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古禅法对教育教学艺术的启示

2009-09-14潘永辉梁燕玲

文教资料 2009年17期
关键词:坛经禅宗教育工作者

潘永辉 梁燕玲

摘要:本文作者指出了中国佛家的教育传统中蕴含着极其丰富和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启示。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应关注中国禅宗的教育传统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艺术的启示,并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古禅法教育教学艺术启示

一、研究的缘由

(一)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启示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注意从西方文化中吸取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则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的关系,尚未来得及做大量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工作。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渐有复兴之势,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应随时代潮流,努力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启示,并和西方教育理论相得益彰、相互融汇,从而形成一番新的教育气象。其中教育工作者用得最勤的是儒家教育传统,其次是道家教育理念。而对佛家(主要是禅宗)教育内涵的开拓则明显不够力度。据笔者们的研究,其实佛家的教育传统中蕴含着极其丰富和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启示。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应认真关注中国禅宗的教育传统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艺术的启示,并对之作一番深入全面的探究。

(二)对中国当代教育现象的观察

据笔者们的观察,当前不少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对中国禅学有兴趣或对禅宗有信仰,并形成了跟中国禅宗有着密切联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风格。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禅的特征,甚至达到了某种禅意境界。这是一种新颖而特殊的教育现象,但目前没有人去对此作专门的研究。因此。选取中国禅宗的教育传统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育艺术的启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学术开拓性和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二、教育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家是儒家、道家和佛家。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禅宗,禅宗几乎是中国佛教的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然而,自古至今,专门而又系统深入地从教育学角度对禅宗加以研究的著述甚为少见。例如当今典型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一般不会把禅宗教育列为单独的一章加以介绍,甚至连顺便提及禅宗教育思想的也很少见。这与颇多专门研究儒家、道家教育思想的著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佛教近二十年来有复兴之势,影响所及,学术界从教育学角度研究佛教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著述出现了一些。例如郭绍林的《说隋唐佛教教育》(《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陈德平的《浅谈佛教教育的教学原理》(《文教资料》2008年35期)、张捷的《唐代佛教教育宗旨与内容初探》(《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年第1期)、张捷和陈旭远的《中国佛教教育的历史发展轨迹》(《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韩焕忠的《佛教教育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丁钢的《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比较教育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这些已有的佛教教育成果尽管不算丰富,但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不过,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站在宗教的角度,把佛教当做一种特殊的教育去理解,跟本课题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切入,到佛教禅宗里寻找有益于当代教育学的启示的研究维度,还有着比较大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港台地区和海外不少佛教界人士和佛学界人士也把佛教看作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教育。

据笔者们收集到的资料,到目前为止,真正专门针对禅宗的教育蕴涵进行研究的论文寥寥无几。龚正华的《(坛经>的教育意蕴初探》(《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对禅宗宝典《坛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他在文中提出:《坛经》的教育意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佛性自生的人学观:自悟自性的学习目的观;直提自性心源的教学观;学、思、行结合、自信自力的实践观。同时作者又认为《坛经》教育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对天资略差的学习者的重视,主张的修行方法对于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说很难做到,主张的学习目的不符合普通人的需要。另一篇从思想政治角度切进去研究的硕士论文(首都师范大学)也值得一提,杨莉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坛经)》中认为:《坛经》的如区别对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尊重人格、身教重于言教以及依靠自力自度、借助他力他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值得当代人借鉴,可以启示我们重视人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其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当然,从思想政治角度或其他相关角度研究的论文还可以列举一些,但它们和这里介绍的两篇一样,虽然有一定的开拓性,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尤其是从教育学视角人手,寻找禅宗对当代教育管理艺术的启示的研究,更存在着空白。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继续对禅宗教育进行更深更广的开拓。

事实上,也的确有学者在古代禅宗教育法和当代教育教学艺术之间进行了初步的沟通接合工作,只不过尚未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注意。潘永辉的教育教学系列论文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他在论文中的几段话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古禅法之于当今教育教学艺术的意义:“人文教育与生命教育、心灵教育密不可分。笔者在人文教育中十分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心性哲学的长处而加以活用。例如笔者运用比较成功的直指心灵、当下凸显学生生命自觉性的直指教学法,就是借鉴了唐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机锋。举例言之:笔者在讲授康德哲学所涉及的知、情、意三分心理结构时,以一水瓶为认识、审美、意志对象,启发学生当下‘顿悟自己心灵中的诸种能力;在讲授柏拉图的理念范畴时,要求学生当堂画出若干三角形并自我追问画出三角形需要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粉笔、黑板、时空、肉体、三角形理念),让他们非常亲切地理解什么是西方哲学中的理念论、唯心论。这样的教学方法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性和主体性。”“笔者讲授中国禅学时,让学生在课后到校园中走几百米,尝试以比较明净的心境观照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而心不为其所牵动;在讲授深邃神秘的哲学境界和心灵的安详之道时,让学生安静地倾听自己的呼吸:在夏天稍稍拉紧教室窗帘,让学生在闷热和忍耐中反省什么是生命的感性和理性:在讲授无我的人格境界和空灵的艺术意境时,让学生在校园里散步,静听周围的嘈杂声和别人的赞誉、贬损声,把这一切声音都看做是大自然的音乐,是大自然神奇的艺术创造。”(以上两段话见《人文教育应该创造高境界》,《文教资料》2009年第1期)“以艺术的形式去表达情感,欢乐幸福是心的艺术品,痛苦忧伤也是心的艺术品,于是对立的二极在艺术中获得了平等性和谐性;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情感,欢乐幸福是观照的对象,痛苦忧伤也是观照的对象,于是对立的二极在审美观照中获得了平等性和谐性。纷纭芜杂冲突不已的情感世界,必须凭借超利害超分别的审美澄怀,才能得到解脱。这犹如禅宗所说的即一切法而离一切相的般若境界。”(《茂名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如果我们能够把儒家的典雅庄重,道家的逍遥自在,禅宗的洒脱活泼与西方法治文化的严谨理性融为一体,创造出自成个性的管理与教育艺术,那就能进入无为而无不为的神境,成为真正的管理美学、教育美学。”(《从以德治班看真善美统一的教育艺术》,《文教资料》2008年18期)

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禅宗的教育涵蕴及其对教育教学艺术的启示提供重要参考。

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教育教学艺术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独特的教育教学个性特点与美感。教育教学艺术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禅境有体悟的人,总会具有独特的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往往表现出空灵洒脱、自由自觉、安详自在、慈悲无我等人格特征,并表现为极具美感的外在行为方式。一个具有禅的修养的教育工作者,其在教育教学中也往往会表现出跟禅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如果我们能够挖掘中国禅宗的教育蕴涵和教育启示,分析当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艺术感的禅意境界,总结和创新教育艺术的禅意境界的策略和方法,那么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就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坛经禅宗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禅宗软件
明清大藏经版《坛经》源流略释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张九龄与禅宗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