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9-09-23张花顺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张花顺

摘要:音乐是情感艺术,让更多的学生进入情感世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学生要主体参与,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发中,享受美感,陶情抒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设氛围与情境;体验师生合作;引发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121-01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切人,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一、积极引导创设氛围与情境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笔者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又如上《中国民歌》一课,就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由此可见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唱歌、欣赏、活动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活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红灯停,绿灯行》这首歌曲时,笔者创设了一种看交通警察手势和红绿灯的指示过马路的生活情境,一部分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另一部分学生则表演通过十字路口的行人,而教师则手持红色和绿色的纸牌表示红绿灯。在歌声中,教师跟着歌声举牌,扮“交通警察”的学生则看交通灯的指示做交通手势,另一部分扮行人的学生看手势来行路。在活动中,有的学生表演司机,有的学生扮演骑自行车的人,还有的学生则扮演骑摩托车的人或步行的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既懂得了交通规则,学会看交通警察手势,也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培养了音乐表现力。

由此可见,创设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师生合作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使学生在唱、赏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应不仅只让学生听,还要采用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旧社会船工行船,都以吆喝来指挥,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边听边跟着吆喝,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教育,并且能很好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三、灵活地组合教学内容,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而且教材编写者也不一定都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教学实际,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上任何一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应该灵活地组合。

在上《京剧欣赏》时,先了解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导人,相应的用多媒体投影有关资料,并用音乐激起学生兴趣,再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如画一画脸谱,讲一讲京剧故事,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魅力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之所在。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断参与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得到增强,音乐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清,肖丽云,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有效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3)

责任编辑习咏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