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2009-08-17王秀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犯错误效果教育

王秀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教师要注意批评学生的艺术,从而达到教育帮助学生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关键是教师使用批评手段是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已达到教育学生和帮助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之分。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作出某行为的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做该行为的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身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教师的批评看做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可能是坚决的。

2 热爱学生是批评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教师对学生的爱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热爱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在师生之间就架起一座信任友谊的桥梁,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的批评就容易从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效果。人们常说,平时教师热爱学生,师生感情融洽,教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这是爱。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批评在学生看来就是整人。教师若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都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热爱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或者说是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每位教师应明白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批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辱骂训斥、体罚学生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必须避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学生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每个教师都应记住这一点,在批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那颗追求进步的自尊心,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从而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

3 说理应贯穿于批评的全过程

教师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前,要注意冷静查明原因。部分教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是听到其他学生的告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按耐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等。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发现,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要好。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4 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变化)。它表明批评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教师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诸如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

举例来讲,针对多血质的学生,教师运用高亢的语调和采取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受到震动,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但这种方式却不宜用在抑郁质的学生身上,那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信心,更加萎靡不振。

批评学生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比如,对于所犯错误严重而影响范围较大的学生,教师就宜在班上进行公开的处理。在进行公开处理时要事先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以免突然宣布处理决定,使学生一时接受不了而做出不可预料的行为。又如,班上的学生如果所做不良行为的事实虽然清楚,但究竟谁是当事人不易辨清,或者说当事人清楚,但涉及面较大,可以采用引以为戒,这样效果可能就更好,因为学生就比较容易从教师模糊语言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围子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犯错误效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智珠二则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抓住“瞬间性”效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