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反思能力

2009-08-17王雯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笔者情感语文

王雯晴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伴随国家对农村中学的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步入农村课堂,亟需一批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推动教学改革。反思性教学能为教师的成长找到一条捷径。

1 学习理论,了解反思的含义

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那么,随即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反思关键是什么呢?如何进行“在教学中的反思”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和学生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

2 突破自我,为实现反思创造土壤

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对于语文课堂,怎样实现感悟呢?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笔者认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当中,注意运用“情”的“催化剂”作用,使得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即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不是无情人。走进每一节课堂,就是一个情感的化身,站立讲台,温情如慈母,真挚似朋友,亲密像伙伴;伴随文本,激情似火,柔情似水,横刀立马,月下低吟,讲到悲痛处泪流满面,讲到激动处手舞足蹈,讲到快乐时,孩子般欢笑……以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以教师的悟引领学生的感悟。

如《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学生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但是领悟之后,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如:有的教师用影片来引入;有的教师用诗句来启发;有的教师用师生的交流来切入;有的教师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

只有自己敢于突破自我,给学生一个真实而富有情感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在这个课堂中和教师一起体验情感,一起感悟人物……从而能够很容易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为体验反思构筑良好的前提。

3 教师反思,学生反思

经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总结,笔者认为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教学效果的实现,不仅仅是教师进行反思,而且学生必须也参与反思,才能够教学相长,真正体会教学反思带给教学改革的影响。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民主教学,主要在课堂中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状态来灵活处理课堂知识的传授时间等,然后在课后注意记下在教学中的得失,并进行剖析探索,同时还记下教学中的机智与灵感,学生创新的见解、好的思想方法等,以便在平行班中实践,或者明年的课堂使用。正如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回答“你是怎样来上好这堂课的”时说的话:“我是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上这堂课的。”

教师进行反思,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做到;但是要让学生进行反思,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确定学生进行反思的内容,笔者认为有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4个方面。具体实现这4方面的反思内容,笔者尝试使用写学习后(周)记、填写作业情况反馈表、和学生不定期进行谈话等方法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了解学生反思的实际情况。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每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不是只有反思就可以,而是在以往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还要做到反思才可以。语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教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学生如果认为自己的语文教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就成功了一半。比如《项链》未必就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装在套子里的人》未必就一定要揭露沙皇军警的黑暗,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见解。

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学能力快速成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铁二中)

猜你喜欢

笔者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老师,别走……
情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