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放”应遵守的几个原则

2009-08-17魏艳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新课程技能体育

魏艳明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教师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教学的“中心”走到教学的“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观众”。结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

新课程要求淡化教师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诚然,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是不对,但教师也不能一下子全线退出,在实际教学中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局外人。相反,教师要扮演极为重要的多重角色。他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和评价者,始终和学生“共呼吸”,同时,还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遵循适度“放”与“收”的原则,达到导与讲、教与练的有机统一,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放”意味着让学生能自己学练的尽量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尝试中有个性地自行摸索学习方法;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放”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1 要放之有“纲”

“放”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放。一方面在学习目标和思维方式、练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正确引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学懂的地方要放;学生自练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集体、小组合作练习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地方要放;某一知识、技术技能或某一问题,经教师点拨后需要加深理解或需要完善、巩固时要放;对某一问题,学生求同多,求异少,学得过死时,教师点拨后要放;为了调节学生情绪,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和互相交往的能力,如游戏教材、准备操教材、复习教材等,就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使其能充分表现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不要过分限制学生的行动。这样,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去思考、分析、质疑解难,并通过一个个具体步骤和层次,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未曾到达过的知识境界,实现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教学目标。

2 要放之有“情”

“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追求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术技能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当时情况或教材内容,不断设计、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地探究未知的知识、技术技能,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 要放之有“法”

教师在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授学生以“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技术技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练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忌满天撒网,无头无序,纵不能拉,横不能收。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时,总是先看正确动作,再把正误二者加以比较,然而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有目的地去练。这样做,要比教师直接把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要好得多,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维起着主动作用,学生真正理解了,掌握问题将更准确、扎实。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独立地学习有关新的知识,对知识运用起来就会“准、快、活”。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放”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有“纲”是根本,有“情”是关键,有“法”是保证,要把3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不能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的极度张扬;教学中不能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不能放弃对学生意志的培养;更不能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的分析,简单地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认为这就是新课程的学习形式。要严格课堂纪律,“放”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技能体育
高级技能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