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师德之光铸就辉煌

2009-10-22本刊编辑部

中小学校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国运师恩师德

本刊编辑部

韩愈的千古名篇《师说》中的开篇句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简单却又深刻,把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崇高职业的意义定位得非常准确。到了今天,我们的教师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内涵。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他们还要继往开来,传承文化,雕塑民魂,承担国运。

师德如山。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教师一向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与牺牲。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指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师恩如海。有一幅对联是这么写的: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粉笔丹心,国运民魂。回首走过的求学生涯,师长的言传身教不仅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田,而且重要的是这种潜移默化对学生人格的锤炼与影响。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老师的话语,行为,精神风格,个人品德,从各个方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以后学生的事业和发展方向点亮了一盏明灯。师恩的深广,在许多平淡的日子里,我们都生活在老师的殷切希望里,都浸润在老师的关爱长河里;“人生中,有一位关爱您的老师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福份。”在求学之途中,往往老师一个热切关注鼓励的眼神,与学生一次倾心的交谈,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道路。教师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老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导航灯!在学生的心灵里,教师是最灿烂的一片阳光。感谢师恩不如铭记师恩,我们惟有用毕生的努力、骄人的业绩来回报这份恩情。

师魂如日月。要铸就一个高尚的现代师魂,首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道德观点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匹配的道德行为,道德准则。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一代又一代的宗师总是把理想、道德、希望寄托在学子们的身上。从古代的孔子到颜回,从近代的陶行知、叶圣陶到当代的斯霞、孟二冬……他们都把道德的旗帜张扬,把红烛的精神礼赞;把党的教育事业当作神圣的使命,扛在肩头;把灵魂工程师这个职业,当成了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来孜孜不倦地追求。他们为人师表,用真、善、美净化着我们的心灵,锻铸着一方方社会所需之材。

九月的烛光照亮了教师节。虽然一位位恩师的身影慢慢淡化于我们求索的背后。但是,他们留下的师德、师恩和师魂,依然是明灯,是航标,永远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前行!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崇高师德的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锻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国运师恩师德
追忆铁面法官:君子如兰耀赣鄱纵使无人亦自芳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师恩”叙事
致良知与师德
展宏图来国运兴
观狮身鱼尾像
浅析文化自信的意义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永铭师恩
老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