有偿家教的行为。

三、找准结合点: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载体

要提高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实效,必须改进生硬的说教方式,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载体,抓住“三个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1、将师德建设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

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实践活动,它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通过这些活动本身也能培养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要通过抓日常课堂教学常规、教师的言行举止,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行动。

2、将师德建设与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结合起来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尚师德形成的沃土。学校要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尤其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政教处、团支部要发挥职能,以广大青年教师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青年教师自主参与的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文化活动的品位。同时要充分利用校报、板报、广播、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开展师德教育和宣传,增强教师热爱事业的信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3、将师德建设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面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自身也承受着巨大压力,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有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能够促进教师形成高尚的师德。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促进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和谐统一。

四、紧扣着力点:以关心、帮助和激励为手段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师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职业发展,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依法维护教师的权益,给教师更多的尊重、理解、支持和人文关怀,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注重大力使用正面激励的手段,使师德高尚的教师真正享有崇高的荣誉和丰厚的奖励。

只有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确立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越地位,才会激发和保护他们敬业、乐业和精业的精神,才会使教师认同和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关心教师的待遇,在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无疑对师德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是教育领域一个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中小学师德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常抓不懈,真正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作者:安徽省铜陵市杨家山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体罚师德职业道德
致良知与师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