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2009-08-17彭海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9期
关键词:和平战争课件

彭海娟

1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属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全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情感主线,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同时,加上声、光、形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课件,让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2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4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5 教学过程

5.1 由题质疑,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齐读。2)引导质疑: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3)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5.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找一找前面提出的问题的答案。2)学习生字新词。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5)过渡:失去爸爸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失去爸爸的悲痛呢?

5.3 自主合作,感悟“失父之痛”

1)明确学习要求,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文字片)。①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我”的失父之痛,画出有关语句;②想想,“我”失去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③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

2)学生带着学习要求,自主感悟后再小组合作讨论。

3)师生共同交流评价。(学生找出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都可以,教师抓住重点句从以下几方面作适当指导。)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两年多来”“沉浸”“巨大悲痛”“至今都忘不了”“深情的目光”感悟“失父之痛”。②配哀乐指导朗读。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①课件出示“蓝盔”图片,认识“蓝盔”,了解“蓝盔”象征和平。②为什么爸爸出征前答应送我一顶蓝盔?(爸爸要把和平的种子播撒在后代心里。)③事实是多么无情!课件出示“我”与妈妈在机场接到爸爸的遗体及遗像的场景;此时此刻,“我”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④感情朗读,体验悲情。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①在联想中,感受爸爸对和平的渴望。(板书)②指导感情朗读。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①抓住“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体会爸爸才华出众。②“被战争夺去生命”,体会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③指导读出“自豪——惋惜——崇敬”之情。

4)小结。在读中我们体会到“我”的爸爸是个才华出众、热爱和平的人,他为了保卫和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5)过渡。是什么夺去了这位维和战士年轻的生命?——战争!是什么使我们国家痛失一位优秀的人才?——战争!又是什么使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战争!(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多么可恶的战争!“我”一边写着信,怀念着光荣牺牲的爸爸,不由得联想到“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直到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因为——

5.4 质疑探讨,理解“世界不太平”1)(出示文字片)“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2)读后质疑,师生共同梳理。①“和平之花”指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3)探究解疑,深化理解。①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和平的环境像花儿一样美;“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被破坏。②引导学生举出具体实例,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如美伊战争、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等……)③教师补充:课件出示一组战争灾难图片。看了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心里有何感受?4)小结:战争是多么残酷!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渴望,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5.5 读中升华,感悟“渴望和平之呼声”1)让我们读出作者的呼吁。(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我”为什么要发生这种呼吁呢?(让学生感受战争的可恶和和平的可贵)3)师引读最后一段:所以,我们要(指板书)——和平!和平!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为了妻子——4)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5.6 导向实践,坚定“和平之信念”1)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现在能够做点什么呢?2)交流评价。(学生谈到的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3)小结。同学们都是维护和平的小使者。我们所有的言行都汇聚成一种心声,让我们一起疾呼:(出示课件,播放“渴望和平”组图及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5.7 课后拓展争做维护和平的小使者:爱写作的你,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爱唱歌的你,唱一首表达和平心愿之歌;爱画画的你,画一幅表达和平心愿的画;爱朗读的你,把课文声情并茂地读给父母听;爱讲故事的你,讲讲你知道的为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故事……

图1为板书设计。

6 教学反思

6.1 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作者流露出的“失父之痛”“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走进主人公的心灵世界。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6.2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悲愤之情,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战争的残酷,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在畅谈感受中深化理解,坚定维护和平的信念;在发出呼吁中升华情感,心灵交汇地融入世界和平的美好环境中。

6.3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本堂课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如在感悟“失父之痛”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语句,在读中理解、读中感受。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只要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能感动全体学生就达到效果。练习形式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富有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城关一小)

猜你喜欢

和平战争课件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博弈·和平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期盼和平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战争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