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

2009-08-17唐桂华王立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优点孩子教育

唐桂华 王立国

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有人还曾经说过: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因此,我在齐都中学工作的十几年中,一直觉得激励、表扬是种有效的手段。孩子有了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等,在齐都中学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一直以表扬学生为宗旨,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成功。个性、潜能、活力, 探索、开拓、进取,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座尚未开发的宝库,让学生充分地发掘自己身上的宝藏,让他们自主发展,自由翱翔,获得自信,获得成功。

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成长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一武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创新情境,培养起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观念。如洛克认为,尊重与羞辱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在此论点之下,洛克提出培养儿童荣誉感的方法——“批评应在私下进行;表扬应当着别人的面进行”。“赞扬,是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纠错”的艺术,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又要鼓励起其上进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鼓励学生,少批评打击;多着眼于他们的正确处,而不是错误处;尽量不要让学生感到出现错误是坏事,而要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及时表扬,哪怕是部分的正确答案也要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一位哲人曾说:“只有最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鼓舞。”表扬更容易缩短心理距离,体现教育平等,创造教育奇迹。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都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赏,少讥讽,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它不光对优秀学生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对后进生则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激扬澎湃地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固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那么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作为教师,不要把眼光老盯在某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要多把注意力投向中等生和后进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使学生真正从内心里爱学、想学、乐于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品尝创新与成功的乐趣。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能把孩子看死了。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可能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可能某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可能一次作业进步或者一次考试进步,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文艺、体育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什么小发明、小制作…… 关键的问题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不起眼儿,认为不值得一提就把点滴进步漠视、忽略过去。应该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表扬,应该注意要中肯、适度,不过分夸大,也不无端缩小;要有分析地表扬,不能太笼统,让孩子清楚表扬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表扬;要注意时间、场合,根据孩子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宜及时讲的及时讲,宜阶段讲的阶段讲;宜当面表扬的当面表扬,宜采用暗示的就采用暗示,该向老师汇报的就告诉老师;对有骄傲情况的孩子应适当减少表扬的频度,提高要求;对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孩子要通过肯定点滴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爱抚、竖大拇指、点头等),书信表扬,庆贺式表扬,物质鼓励,外出游玩,依孩子特点和该表扬内容而定。

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远比威吓鞭挞的教育来得有效,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用赞美孩子的方法,去激励他们,教育他们,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只要掌握了表扬这种方法,就会使之成为形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窗口,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果你想让学生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好品格,你就在那一方面表扬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他的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被克服,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学)

猜你喜欢

优点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